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善轮 《新闻传播》2023,(18):32-34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继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后又一次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自始至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绪,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官方主流媒体、新媒体以及地方基层传播媒介共同形成了一个健康传播的立体矩阵,较好地满足了公众对于健康信息的需求,极大程度上普及了健康信息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解公众对于新冠疫情的焦虑心理。本文选取了新冠肺炎期间行之有效的部分健康传播案例展开分析,并从报道内容、报道手法、社会舆情三方面提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健康传播的优化建议,从而使健康传播更好地为民造福。  相似文献   

2.
难忘岁月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四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在建设中发展,在改革中壮大。 翻开昨天的历史,追寻发展的轨迹,我们将看到几代人艰苦奋斗,一步步铸就辉煌的日日夜夜。 五十多年来,四川的整个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创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充满活力而又基本稳定的新局面。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李晨晖 《兰台内外》2022,(29):73-75
新冠疫情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也改变了各行各业的工作状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将疫情的大范围传播迅速控制,但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国也面临着巨大的疫情防控压力,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公共图书馆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公共场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既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能有效避免疫情传播。本文以天津图书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对读者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公共图书馆应对疫情形势变化的有效道路。  相似文献   

4.
言论、出版(包括新闻)、结社、集会等等的自由,是现代精神交往政策的主要特征。这些“自由”通常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即表现自由,意为“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的新闻自由概莫能外。在世界精神交往政策的历史上,19世纪是人民争取各种表现自由的世纪。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等的自由,成为一次又一次人民斗争中的伟大口号。从本质上看,新闻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同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的政治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时刻准备着     
在媒介技术日新月异、受众需求日益丰富、传播全球化趋势日益逼近、现有传播格局面临巨大变革的今天,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又一次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时期的中国广播人,要在新的历史征途上继续激浊扬清传正声、弘扬时代最强音。  相似文献   

6.
巴蜀星火     
1921年,历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新的征程。在短短的28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天府之国”的四川,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2年四川即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10月诞生了四川第一个党组织──成都独立小组,革命的火种从此在巴蜀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虽然屡次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摧残破坏 损失惨重却又多次重建恢复,领导了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和起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与四川的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从全省各级档案馆藏中选取几组珍贵的档案 摘取历史洪流的几朵浪花,奉献给亲爱的党。  相似文献   

7.
近日,《1950—2020年四川灾情疫情应急处置概览》一书正式出版。该书由四川省档案馆主编,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发生过的重大灾情、疫情为主线,精选汇编了省档案馆馆藏的99份档案,客观、翔实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应对各类灾情、疫情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春风 《兰台世界》2020,(4):110-111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开始蔓延爆发,让我们又一次认识到了瘟疫的可怕。从古至今,人类与瘟疫的战斗一直在上演,人类历史上遭遇过许多次大瘟疫,一场大瘟疫能造成几万人甚至超过千万人的死亡,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的灾难。近现代,我们在档案资料中也可以查找到黑死病、鼠疫、天花等曾经肆虐过的记录。1910年10月至1911年4月,包括沈阳在内的东北地区就曾经历过一场肺鼠疫带来的浩劫。  相似文献   

9.
言论、出版(包括新闻)、结社、集会等等的自由,是现代精神交往政策的主要特征。[1]这些“自由”通常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即表现自由,意为“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的新闻自由概莫能外。在世界精神交往政策的历史上,19世纪是人民争取各种表现自由的世纪。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等的自由,成为一次又一次人民斗争中的伟大口号。从本质上看,新闻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同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的政治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8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基本国情紧密结合的产物,是历史与人民的必然选择。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我国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中国面临重大疫情灾情时,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惧困难,集中力量战胜疫情灾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科技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在充分保护全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同时,实现了抗击疫情全球领跑。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监测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后,中国第一时间报告疫情,迅速采取行动,开展病因学和流行病学调查,阻断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2.
全国人民盼望已久、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十三大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会议。大会一  相似文献   

13.
灾难给人带来痛苦,也可能给人们带来想不到的东西。最近四川汶川大地震,人民死伤,房屋倒坍,儿童呼号,河水倒流,一场历史少见的灾难降临在中国大地上。人民解放军紧急出动,打一场对自然灾害的战  相似文献   

14.
《北京档案》2020,(5):60-6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严防死守,抗击疫情。北京市档案馆作为永久保存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档案的国家综合档案馆,为全面记录、完整保存、生动展示北京地区疫情防控时期的特殊记忆,为未来留存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特主办"北京战‘疫’行动"摄影大赛。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四川汶川大地震过去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里,我们编辑部和全国人民一样,泪水一次次打湿了眼帘。人常说,长歌当哭当在痛定思痛。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节前突然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新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广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没有任何人能够置身其外。当前开展的全国性疫情阻击战,也是全民参与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抗疫战斗。舆论的科学引导,对夺取抗疫胜利至关重要。观察疫情暴发后的国内舆论场,舆论引导及时有力,满足了人们的相关信息需求,鼓舞了亿万人民群众团结一心战胜疫情的信心。但在某些方面也有不足,说明疫情信息传播必须以受众需求为主导。  相似文献   

17.
曾祥光 《新闻界》2001,(1):60-6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   在西部大开发中,四川怎样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赶超型、跨越式发展,这对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的舆论宣传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发挥广播先声夺人的优势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四川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抓住了这个机遇,就会加快四川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反之,就会延缓四川的发展进程。   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利用广播点多、面广、时效快的特点,先声夺人,利用卫星广播正确引导舆论。 1999年 11月上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  相似文献   

18.
在世纪伟人邓小平诞辰百年纪念前夕,读到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四川省委编著,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画传>,再次景仰这位中国人民的儿子为民族立下的丰功伟绩,追寻他跌宕起伏的人生足迹,感受他的伟大胸怀,对于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是又一次灵魂的洗礼.  相似文献   

19.
穿越历史的变迁——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四川藏区纪行,由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发起,联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青海人民广播电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共同推出。7月20日,在采  相似文献   

20.
我们是中国人 灾难给人带来痛苦,也可能给人们带来想不到的东西. 最近四川汶川大地震,人民死伤,房屋倒坍,儿童呼号,河水倒流,一场历史少见的灾难降临在中国大地上.人民解放军紧急出动,打一场对自然灾害的战争,全国人民的捐助活动如潮水般涌起,表现了中国人固有的"相濡以沫"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