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凯 《河北教育》2008,(7):43-44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需要关注学校教育的正常运行和顺利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引领者,更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作为一校之主的校长,本该有权也有理由不兼课,但是如果想心系一线教师和教学,为“师”师表,非要兼课的话,笔者认为,还是悠着点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中学教育中,除少数重点中学外,多数中学的生物学教学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学校把《生物学》这门课当作一个“搭头”,随便安排几个兼课教师应付一下了事。尤其是在近几年,某些地区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取消了生物学内容,致使从教师到学生对初中生物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一落再落。即使在高考中有生物学这  相似文献   

3.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对一所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教师的领导者,更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为了有效地进行教学管理,更好地带领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我个人主张规模较小的学校校长应该坚持兼课.几年校长的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校长兼课好处多.  相似文献   

4.
据我了解,在我区二十多所中学里,学校领导干部兼课的极少。原因是什么呢?原先我在区文教局工作时,也和毛微雨同志在《学校领导干部兼课问题》中说的一样,认为“关键问题还在思想认识”。去年我调到学校,有了体会,才较清楚地了解到,一些学校领导干部不兼课,有的兼课不久又不兼了,其  相似文献   

5.
眼下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的讨论针锋相对,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讲究兼课的策略,妥善解决好”为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眼下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可谓是针锋相对,众说纷纭。笔者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但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妥善解决好“为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的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引子:关于教授“赶场子”的争论据《华商时报》2000年12月30日报道,在上海市政协组织的一次教育专题调研中,出现了颇为戏剧性的一幕———该市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的院长们为“大学教授是否应该赶场子”的问题各执一词,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辩论是从一位公办大学的院长倾吐满腹怨气开始的。他因为自己学校的优秀教师都被聘请到民办学院去兼课而烦恼,他对民办学院的院长直言:“我们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教授竟都被你们拉去兼课,‘赶场子’忙得不亦乐乎。……”民办学院的院长也亮出自己的观点:“能被邀请去兼课的教授…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一直处于“地下” 活动的教师跨校兼课终于有了合法地位。新年之初,北京市教育局出台新政策,鼓励中小学教师跨区、县、跨学校联聘、兼课,让教师队伍“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搞好教学是一个校长的主要工作之一。实际上,许多校长也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上,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了促使校长用主要精力抓教学,甚至硬性规定了校长必须兼课的节数和听课次数。但在基层学校,我们也时常听到不同的声音。 在教育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校长要不要兼课?校长兼课究竟好不好?就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了部分一线的校长和教师谈了他们的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顾恩良 《师道》2008,(4):6-7
对“校长需不需要兼课”的问题。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我的观点是。校长需要兼课,因为校长首先是教师,教育教学是校长管理的中心工作。关键是校长要兼课有“道”,讲究兼课的策略,妥善解决好如何兼课、兼什么课和怎样兼课等三个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当务之急和战略需要教师是学校教育三大因素(学生、教科书、教师)之一,是学校教育最能动、最活跃的教育因素。“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育事业发展中能否  相似文献   

12.
教师示范背诵好海南海口市农垦中学符永金张必锟先生在我校帮带新教师期间,曾在高三兼课。有学生慕名执书叩问学习语文之法。先生没有正面作答,只问他们能否背诵《劝学》《师说》《少年中国说》《岳阳楼记》《石钟山记》等课文。那几名学生均说不能。先生又问他们能背诵...  相似文献   

13.
信息短波     
一直处于“地下”活动的教师跨校兼课终于有了合法地位.新年之初.北京市教育局出台新政策.鼓励中小学教师跨区、县、跨学校联聘、兼课.让教师队伍“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目前很多学校领导干部都认识到首先参加教学(兼课)然后领导教学的重大意义,积极走上兼课的前列,取得了很大成效.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但是,据我所知,也还有一些学校领导同志,在某些教育行政干部的支持下,根本不愿提这件事.这些领导干部有“三怕”:一怕兼课就要备课、批改作业;二怕兼课就会降低身分,兼得不好还要降低威信;三怕兼课不能领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最近连续刊登了关于学校领导干部兼课问题的文章,读后颇有启发.在这里,也想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学校领导干部兼课问题,是学校领导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过去由于对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没有认真地把它抓起来,各地学校已有的一些好经验,也没有很好地加以总结和推广,因而或多或少地影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教育局规定,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单位)推出“骨干教师跨校兼课兼职制”,骨干教师可以不超过两个学校的跨校聘请,进行跨校兼课或跨校兼职。该市47位省特级教师、市名教师、省名教师培养人选、市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将不再仅仅受聘于一所学校。  相似文献   

17.
张景 《天津教育》2006,(1):18-19
在一次“教育沙龙”活动中,本刊编辑遇到了三个为某一教育问题争得面红耳赤的人:为推行素质教育“十年磨一剑”的蓟县一中原校长张景,倡扬“生命教育”的汉沽区教育局局长王琪,素质教育忠实的践行者天津中学校长国赫孚。围炉共话、促膝谈心之后,该编辑被他们对教育的那份痴情所感动,被他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所折服。于是《,天津教育》为他们开辟了一片小的责任田,让他们耕耘,让这三位在不同的岗位上奋斗的教育工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诠释教育。《论语·述而》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我们把这个专栏定名为“教育三人行”。首期的话题围绕“教师的权威”展开。  相似文献   

18.
“校长是否应该兼课”已成为教育战线的一个被大家关注与争论的热门话题。它之所以被广泛关注,是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校长评价考核问题,也关系到如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问题。校长是否应该兼课,有人欢喜有人忧。赞同者认为,校长应具备“进得课堂,讲出名堂”的基本功,绝不能脱离教学一线。兼课有利于校长全面了解学生、教师,有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兼课为校长决策提供了依据。反对者以为,校长应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某一门学科的教学。他的重点工作是保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调动一切可调动力量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期栏目特将对此问题持不同观点的校长、教师分为正方、反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各自的角度阐述对此问题的观点和态度。也欢迎广大读者在阅读完本期栏目后,将自己的观点发送至栏目主持人信箱:liyuanyuan1981@126.com,我们将对来稿读者的观点进行后续报道。  相似文献   

19.
《走进新时代》丛书,是北京出版社的一套力作。其中,孙云晓、郑新蓉主编的《21世纪教师与父母必读》,在传播新教育观念、提出实施新教育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方面,对教师和父母很有启迪。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和父母,他们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生力军。如果广大的教师和家长,仍然因为自然的连续性和惯性而保持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能教育出具有优秀素质的下一代么?因此,对教育者进行教育,即“前素质教育”,应该是当前取代应试教育及传统落后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研究》2010,(1):24-24
北京市教委目前公布《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考核试行办法》。根据这个试行办法,教师出现“在工作日期间到校外社会办学机构兼职兼课、有偿培训,组织学生接受有偿家教或培训”等行为,年度考核将列为不合格,取消学年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