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与工业(主要为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国,化石能源与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CO2减排形势异常严峻.中国承诺"3060目标",如何实现现有化石能源与工业的规模化碳减排与碳中和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碳减排必须依赖众多创新技术,如节能增效、低碳能源、碳汇等技术,其中,CO2捕集、地质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与托底技术.同时,经济、安全与规模化的碳封存技术是中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大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尽管太阳能具有诸多优点,仍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既然它目前在世界能源版图上依然处于边缘地位,何以确定它能在短短几十年后取代化石能源呢?太阳能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就应该采取"扩张地盘"的策略。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太阳能光电板的安装面积每年都增长至少30%。换言之,这一安装面积每10年增长至少12倍。目前,全世界的太阳能发电总量相当于十几座核电站或热电站产量的总和。只要这个发展势头持续下去,那么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的装机总量就将达到1000吉瓦,从而超过核电。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化石能源的长期、大量使用不仅导致自身储量的岌岌可危,而且造成了诸多不良社会影响(如物价上涨、环境污染等)。本文在分析传统化石能源存在问题及不足的基础上,指出以风力、光伏为骨干成员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多能协同优化配置为我国能源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并对新能源普及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实现"源-荷"实时匹配与经济调度)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 1938年秋,科学家发现,铀-235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发生裂变,并释放出大量能量,从此人类进入了原子时代。核能的利用,经过50余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核电站装机容量已达3.4亿千瓦。人们已普遍认为,核能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清洁的能源。在一些化石燃料能源资源短缺的国家,已选定核能作为国家解决能源需求的主能源。例如:1994年核电在电力总供电量中所占百分数,法国为75.29%,比利时为55.77%,瑞典51.13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全球总能耗的74%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应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资源却在日益耗尽.同时,化石能源的无节制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作为清洁、可持续利用的能源,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供应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由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专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平台研制"课题,历时4年完成了研制任务,并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7.
1引言 20世纪30年代末核裂变现象的发现开辟了利用核能的现实的途径,1942年美国建成了第一座天然铀反应堆,使核能的利用变为现实。从此,导致了核武器的发明及几百座的大型核电站及各种核动力船舰的建成使用。核能是继化石燃料和水力资源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种主要能源。核能是在原子核结构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8.
重塑能源 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这给重塑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关键;而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非化石能源"三足鼎立的能源供应格局,则可从"质"上重塑能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能源外交新布局,可从合作中推动经济社会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应通过科技创新与体制改革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孙娟 《科学中国人》2004,(11):66-66
生物质能源是指源于有机质的可再生的各种农林产品,是人类最先利用的能源。由于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燃料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源渐渐被人类所忽视甚至废弃。随着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及使用化石燃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0.
50多年来,人类一直想方设法利用核聚变。核聚变这种反应已使太阳和恒星发光达几十亿年之久。实现这个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担心全球变暖,很多国家开始为长期以来向人类提供能源的造成严重污染的化石燃料寻找代替品。但事实证明这非常困难。传统的核电站曾经被视作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灵丹妙药,现在它们的工作寿命就快结束了,由于担心放射性核废料难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2007,(8):5-5
目前,人类所消耗能源的70%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给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科学家预言,尽管化石燃料能源未来仍将占有相当大比重,但其一统天下的局面将逐渐结束(地球上2亿年形成的化石燃料,大体只够人类使用300余年),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望撑起未来世界能源供给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2.
石油、煤等化石能源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来源,但地球上的化石能源还能维持多久呢?最悲观的估计是,现存的石油、煤等传统能源大约还可以供人类使用50年。那么50年之后呢?人们已经陆续开发了核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所谓的新型能源,现在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相当不错的替代能源,这就是氦-3。它或许能作为未来地球上新的能量源泉。石油、煤等化石能源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来源,但地球上的化石能源还能维持多久呢?最悲观的估计是,现存的石油、煤等传统能源大约还可以供人类使用50年。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17)
中国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的雾霾天气也非常严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火力发电是最主要的发电形式,但火力发电也是众多发电形式中,污染最重的一个,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核电做为清洁能源的一种,因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也已经建设了多座核电站。但因核电的特殊性,核电站一旦发生事故将非常严重,因此核电站的建设质量也就尤为重要。焊接在核电站中大量应用,焊接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核电站的质量,因此焊接质量的控制就尤为重要。本文从焊工、焊接材料、焊接过程等方面全面分析,全面控制,使焊接质量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能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安全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赢蓝天保卫战"。当前全球能源发展处于从化石能源向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及无碳的自然能源快速转变的过渡期,能源结构呈现出"传统能源清洁化,低碳  相似文献   

15.
能源约束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建格  薛惠锋 《资源科学》2008,30(2):199-205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约束矛盾的有效途径。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是指经利用消耗后可以不断得到补充、“再生”的能源。这类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等,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科学地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能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本文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的能源约束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指出化石能源面临枯竭,不足以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事实;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得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卖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结论;分析了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解决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能源的极度短缺和供应紧张,带来了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继而引发了四次石油能源危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其中"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被置于首位。尤其在雾霾治理成为迫切需求的当下,控制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成为人们的共识。国家能源发展之重要,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王斌说:"爆发于1991年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Tapio脱钩理论,使用基于基期的化石能源和经济增长的复合增长率重新定义脱钩弹性,并从经济学角度给出脱钩解释,得出6种脱钩状态。将脱钩弹性分解为增长替代因子、清洁因子和节能因子,并以中国和韩国为对象,实证研究3种因子对脱钩效应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增长替代因子、清洁因子和节能因子为韩国化石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弱脱钩发挥显著促进作用;3种因子在中国化石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起反向作用力,只是3种因子反向作用力在减弱。这也间接说明增加非化石能源、减缓化石能源消费增速,提高一次能源消费强度,为未来碳减排和保障经济增长提供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发展下的我国智能电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力发展的新趋势。奥巴马的能源新政使"智能电网"和"智慧能源"成为全球能源界热议的焦点,我国也在大力提倡智能电网建设。与此同时,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还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近些年来,新能源发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应与新能源利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国家和企业对石化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石化能源日益短缺的现状已使我国的电力格局发生变化。因此,发展核电站已成为目前解决能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本文对我国核电站的特点、电力系统及电力系统的安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电力系统安全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Tapio脱钩理论,使用基于基期的化石能源和经济增长的复合增长率,重新定义了脱钩弹性,并从经济学角度给出脱钩解释,得出6种脱钩状态。将脱钩弹性分解为增长替代因子、清洁因子和节能因子,并以中国和韩国为对象,实证研究三种因子对脱钩效应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增长替代因子、清洁因子和节能因子为韩国化石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弱脱钩发挥显著促进作用;三种因子在中国化石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起反向作用力,只是三种因子反向作用力在减弱。这也间接说明增加非化石能源、减缓化石能源消费增速,提高一次能源消费强度,为未来碳减排和保障经济增长提供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