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比”字为小学数学题中所常见,但意义、作用不一,各有其特点及用法。总的来说“,比”是比较的意思。现就数学题中“比”字的作用,谈谈个人的浅见。一、用“比”字区分大小数低年级教材首先出现“比”字结构的简单题。如“5比3多几”、“3比5少几”,是指这两题中“比”字前后的两个数相比较,即“5与3比”、“3与5比”,从而达到分清大小数的目的。从比较中可以看出,5比3大,3比5小,则5为大数,3为小数。两题表述形式虽不同,但其实质无异,均求相差数,不管顺向、逆向,其关系式均为“大数-小数=相差数”。此后,教材又出现了稍复杂的“比”字结构题…  相似文献   

2.
“比”字为小学数学题中所常见,但意义、作用不一,各有其特点及用法。总的来说,“比”是比较的意思。现就数学题中“比”字的作用,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应用题“小红每分钟做3道数学题,做了15分钟,而小强在同样的时间内做的数学题是小红的2倍。他们两人一共做了多少道数学题”时,有些教师常常这样分析:要知道他们两人一共做了多少道数学题,就必须知道小红和小强各做了多少道题;而要知道小强做了多少道题,就必须……  相似文献   

4.
一、文字题及其与式题、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文字题是由数学名词(术语)、数字和问题三部分组成的,它是运用较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数量关系的数学题.式题是由数字(字母)、运算符号和结合符号组成的数学题.例如,6×(4 5)是由数字6、4、5,运算符号×、 ,结合符号()组成的数学题.式题用数学语言进行文字叙述就变成了文字题,如上题可叙述为“6乘以4与5的和”.因此文字题是式题的语言(文字)表达形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两道考查语病的题:1、“前一段时间,舆论界对中学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指责,屡屡见诸报端。”2、“前一段时间,舆论界对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的批评和指责,屡屡见诸于报端。”这两道题有一个共同的语病是,即语义不明,是讲语文老师和语文教学不负责任,还是讲批评和指责不负责任。另外把这两道题放在一起一比较,我们还发现后一道题中的句子比前一道题中的句子多了一个“于”字。那这个“于”字到底该不该要呢?查《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5版,P1776),我们看到“诸”是“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例如“付…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们听了某学校一年级的一堂数学练习课。这堂课主要是把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课上,先叫学生板演了一道题:“养兔场养白兔127只,养的黑兔比白兔少32只。养黑兔多少只?”然后,教者把“养的黑兔比白兔少32只”中的“少”字改为“多”字,让学生解答。解答后述引导学生比较两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突出所谓关键词语“多”字与“少”字来确定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课后我们听课的老师建议教者出这样的题目给学生解答:育红小学1980年第一学期三好生有86名,第一学期的三好生比第二学期少15名,第二学期有三好生多少名?结果全班学生都错误地解答为86-15=71(名)。  相似文献   

7.
1.变问“总数”为问“满足条件的数”,使封闭题变成开放题。   在有些数学题中,满足条件的数往往有许多个,如满足“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要大的两位数”这一条件的数共有 36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题目的问题是问“总数”,那么,这个题目就成了封闭题。如果我们不问“总数”,而只问“满足条件的数”,这样就可以变成一个开放题。   例 1.请你写出一些两位数,使这些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大于十位上的数。   方法一:从个位数开始考虑。   由于个位数要大于十位数,所以个位上的数可以是 2, 3, 4, 5, 6, 7, 8, 9这九个数中…  相似文献   

8.
假设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本文就“运用假设法,巧解数学题”谈点体会。一、运用假设法。巧解抽象文字题例如:“甲数的3/4等于乙数的2/5。那么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这道题难在条件中的两个分率的单位“1”不统一,且两个分率的对应量也未知,运用假设法可顺利化难为易。假设甲数的3/4和乙数的2/5都等于1,则甲数是:1÷3/4=4/3,乙数是:1÷2/5=5/2。  相似文献   

9.
我在一所小学听了一节二年级班的数学复习题,复习的内容是“比……多、比…少”的简单应用题。课堂上,老师板书了两种类型的两道应用题,并特地用彩色粉笔在“多”和“少”两字下面打上了着重符号。从表面上一看,这位教师还能抓住“重点和关键。”这两道题的内容,刚好是出现“多”字的题用加法计算,出现“少”字的题用减法计算。尔后,教师点了课本上的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做。出乎该教师的意料,其中一道题是先告诉了  相似文献   

