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居住是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福利保障的基础。本文基于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回乡建房农民工福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利用在福建省农民工流出地的问卷调查数据,评价农民工回乡建房的家庭福利效应;借鉴洛伦兹系数的计算方法,比较不同农民工回乡建房前后家庭福利差异。研究发现:回乡建房对农民工家庭福利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建房家庭之间的福利差异;但农民工家庭福利仍然低于中等水平,其中家庭经济方面的福利变差。基于提高农民工家庭福利的目标要求,应推进农民工就地城镇化,提高实际居住福利;加强对农民工回乡建房引导与管理,倡导合理适度的住房建设,减轻因建房所造成的经济负担;盘活闲置宅基地和住房资源,增加农民工的财产性收入。比较建房前后福利变化可以较好地研判回乡建房对农民工家庭的影响,并有助于深化对此现象的理解,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技型中小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有限,设计开发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自主品牌的路径,须首先进行STP战略分析,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市场,并进行产品定位吸引稳定的顾客群;从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稳定品牌核心区域、培养品牌管理人员及完善组织结构方面进行科学的内部管理;向政府和其他部门寻求政策和资源帮助;选择适合的品牌营销模式进行品牌推广,以保证自主品牌的长久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住房福利政策还不够完善,中低收入者住房福利模式的建设与完善工作非常必要.在城镇范围内,住宅这种特殊商品的供给还不能满足住房者的有效需求,城镇"双困"人群的住房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将长期存在,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住房政策,对之加以研究和解决,并且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根据住房问题的特点和各地实际情况,适时地对住房政策做出调整,才能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住房权益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4.
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是创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策水平、政策实施效果和政策绩效三个方面建立留学人员创业政策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商事活动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回国创业的留学人员进行调研,结合调研问卷在专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指标打分,建立了灰色评估模型,利用评估模型对西安市的留学人员创业政策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5.
叶晓倩  陈伟 《科学学研究》2019,37(8):1375-1384
基于舒适物理论,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科教创新环境等方面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和4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城市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中国33个主要城市的综合吸引力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上广深等城市综合吸引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但各城市在不同维度的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不同的优势组合。各城市应结合自身特点与区位条件,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应政策以吸引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6.
以典型制造业企业上汽集团为例并以其15个整车基地所在城市2014~2018年出台的共计443项人才政策作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文本计量、文本挖掘、关键词社会网络、内容分析、调研访谈等多种方法,从政府-企业协同关系视角系统梳理回顾和反思地方人才政策体系并揭示其瓶颈问题。结果发现:(1)各地人才新政发布主体协同情况参差不齐,政策受益客体分布不均,大多数政策缺少前瞻性布局和考虑,重点关注高科技新兴产业领域,且高校毕业生和海外优质“塔尖”人才成为主要青睐对象;(2)政策工具主要集中于人才创新创业和人才引进,放宽落户条件已是大势所趋,人才落户、购房补贴、生活补助、税收优惠等已成各地政府人才吸引主要手段,政策精准度有待提升、工具措施较为单一且同质化现象突出;(3)从政府-企业协同关系视角看,人才政策的政府-企业协同效应缺失,地方人才政策体系仍有待完善,企业用人单位也存在严重缺位。最后,从政府政策制定、企业政策使用及政府-企业协同合作等3个层面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CHIPS),运用二次几乎完美需求系统(QUAIDS)模型和补偿变量法,实证分析了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家庭消费行为与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对食品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倾向于维持原有食品消费数量而减少其它商品消费数量.而高收入家庭倾向于减少一些高档食品消费而维持其他商品消费数量.另外,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福利的影响程度高于高收入家庭,以食品价格上涨20%为例,低收入家庭福利损失9.05%,而高收入家庭福利损失仅仅为5.91%.因此,政府要充分考虑到低收入家庭在面临食品价格上涨时所表现出的脆弱性进而制定相应的福利政策,以帮助低收入群体抵御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今世界人才争夺战的最大赢家,美国的人才吸引战略可以划分为初始时期、正式形成时期和扩张时期3个阶段。制定开放、多元的移民政策,积极拓展国际教育市场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以利用别国人才资源等方式是美国吸引人才的基本路径。进一步,提出新时代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走向,即推行开放、多元的人才吸引政策,鼓励本国留学生归国和引进海外留学生并举,改善人才制度和科研环境,努力提高人才待。  相似文献   

9.
为吸引更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工作和创业.北京市将”外专千人计划“的申报人选年龄放宽至65岁.中央财政将给予”外专千人计划”长期项目专家每人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被成功引进的外国专家将在出入境、居留、医疗、保险、住房、税收、薪酬等方面享受特定政策和待遇,除给予百万元补助外,根据工作需要.用人单位还将向从事科研工作、特别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外国专家提供总计300万元到5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  相似文献   

