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三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第九则内容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第十则的内容为: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两则从内容上看似乎没有教学难点。学生结  相似文献   

2.
《论语·颜渊》有这么一段记载: “子贡问政。子(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读了这段记载后,反问:“使治无食,民饿,弃礼义;礼义弃,信安立?”在封建社会里,“礼义”是什么货色,我们暂且不去管它。这里要说的是:王充这种不以书上说的是为是、非为非的大胆怀疑的精神,倒是很值得我们在读书、学习时效法的。古人不是说:“学则须疑”吗?这就是说,读书要多动脑筋,主动地提出一些疑问来,并且追根穷底,一直到弄明白了为止。这样对丰  相似文献   

3.
孔子犹江海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  相似文献   

4.
张卫星 《教师》2011,(31):90-91
中庸是传统儒家的核心思想。欲把握“中庸”的精义,有必要先揭示孔子所说的“过”与“不及”所包含的意旨。《论语·先道》篇记载着孔子和子贡的一段问答:“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孔子认为做任何事,“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因为它们都背离了“中庸”,...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之友》2010,(7):30-3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6.
《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相似文献   

7.
晏子使楚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为士矣。”  相似文献   

8.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相似文献   

9.
张汉红 《课外阅读》2011,(3):195-195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将“恕”作为终身奉行的一条准则。  相似文献   

10.
盲者说     
里中有盲童,操日者术,善鼓琴。邻有某生,召而吊之,曰:“子年几何矣?”目:“年十五矣。”“以何时而眇?”曰:“三岁耳。”“然则子之盲也,且十二年矣。昏昏然而行,冥冥焉而趋,不知天地之大,日月之光,山川之流峙,容貌之妍丑,宫室之宏丽,无乃甚可悲矣乎?吾方以为吊也.。”  相似文献   

11.
孔子论宝贵     
《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10,(11):77-78,47,87,88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末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相似文献   

12.
顾农 《阅读与鉴赏》2004,(12):57-59
齐景公游于牛山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荷滴滴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驽马栈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  相似文献   

13.
“课文评点”是《教师教学用书》(下称《用书》)的核。部分,当应好好挖掘才对。可有人认为:既已“评点”,何需“挖掘”?其实,“课文评点”只“立足于点拨”(用书扉页“说明”语),它不打算、也不可能把课文的每一处都说透。自然,就要留下一片片的空白。在它的深处,或许就埋藏着许多宝贵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挖掘。这里,我仅举三例说明。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情而往?”曰:吾一瓶一体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这是《为学》…  相似文献   

14.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9,(5):1-1,26
【古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相似文献   

15.
孙叔敖纳言     
刘向 《阅读与鉴赏》2007,(6):37-39,72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相似文献   

16.
孔于论富贵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②,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08,(6):52-53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参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相似文献   

18.
卓厚宝 《新高考》2005,(4):10-10
东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铺之。爰旌目三(食甫)之然后能视,曰:“子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喜!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  相似文献   

19.
孔子论诗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20.
狐假虎威     
【原文】荆①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②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③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④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⑤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战国策·楚一》)【注释】①荆:楚国的别称。②昭奚恤:人名,楚国大将。③子:第二人称代词,“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