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于承担了对我国江苏籍的编辑出版家进行研究的一个课题,又因为早就仰慕范用先生在出版界的名声,笔者特去拜访、了解他对新中国出版事业的贡献。范老听了我的话,连连摆手:哪里有什么贡献,我当年15岁背井离乡,逃到汉口找舅公,3个月后舅公病逝,是生活书店收留了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范老说着,拿出三联书店2008年专门为他编印的书《时光.范用与三联书店七十年》,一页页地翻看着,对我讲起他与三联书店的那些时光……  相似文献   

2.
上海一位编辑同仁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谈到他拒绝看今天的图书广告.其理由有三条:广告词多空洞无物,枯燥乏味,此其一;不少广告词说话极端,不留余地,谄媚之态,显露无遗,此其二;有些广告词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此其三.文中还谈到了老出版家范用先生为何喜欢看当年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和新知书店的书刊及广告,原因是这些出版社出的书进步、新颖,且由鲁迅、老舍等文学家撰写的广告文字也漂亮.  相似文献   

3.
一、三联书店的由来三联书店是由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和新知书店合组而成的。1932年7月,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创办了生活书店,它的前身是《生活》周刊的书报服务部。1935年,新知书店在《中国农村》月刊的基础上成立,主持者为钱俊瑞、薛暮桥等。一年以后,在李公朴先生主编的《读书生活》半月刊基础上,诞  相似文献   

4.
(一) 《读书问答》读书生活出版社(1939年于重庆改名为读书出版社,以下简称“读社”)自1936年2月在上海成立,至1948年8月在香港与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合组为三联书店,虽然  相似文献   

5.
生活书店在现代中国革命出版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起过特殊作用。在《生活》周刊社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1932年7月成立于当时全国出版中心的上海,1948年10月在香港与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合并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生活书店单独存在的十七年间,从...  相似文献   

6.
读社的创办读书生活出版社(后来改名读书出版社,以下简称“读社”),自1936年成立,到1948年与生活书店、新知书店合组三联书店,只有12年的历史。而读社的前身应追溯到《读书生活》半月刊。《读书生活》上所发表的文章,1935年底开始被编成书,于1936年用“读书生活出版社”名义出版,第一本书即艾思奇的《哲学讲话》,发行不久便被查禁,经过一些修改,改名《大  相似文献   

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著名出版社,前身是生活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新知书店,在解放前就已经是享有盛誉的文化出版机构.迄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三联书店的经营历史中积淀了很多丰厚的文化养料,正如有学者所言,“三联在中国不仅意味着一家出版社,并且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公共的知识精神”.  相似文献   

8.
出版资讯     
《全国新书目》2012,(7):6-9
正韬奋图书馆落成开业1932年,生活书店成立。1935年,新知书店成立。1936年,读书生活出版社成立。1948年,三家出版社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7月16日上午,北京东城区美术馆东街三联书店一侧的韬奋图书馆正式开  相似文献   

9.
范用同志是当今著名出版家。 1954年我参加上海图书发行公司工作后,公司领导毕青同志常和我们谈起生活书店一些往事,范用是他常提及者之一,但我无缘与他见面。  相似文献   