10.
吴立珺  吴泽斌 《资源科学》2021,43(7):1479-1491
宅基地使用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特权,具有浓厚的福利性质,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的整体福利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从家庭风险承载力的视角探讨了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门槛效应,利用2014—2016年CFPS中的3450户样本数据,构建以农户家庭风险承载力为门限变量的门限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宅基地退出与农户家庭福利水平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方向取决于农户家庭风险承载力的大小;②家庭风险承载力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家庭风险承载力越强,宅基地退出越能促进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提高;家庭风险承载力较弱时,宅基地退出后其家庭福利水平有所降低;③家庭风险承载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拥有宅基地面积大小、宅基地退出补偿金额对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提升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风险承载力是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影响家庭福利水平的重要门限变量,政府应以家庭风险承载力作为推动中国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的重要决策因素、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不同农户家庭风险承载力的差异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投入产出分析表明,中国服务业不仅在服务使用结构及其变化趋势上与美、日、德等经济强国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产业的服务投入水平上也存在明显差距。在经济服务化趋势不断增强的今天,这无疑揭示了中国服务业的短处之所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状况等因素,中国加快服务业发展应该从生产者服务业方面进行突破。基于原因分析,相关的政策则需要从完善市场环境、深化体制改革、吸引行业关键人才、引进国外高端服务、促进生产者服务业集聚以及培育本土国际大企业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2.
张岩  吴芳 《科研管理》2022,43(3):72-78
   供给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引发了国内多个大中城市对人才的激烈争夺。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探讨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我国14个城市出台的“抢人”政策对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抢人”政策有助于提升当地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价值;上述效应在高科技产业聚集度和城市宜居程度较高的地区均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上看,“抢人”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价值的提升是通过人才红利而非人口红利机制实现的。本文的结论从理论上丰富了政府人才政策与当地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在实践上为地方政府制定或优化人才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以目标-工具-对象为框架,对比政策供给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人才流动、交流和评价的目标关注不够;需求型工具、信息支持和住房保障政策不足;政策对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青年人才支持不足,过于重视外国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基于以上供需差异问题,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赣东北苏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找到不足,主要存在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层次低、知名品牌少、企业规模小等问题。因此必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注重产业多元化,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壮大红色旅游业,加快发展物流等第三产业,制定相关政策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优厚待遇吸引各方人才。  相似文献   

15.
张波  丁金宏 《科研管理》2022,43(12):24-33
人才的竞争实质是生态环境的竞争,分析人才生态环境及各子系统对高端人才聚集的差异化效应对科学制定人才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本研究基于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高学历人才数据,以人才生态环境指数和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为核心指标,运用熵权法、因子分析法、OLS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高学历人才聚集状况及演变特征,实证检验人才生态环境及各子系统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并评估各省份人才生态环境。结果发现:(1)京沪津是中国高学历人才高度聚集区,西部尤其西南地区是人才薄弱区,二者的人才聚集力差异总体偏大,但已经呈现出缩小趋势;(2)人才生态环境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具有显著影响,且总体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N型减弱态势;(3)人才生态环境的各子系统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性与变动性,其中地区经济发展环境、创新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影响较大但出现减弱,生活服务环境尤其是房价对高学历人才聚集效应影响逐步增强,人才市场环境对高学历人才集聚效应存在影响但并不稳定;(4)北上广是中国人才生态环境最优省份,长三角地区是最优区域,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弱,区域间人才生态环境极差在持续扩大,且各省份人才生态环境优劣势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宋卿清  穆荣平 《科研管理》2022,43(11):83-92
“创新创业”作为推动未来技术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式,引发了关于政策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的新思考。本文回顾了当前创新创业政策的研究现状,从技术和市场两个视角定义了“创新创业”,从“政策资源-利益相关者-发展阶段”三个维度构建了创新创业政策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分析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研究发现:(1)“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的创业”,既强调新兴技术迭代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政府管理创新,也强调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或创造未来市场需求。创新创业兼具技术和市场的双重不确定性,前者对创业者把握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后者对创业者承担双重不确定性引发的创业风险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2)创新创业的政策资源主要包括人才、财税、金融、孵化服务、公共服务,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者和创新创业企业、政府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以及大中型企业,发展阶段分为孵化初创期、成长发展期。(3)“双创升级版”政策充分考虑了创新创业的阶段性特征和特定利益相关者需求,其中政府采购等财税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较大。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启示:一是创新创业是高水平创新人...  相似文献   

17.
郭春林 《大众科技》2013,(4):260-262
激励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员工激励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败。目前,中小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性不强且流失严重,新老员工的比例不协调,尤其在制造型企业中熟练技术工人和学徒工在工作方面是有明显的区别,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对策,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潜力并能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度,是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管理人才已成为地区和企业竞争的重要资源之一。对影响科技与管理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学者们已经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现有研究忽略了企业和科管人才在流动因素认知上可能存在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到政府和企业的人才引进决策。通过对安徽省科管人才以及企业负责人的调查研究,发现了两组样本在科管人才流动的三大因素(企业、经济和政策因素)上的认知差异。最后,分别对企业和地方政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相关文献理论梳理,在问卷调研、现场考察和座谈访谈基础上,分析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的成长环境需求,特别是人才对政府促进科技创业人才及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服务诉求,针对其成长需求和对政府服务的诉求,探索开展的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培育实践经验和机制的案例研究。以四方面的培育实践工作为例,剖析培育机制是基于科技创业人才成长的环境需求和困难而设计的,又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建立和形成的,这些培育实践工作解决了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有效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是涉农企业构建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但存在长周期、高风险等问题,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必须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基于此,本文使用SSBM网络-DEA模型测算了我国9959家涉农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而实证检验自主创新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并探究政府行为(政府补助与创新政策)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自主创新对涉农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2)政府补助与创新政策均正向调节自主创新未超过阈值时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正向影响。但创新政策有助于缓解自主创新超过阈值后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负向影响,而政府补助却未起到相应的缓解作用。研究结论不仅提供了涉农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证据,还为政府与涉农企业优化自主创新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