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权小锋  尹洪英 《科研管理》2017,38(12):89-98
本文基于倾向配对PSM方法,切入风险考察的创新视角,系统分析了风险投资持股及其属性特征对被投资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持股显著降低了被投资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其次,风险投资的控制属性会强化风险投资持股与被投资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负向关系;而联合属性会弱化风险投资持股与被投资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负向关系。最后通过机理分析发现,风险投资持股通过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内因(管理层信息披露操纵倾向)而非外因(信息不透明度)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总体而言,本文证实了风险投资持股符合"监督"而非"逐名"的推测。  相似文献   

2.
实证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市场层面还是公司层面,投资者情绪及其波动性的增加会显著加剧股价的崩盘风险;进一步,投资者情绪通过影响股价同步性,进而对股价崩盘风险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市场层面投资者情绪会显著增加股价同步性,而公司层面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并不明显;区分投资者类型后发现,在一定情绪环境下,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研发活动与股票市场的互动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话题。采用2007-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研发投入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结论表明:(1)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显著增加了下期的股价崩盘风险,且研发投入的崩盘效应仅存在于过度研发的上市公司。(2)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会显著抑制研发投入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而管理层持股比例并未影响研发投入的崩盘效应,可见大股东监督机制有效,而管理层激励机制失效。(3)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通过现金持有和避税两种渠道影响股价崩盘风险,且研发投入的崩盘效应仅在聘请非四大、现金持有量较低以及非高新技术的上市公司中显著。结论拓展了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丰富了研发投入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也为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和防范研发投入引起的相关风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商誉减值与企业创新关系问题,以2007-2020年沪深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不同情境下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的异质性。结果发现: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并且对发明专利和非发明专利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商誉减值通过抑制企业研发投入,使得企业没有充足的资源开展创新活动,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抑制作用;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和内控质量可以缓解商誉减值对企业创新的负面效应。基于研究结果,从防范商誉减值风险对企业创新的负面影响、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内控质量等两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企业创新从而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并购商誉总体规模出现激进式地增长,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本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并购商誉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商誉水平越高,公司的技术创新水平越低。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降低企业资产周转率和增加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是高额并购商誉抑制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更长期的影响以及更换变量度量方式重新进行回归检验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成立。文章研究结论体现了高额并购商誉动态变化的经济后果,回应了市场需要对商誉水平进行监管的事实,并对进一步规范并购交易市场和优化技术创新效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HT5”H〗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以2010—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和验证我国上市公司中社会责任在并购商誉与企业创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并购商誉水平越高,企业表现出的创新能力越高,同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起到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当期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变得愈发明显。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社会责任、并购商誉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艳梅  郭敏  方梦然 《科研管理》2006,40(12):144-154
本文研究实体经济的风险承担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显著加剧了股价未来的个股崩盘风险,但会降低崩盘系统性风险;其次,企业创新性投资活动具有独特性,能够降低代理冲突和缓解信息不对称,有助于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与个股崩盘风险的相关性,而一般性资本支出则影响有限;再次,代理成本过高的公司中,创新性投资活动缓解企业风险承担与崩盘风险的正向关系的作用更为明显,一般性资本支出行为则容易作为代理冲突的表现,会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与崩盘系统性风险的负向关系;最后,低流动性公司中,创新性投资活动对企业风险承担与个股崩盘风险的关系有积极作用,而高流动性的公司中一般性资本支出对于降低企业风险承担和崩盘系统性风险的负向关系更突出。上述结果表明,实体经济的风险承担行为对金融市场存在影响且因投资类型的不同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崩盘风险和企业风险承担行为等领域的研究,对促进企业创新性活动和维护市场稳定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于商誉在企业价值创造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商誉会计的研究对指导实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商誉的特性、会计处理的特殊性、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方面论述商誉与无形资产的关系,认为将其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比较合理。此外,本文从自创商誉的确认与否、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的不同处理方法等问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孙艳梅  郭敏  方梦然 《科研管理》2019,40(12):144-154
基于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创新投资数据,从崩盘风险的视角,本文研究了企业风险承担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实体经济的风险承担行为对资本市场的崩盘风险有正向作用,并因投资类型的不同存在差异;企业创新性投资活动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关系,而一般性资本支出则影响有限;代理成本过高和低流动性的公司中,创新性投资活动的作用更为明显。最后,本文对促进企业创新性活动和维护市场稳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健荣 《今日科苑》2009,(18):190-190
20世纪以来,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营管理活动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决策有用性为目标的会计信息系统单靠原有的报表数字已经不能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确定企业真正价值的全部信息。商誉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开始出现在会计研究领域。从1859年对商誉特点的最初研究开始,人们对它进行了近百年的探讨。因此,本文从目前有关商誉的争论及商誉会计处理的现实规定出发,提出了对商誉会计的几点理解,并对商誉会计的具体会计处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杨丹 《科研管理》2021,42(5):1-11
高额商誉已成为不少公司的隐藏地雷,但鲜有文献探究合并商誉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企业的合并商誉究竟是创造未来收益的良药还是埋藏危机的毒药,它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几何?本文选取了我国2012~2018年间涉及商誉事项的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合并商誉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方向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合并商誉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呈倒U型关系,如果企业合并商誉的规模低于临界值,则它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反之会损害企业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地,经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合并商誉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励作用更强。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合并商誉通过外部融资能力及内部协同能力两种渠道共同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上述结果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动因和合并商誉经济后果的文献,而且可以引导企业及投资者理性看待合并商誉,为其创新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玉刚  叶凯月  吴朋 《科研管理》2022,43(4):158-164
    研发投入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企业专业化经营?相关研究对此并未得到一致结论,且没有深入考虑我国特殊的转型经济背景。文章采用我国2008—2014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从资源和制度视角探讨了研发投入对企业专业化经营的影响以及市场化程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专业化经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存在时间累积效应;市场化程度对研发投入和企业专业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实践价值在于考虑到在全球竞争环境下,与发达国家行业领先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普遍处于技术水平较低阶段,作为追赶型企业,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企业不适合把技术转移到其他行业,应该专注于在本行业发展;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重视研发的企业为了应对同行业竞争压力,更应该固守主业。  相似文献   

13.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主要功能均为风险控制和管理,具有目的和逻辑上的一致性。本文运用中国A股主板企业2011至2015年度董责险、内部控制及财务数据,检验投保董责险同内控体系构建完善程度暨内控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调节效应和作用机理。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投保董责险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内部控制水平。第二,国有企业购买董责险,其内控水平提升效果更显著。从全面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建议企业将董责险融合为内部控制体系及其评价的重要条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背景,以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企业微观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转型中国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创新数字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促进企业创新链数字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双元创新行为(探索式与利用式)在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数字化之间产生部分中介作用,且边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市场非正规竞争与企业寻租会抑制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数字化的正向关系。经济后果检验结果表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强化创新数字化最终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本研究为转型中国家审视创新数字化的驱动机理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为企业以及政府推动创新数字化提供管理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