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知什么时候,我沾染上了“偷”的怪癖。 我想“偷”走贫困.让人们都丰衣足食;我想“偷”走灾难.让人们都感受到家的幸福:我想“偷”走荒漠.让人们感受到森林的美好。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最想“偷”的。  相似文献   

2.
宛海社 《辅导员》2009,(19):50-50
为了把“三省教育”开展得更加深入,“三省”根植于学生心中,让学生学会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巩固“三省”教育的成果,笔者一直坚持让学生写“三省”日记(有时是写周记)。作为学生日记的第一读者,也从中分享着学生在践行“三省”中的苦与乐。那一篇篇朴实无华的日记,让我欣喜,让我惭愧,让我感动,让我思索……  相似文献   

3.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妈妈的双眸会不时地向我亮出信号,“红灯”、“绿灯”交替闪烁,让我在该“刹车”时就“刹车”,该“疾驰”时就尽情“快奔”;妈妈的双唇也会不时地对我广播,“警告”、“嘉奖”交替出现,让我在错误面前警醒,让我在成绩面前再接再励。  相似文献   

4.
是谁让我领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闲适?是谁让我欣赏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深远意境?又是谁让我惊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丽?是语文!它是我心中的一泓清泉,让我徜徉于文学的殿堂,让我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5.
笑话     
我说了算 老师:“优优,成绩单带回家让家长答字。” 优优:“让爸爸签还是让妈妈签呢?” 老师:“啰唆,你家谁说了算谁签。” 优优:“那我自己签吧,我家我说了算。”  相似文献   

6.
带着“梦想”学习知识,带着“开心”学习技能,让制图课堂重现“开心辞典”的场景,让更多的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7.
王伟杰 《教师》2010,(14):27-27
许多人都认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没有升学压力。置身于这一领域已有十二三个年头,认识“火车头生”让我感到职业学校的老师很“苦”;看清学生的“底线”让我感到职业学校的老师很“酸”;发现学生的“亮点”让我感到职业学校的老师很“甜”。  相似文献   

8.
德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道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我”的存在,最终过上美好的生活。具体而言,让学生关注生活,即“我”看到这样做;反思生活,在生活中主动体悟“我”为什么这样做;建构生活,深刻认同“我”应该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小学时代》2015,(4):3-3
第一次拿到《奥妙》超级百科,我便被杂志的名字吸引了。“《奥妙》,肯定很神奇!”我迫不急待地翻开杂志,一篇篇百科知识、一幅幅精彩图片冲击着我的眼球,让我爱不释手。我被其中三个栏目深深吸一引:“大开眼界”总是钱让我关注到最新的科技产品;“神奇动物乐园”让我对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谣言粉碎机”让我明白民间传言是真是假……  相似文献   

10.
刘瑞芬 《班主任》2021,(2):45-47
新的一年开始了,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下周二我们要召开家长会。”我话音还没落,教室立刻沸腾了:“太棒了,又开家长会喽!”“这回我得让我那爱唠叨的妈妈来,让她好好学习一下。”“不,我让我爸爸来,他整天忙着上班,都不知道我的进步。这回一定要让他看看我的变化。”孩子们议论纷纷。我知道自从我接手这班孩子后,他们就喜欢开家长会了。  相似文献   

11.
21年的小学语文教师历程,让我懂得任何改变都是从“一点点”开始的,再远大的目标都是从“一点点”做起。正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让我的课堂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我从当初讲台上临阵脱逃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就是这无微不至的“一点点”,让我从教科研上一窍不通的愣头青磨砺成江苏省“精品课题”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2.
<正> “哇哇,我好难受啊!让我下车。”“放我下去吧,让我自己走。”“喂,春游的地方那么远,你怎么走着去!”“不行!我只想走路。哇哇!”  相似文献   

13.
女儿学习上有些马虎,比如常常把“81”看成“18”,把“衷心”写成“哀心”等等。老师向我反映过很多次,这个毛病让她吃了不少亏。为了让她彻底改掉马虎的毛病,我向老师建议——严厉惩罚她一次。我对老师说:“如果她再马虎,就在课堂上让她罚站一次,让她记在心上。”老师说:“现在不让罚站,这样做不好吧。”我说:“没事,她这个毛病太顽固,只有严厉点,才能帮她改正。”老师听我这样说,也同意试试。  相似文献   

14.
倪呜 《小学语文》2014,(3):38-39
记得我在写“教学理念”一栏时,不假思索地写下了“让学生需要我,让学生可以离开我”这句话。在这一理念的指引,我自然而然立足于学生之“需要”去审视教学内容、审度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开心果     
“你的爸爸、妈妈知道 开家长会的消息吗?” “知道了。但是我不想 让他们来,我想让我奶奶来,她耳朵不好,听不清。”她听不清 恤的爸爸、妈妈知道 开家长会的消息吗?’’ “知道了。但是我不想 让他们来,我想让我奶奶彩衅朵不州听尔清。”-一做动物园游戏 “我们来做动物园游戏  相似文献   

16.
“无聊!”我对好友说。“我也是!”她对我伸伸舌头,“痛苦”的面部表情让我知道我们是同志。“无聊!”我对老师说。“这不应该是你们中学生的心态,你们应该是太阳,活力四射,朝气蓬勃……”老师的话几乎要让我晕倒,使我很后悔对老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运动健将,几乎参加了每一项运动比赛。暑假,夏季篮球联盟又要开始了,“我”想休息一下,便没有报名。在这段时间中,“我”练习各种运动技能:跑步、投篮、运球……观看夏季联盟比赛的过程中,与小伙伴的交流让“我”产生了一丝后悔。因为小伙伴们都参加了,他们都想让“我”参加。“我”担心他们全都会超过“我”,而且,“我”也确实有些想念比赛了。然而,爸爸报名参加的市趣味跑步比赛改变了“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曾让我震撼;杜郎口中学的“10+35”曾让我汗颜;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着实让我兴奋。而真正让我在困惑中感到幸福的却是今天的这一堂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19.
似如我是“小偷”, 我就把同学之间的争吵偷走, 让友谊手牵着手; 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疾病藏起, 让天下的人健康长寿! 假如我是“小偷”, 我就把马路“杀手”偷走, 让平安布满每一条街口;  相似文献   

20.
记得外甥牙牙学语的时候,我第一次让他叫“舅”,他就说“叫舅”。——他还让我叫他“舅”哩!但是不出一个星期,再让他称呼我的时候,他就懂得叫我“舅”,而不对我说“叫舅”了。由此,我想到语文学习的先学后理原理。 外甥学会叫“舅”,需要把舅舅的指令“叫舅”与自己吸收的其他紧密相关的语言材料,比如“叫爸爸”“叫妈妈”比照分析,才明确了“叫”和“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