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正金秋十月,北京师范大学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医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共赴此地,是为了参加第二届全国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学术会议。2015年是全国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学术会议举办的第二年,会议成立时间虽短,却声名远播。会议发起者叫朱朝喆,作为国内近红外光谱脑成像研究的学者以及此项新技术的积极推动者,在这个新兴领域里,从填补国内外理论空白到走向应用实践,朱朝喆带领他的  相似文献   

2.
<正>卢春明,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2008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采用基于磁共振和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fNIRS)技术考察人际间语言交流及其障碍的脑机制。发表SCI论文20多篇,包括以独立第一/通讯作者发表的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Neurology等期刊文章。2009年开始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并主讲脑功能弥散功能成像(又称fNIRS)研究生  相似文献   

3.
资讯     
正全新人类脑图谱绘就中国科学家成功绘制出全新的人类脑图谱——全脑精细分区图谱及其全脑连接图谱。人类脑图谱是理解脑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石。目前最常用的脑图谱还是100多年前德国神经学家布罗德曼在单个人的尸体组织标本上利用细胞构筑绘制的脑图谱。近年来虽然出现了一些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构建的脑图谱,但对脑区划分粗糙,很难与脑的功能解剖相对应。中国科学家利用脑结构和功能连接信息绘制的脑网络组图谱包括246个精细脑区亚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留学日本,进入近红外光学脑功能成像研究领域,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国际期刊论文,并在双人神经科学这一前沿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2014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推动国内社会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发展,与多家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2015年入选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将近红外光学脑功能成像技术与双人神经科学的理念引入市场营销学研究领域,以崭新的视角为市场营销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王洁 《科技通报》2023,(3):67-70+81
为解决矩形模板在曲边楼盖中的排布问题,本文结合“曲线函数求解”的曲边楼盖模板排布方法,基于Revit软件二次开发,编制了曲边楼盖模板排布系统程序。实例运行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从模型中直接提取数据,实现模板优化排布的自动化计算、绘制施工图和清单列表等功能。程序能够弥补传统软件在模板排布问题中的不足,对于提高施工效率以及减少施工环节的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大脑的认知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自身的终极挑战,脑科学研究的核心是理解脑功能的结构及物质基础。中科院在2012年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Mapping 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ons;简称:脑联接图谱;MBFC,2012—2020),目标是对特定脑功能的神经联结通路和网络结构的解析及模拟。专项代表了脑科学研究的战略制高点,对揭示脑的工作原理、推动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增进人类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专项设立以来,在感知觉神经环路发育和功能、视觉与本能恐惧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情绪的神经环路编码机制、成瘾和抑郁症等脑疾病机理、意识的神经基础、基因编译技术及脑疾病的非人灵长类模型、神经元分类和功能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神经环路双色钙成像方法、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研究工具开发、深度神经网络芯片研制,以及资源库与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研发进展。我们将进一步按照专项十年规划,开展脑认知科学、类脑人工智能技术、脑疾病早期诊断及干预3个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相关新技术研发和脑科技资源库建设,发挥中科院在脑与认知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脑成像技术为我们开启了从未有过的机遇:科学家可以在0.5秒和3毫米的时空精度上观测活体人类大脑的全脑功能活动。这再一次唤起人们全面解读长期以来的神秘话题——"心脑关联"(Brain-Mind Association:BMA)的兴趣。近20年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迅速发展,该话题已被初步探索并在心脑关联和脑功能发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概要介绍这些进展和与之密切相关的人脑功能连接组研究框架,类比人类全基因组关联方法,指出人脑功能连接组关联方法是深入研究脑功能与各种心理行为特质或疾病之间关系的关键方法学框架之一,阐述其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解决方向和思路。人类全功能连接组关联研究需要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联合并大力提倡发现科学和开放式科学文化。中国目前在一些方法学研究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声誉,未来研究中各科研院所(特别是中科院)应加大力度培养多学科交叉人才,为人类心脑关联研究标准的制定和最终应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刘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资助。刘涛研究员于2012年9月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信息科学博士学位。他结合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虚拟现实、超扫描等技术,致力于消费者神经科学、消费美学、神经教育学和群体行为等领域的研究,曾先后在包括Neuroimage,Child Development,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Ergonomics,Accident AnalysisPrevention等国际顶尖或高水平期刊(SSCI/SCI索引)发  相似文献   