10.
坚守文化使命,源自对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关于范用 2013年9月14日是范用先生去世一周年。范先生在世时最爱的是书。人称他为"书痴",他很高兴。他曾说:"我是为了读书才选择了出版这一行的。"他又说:"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把人家的稿子编成一本很漂亮的书。"关于范先生编辑出版《傅雷家书》《随想录》以及《读书》和《新华文摘》的故事,早已为大家耳熟能详。这里再讲讲其他两本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编辑之友》2011,(1):26
1.《笑谈大先生》陈丹青著广西师大出版社2011年1月作者旨在还原鲁迅,唤回鲁迅。对于作者,这样的笑谈,或许更类似于一种还愿。2.《书痴范用》吴禾编三联书店2011年1月他是一位有思想的出版家。他挑战神的禁区,坚持人的真理,对出版一本好书,是那么的急不可待。从范用先生身上看到了中国出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提起原三联书店总经理、《读书》和《新华文摘》创始人之一的著名编辑出版家范用先生,业内人士恐怕没有不对其耳熟能详的,就连我这个并非同行的读书人在阅读其生平事迹时,也每每沉醉倾倒于他因腹笥充盈而释放出来的文人风采和专业魅力,他的同行和后继者更是公认他的一生乃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13.
范用是当代出版家,长期负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工作。他从事出版工作70年来,对选题策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文章从选题策划应有勇气追求思想解放、选题策划要敢于面对历史真实、选题策划要体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三个方面阐述范用的选题策划理念,以期为当下的出版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龚琼芳 《出版科学》2011,19(6):44-48
当代出版家范用长期负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工作,在作者资源和出版质量等的管理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念。本文从"与作者有相同的文化追求"、"尊重作者及其作品"和"以人格魅力打动作者"三方面探讨了范用的作者资源管理理念,从对"选题质量""编校质量与装帧设计质量""书刊广告质量"的管理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范用的出版质量管理理念,期望能对当下出版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1980年6月间,我因患肺癌住首都医院做切除手术,洛峰同志闻讯前来探望,慰勉有加。术后我转无锡华东疗养院疗养,不久,疆耗传来,洛峰同志心脏病发去世了。晴天霹雳,万万没有想到洛峰同志会先我而去。医院话别,竟成永诀。遥望北天,悲悼无已。际此洛峰同志逝世五周年纪念,抚今思昔,更加激起我对他的深切怀念和衷心的敬仰。洛峰同志是革命出版工作的先驱之一,抗战前在上海参加读书生活出版社,是该社的主要负责人,从此把毕生精力倾注于党的出版工作。解放前,读书生活出版社和生活书店、新知书店一起,在党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16.
江南才子叶兆言家学渊源,不但写得一手好小说,在文坛中自成一家,而且读书作文,写起随笔来,也是且浓且淡,浑然天成,在小说家中算是一个另类。叶兆言先生自称"自小读书就杂,什么书都喜欢胡乱翻",读他的品书笔记《看书》,便是真实写照。然而,这本读杂书谈杂书  相似文献   

17.
由李公朴、艾思奇、柳湜、黄洛峰等同志于1936年在上海创办的“读书出版社”(创办初期称“读书生活出版社”)至今已有56个春秋了。它的历史功绩与贡献,在我国的出版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诞生于日本帝国主义向上海进犯,国民党反动派向苏区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民族危机深重的最黑暗时代,与邹韬奋、徐伯昕等同志创办的“生活书店”,钱俊瑞、薛暮桥、徐雪寒等同志创办的“新知书店”并肩战斗(1948年根据党的指示,合并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以“为谋求广大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18.
韬奋先生是从事进步文化事业的典范.他自1926年主持<生活>周刊起,就全身心地投入进步文化事业,办刊物、办报纸、办书店,备尝艰辛,锲而不舍,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用韬奋先生自己的话说,他"始终坚守进步文化的岗位","忠诚担负"进步文化的责任."为着进步文化的工作而努力奋斗".韬奋先生的这三句话,是我做出版工作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9.
一说到范用先生.就想到那个被他的外孙女写得活灵活现的小个子老头。 一年春节.接到范用寄来的贺年片。贺卡由他自己设计、印制。这是他的雅兴.几乎每年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印制贺卡。这和施蛰存有些相像。施蛰存喜欢每年自己花钱在香港印制一种贺卡。选一幅藏画,再印上“北山施舍”或者“北山楼”斋号以及地址。印刷之精美雅致,令人收到后品赏再三而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89年,范用先生曾自拟过一则讣闻,其中有这样八个字:匆匆过客,终成归人。这份淡定和通达,让我陷入沉思。在中国干出版这一行的,大概无人不知道范用。有人叫他范老板,有人叫他范公,也有人叫他老范,称呼虽然不一,对他的敬重并无二致。他一生没得过什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