10.
数学题组(下简称“题组”)是一种复合题型,在数学教学中沿用已久,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个人肤浅认识,想以此引起同行对“题组”深入探讨。一、“题组”的构造模式。“题组”的结构特点从形式上看,就是按照特定的目的,把若干个题目并列一起。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际材料,具有较高的效益。根据“题组”的结构可把它划分为: 1.松散型“题组”它是根据特定的目的把两个以上各自独立或有一定联系的题目并列在一起构成的。例1 求表示下面一切复数的点在复平面内的轨迹。 (1) |z|=3;(2) 1<|z|<3; (3) argz=π/3;(4) π/3相似文献   

11.
本次基础训练的第二题是形近字辨析.在本册基础训练2、3,就安排了形近比较的练习,分别以“比一比、写一写”、“读一读,比一比,写一写”的形式出现.这次是“比一比,读一读,再组成词语”.这次形近字辨析,要在前两次训练的基础上,使学生准确熟练地掌握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组成词语.重点要放在前面教材未出现过的“组词”这一训练点  相似文献   

12.
有些数学题,如果直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列式解答,难度较大;若将题中的某些条件变换一种说法,问题往往迎刃而解。现举几例说明如下:例1:一个数除以5余2,除以6余3,除以7余4。这个数最小是几?分析:如果仅抓住“余”求这个数,就比较困难,但变换一下条件,将余转为“缺”可发现:这个数除  相似文献   

13.
听课札记     
“大”字和“小”字在福建路小学一年级教室里,李忠敏老师在教学“大”字和“小”字。老师拿出两块大小不同的黑板,问道:“同学们,你们比一比这两块黑板哪块大,哪块小?”同学们经过分析比较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这时老师放下手中比较小的黑板,举起那块比较大的黑板,又问:“同学们,这块黑板和教室里墙上的黑板比,哪块大?”学生回答:“墙上的黑板大!”老师说:“对!只有比一比,才知道大和小!”大和小是相对的,有分析,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这是既简单又深刻的辩证法原理,而教师讲得是何等通俗易懂呀!  相似文献   

14.
数学题感对于数学解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题感、语感、乐感、美感等相关研究的深入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数学题感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其基本特征,探究了数感与题感的区别与联系,揭示了培养学生数学题感的基本意义;并从在解题前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猜测”,在解题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在解题后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数学题感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5.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数相差关系的应用题,它们共同反映了大数、小数、相差数三个量之间的联系。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学,则便于及时对比、提前比较顺叙题和逆叙题。我们的具体设想是:一、精心设计准备题,理解基本概念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必须与“求相差数”应用题挂上钩,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同样多”、“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相差数”等数学术语。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组题。  相似文献   

16.
题一:104吨货物,用载重为9吨的汽车运送,已知汽车每次往返用时1小时,实际上汽车每次多装1吨,问实际上提前多少小时完成任务? 题二:已知一个三位数,百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多5,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且三个数位上数字之和为15,求这个三位数。(注:不准用解方程方法解) 题一、题二是两道普通的初等数学题,具  相似文献   

17.
数学题的科学性主要是指数学题本身的内容、结构和叙述的正确性与严谨性.失去正确性严谨性的题目,就是所说的“错题”.一方面,错题会使学生思维混乱,形成教学中的干扰;另一方面,倘若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错题进行分析纠正,则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下面以三角函数中的“错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8.
有些数学题的条件比较隐蔽,数量关系比较抽象,一时难以找到解题的思路,不妨先进行大胆地猜想,再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并在验证的基础上,及时反思解题过程,总结数学活动经验,这样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1如右图,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求阴影部分面积是大长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利用题中已知条件,很难发现阴影部分与大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让人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但如果进行大胆猜想,则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找到解题途径,并最终解决问题。猜想:从图中可以直观地发现,阴影部分面积比一个小长方形面积的一…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的高考数学题中 ,应用题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题型 .这是高考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也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 .但每年应用题的得分率都偏低 ,如 1 999年第 2 2题的得分率为0 .1 3 ,2 0 0 0年第 2 1题的得分率为 0 .2 6.这里面原因很多 ,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考生没有掌握解应用题的要领 .数学应用题 (解答题 )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不如纯数学问题简明扼要 .1 999年第2 2题有近 3 0 0字 ,2 0 0 0年第 2 1题约有 2 50字 ,2 0 0 1年第 2 1题有 2 0 0余字 .对于平时习惯于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的纯数学题…  相似文献   

20.
数学趣味题     
割草问题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对数学很感兴趣,他曾经编过这样一道有趣的数学题题.一组割草人要把两块草地的草割掉,大的一块比小的一块大一倍.全体组员用半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