9.
以智能科技为核心技术、智能算力为生产力的智能时代再次把脑科学推向世界科学与技术前沿。脑科学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的认知与智能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对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联结规律进行全面解析将最终绘制成脑功能联结图谱,近10多年来神经科学研究致力于系统性地解析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类型和神经结构连接,在单细胞转录组分析、神经网络结构示踪等技术推动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解析人类大脑这一最为复杂的信息和智能系统,会启迪类脑智能理论和类脑智能技术,即脑科学/神经科学启发的智能理论和技术。在智能时代,脑科学研究的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促使脑机接口、类脑智能计算等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加入脑科学。脑机接口的神经解码和编码技术为绘制人脑功能神经网络图谱提供了重要的功能研究技术和方法,并且可探索在脑疾病临床诊治上的应用。类脑计算正成为脑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借鉴脑处理信息和学习的基本原理发展高能效、高速和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系统,利用发展的类脑计算系统可以加速发展脑模拟和数字大脑,促进理解大脑运行机制和治疗脑疾病,发展数字脑科学和脑医学。新近出现的脉冲神经网络智能处理器为构建大规模类脑智能计算系统奠定了基础,未来类脑超级算力极可能超过人类大脑算力,影响智能科技变革和人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患者病死通常由其脑神经损伤引起,脑外器官功能障碍亦常见,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功能障碍。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后,多数仍需呼吸支持。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拔管时机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从急诊颅脑损伤患者麻醉评估、拔管条件、拔管时机等方面入手,对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进行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患者病死通常由其脑神经损伤引起,脑外器官功能障碍亦常见,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功能障碍。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后,多数仍需呼吸支持。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拔管时机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从急诊颅脑损伤患者麻醉评估、拔管条件、拔管时机等方面入手,对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进行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索校园等区域性照明最优排布,设计基于Zig Bee等无线技术的校园路灯排列的设计方法,在满足校园需求条件下,兼顾节省电力,并能够借助无线技术进行开关、亮度等调节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无线技术的校园智能路灯排布亮度更为均匀,且比较节能。本文在确定了交错方式更为优化的情况下,通过建立三盏路灯的优化建模,计算出三角形排列情况下同侧路灯的最优距离为22.0837m,可以达到30%以上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类大脑是自然界通过漫长进化而产生的最精细、最复杂、最优美和最成功的器官,脑科学是研究人、动物和机器的认知与智能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智力的本质、创造性的来源以及理性、记性、忘性、个性、人性和决策机制等都是脑科学的核心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将是有效预测、干预和推迟脑衰老,并创造出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的科学基础。脑科学研究将拓展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它对人类的知识创新、健康和幸福以及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文化科学、社会科学、教育学、语言学等都将产生极大的辐射作用,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对脑功能的破译需要在多个层次上解析脑网络系统的联结方式与规则,最终得到脑网络结构及其功能的“线路设计图”,这是脑科学的战略制高点。为了探讨脑网络图谱这一重大问题,中科院于2012年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计划”(简称“脑功能图谱”)。2015年,在中科院的统筹部署下,将类脑智能研究领域加入该专项,扩充后的专项更名为“脑功能联结图谱与类脑智能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脑科学与智能技术领域的实质性融合,为脑智科学的发展和中国脑计划的启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技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代表了未来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的新趋势。中科院在脑科学研究上具有深厚积累和特色优势,率先启动了"脑功能联结图谱"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选择感知觉、学习记忆等几种重要大脑功能,绘制其神经环路图谱,解析其信息处理加工规律;率先在脑科学和智能技术两大领域进行实质性融合,在先导专项中扩充了类脑智能研究内容,成立了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全面推进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深度融合,为我国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引领与支撑。在分析国际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文章阐述了中科院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方面的部署,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脑科学与智能技术融合的举措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俞伯 《大众科技》2012,(5):47-49,34
传统的超宽带穿墙雷达数据采样需要满足 Nyquist 采样定理,超宽带大数据量增大了 A/D 转换时的硬件压力,压缩感知理论突破了传统 Nyquist 采样的限制,它是基于信号的稀疏性,测量矩阵的随机性和非线性优化算法来对信号进行压缩采样和重构.文章针对超宽带穿墙雷达的具体工作过程和穿墙雷达目标成像空间的稀疏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成像方法,并通过仿真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物理化学     
正耦合分子的特写镜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团队董振超研究组利用纳腔等离激元增强的亚纳米空间分辨的电致发光技术,于国际上首次在单分子水平上实现了对分子间偶极耦合的直接成像观察,从实空间上展示了分子间能量转移的相干特征,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分子间的能量转移是维系生命及其演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化学反应、构造分子功能材料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为深入理解分子体系的相干偶极耦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空间信息,为分子捕光结构的优化以及量子纠缠光源的  相似文献   

17.
在国外,研究屈光不正,已有近400年的历史。1621年荷兰斯内尔利用光通过两种不同的光学界面发出折射的道理来解释屈光现象。1678年荷兰惠更斯把斯内尔所观察的现象,推论出光的折射率后,根据惠更斯的光的数学公式进而导出光的完全内反射。这是现代光学纤维弯曲后仍可导光和昆虫复眼成像的原理。1611年卡普勒第一个用光学仪器来解释眼的成像,认为任何物上发的光通过眼的曲折在视网膜上结成的是倒像。1619年法国谢纳将牛眼球后极部的巩膜和脉络膜切除后,在视网膜上出现外界物体的倒像,这为几何光学向限生理光学渗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80…  相似文献   

18.
黄峰 《中国科技信息》2007,(16):265-267
关联成像理论和实验证明了光可以用特殊的方式传递经典信息文章中将介绍纠缠光和热光的关联成像实验.并从理论上分析经典热光源和双光子纠缠源在关联性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医学成像物理和技术的研究领域,功能成像的发展速度惊人,主要是为了满足脑功能成像研究和脑功能性疾病诊断的需要。医学影像正向定量和计算机辅助诊断的方向发展,在很多领域,尤其是肿瘤诊断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北京大学医学影像学研究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及其应用方面的需求,在这些国际上前沿领域的发展中进行了探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探索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社区学术资源深度聚合的理论和方法,为网络学术社区知识细粒度组织、知识服务实践提供思路引导和新视角。[方法/过程]首先梳理了知识图谱和学术资源聚合的研究进展,从价值需求主体的角度剖析网络社区学术资源聚合的应用价值;然后明确网络社区学术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构建出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社区学术资源深度聚合框架,并介绍知识富关联关系提取方法;最后设计个体用户画像、语义智能检索、分面式导航三种应用模式。[结果/结论]知识图谱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学术资源深度聚合,支持网络社区的高级知识服务应用,基于知识图谱的网络社区学术资源深度聚合框架对学术类网络社区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有效知识创新服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