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智聪 《教师》2020,(10):45-46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文本细读,符合学生阅读成长要求。在学生展开文本细读过程中向其传授更多语文知识,全面提升学生语用水平,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筛选群文阅读内容、在阅读中实现点线连接、创新读写实践应用,都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杜鑫 《江西教育》2023,(19):46-47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高阶学习,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不断进阶。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是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与写作素材的重要路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准备阅读资源、创新阅读方式、展开互动交流、参与阅读评价,使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进行深度思考与探究,发展学生的阅读力、思维力、表达力等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训练的一种方式。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阅读兴趣会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展开阅读活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展开广泛的阅读,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也是我们教师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于海龙 《考试周刊》2013,(58):52-53
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小学生在将来学习过程中运用创新意识思维的能力,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共同课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理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文章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质疑,用悬念、情趣激趣,通过自主探究阅读,利用现代阅读手段四方面入手,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田润花 《学周刊C版》2019,(23):123-123
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水平,为其他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打造高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需要制定合理的阅读策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基于此,特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展开分析,推动教学策略创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1,(64):31-33
就初中语文学科素养培养方式来说,教材中的单篇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获取完整文本信息的需求。教育者在备课教学时,需要立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教育界共识,展开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探索。教师要结合学校特色以多样化方式展开阅读教学指导,把握整本书阅读的导学技巧。文章针对七年级学情,深入分析初中生整本书阅读能力培养现状,结合此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发展特征,创新阅读教学方式,从而激起学生对书籍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维生素C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从情境创设、阅读指导和课堂训练等角度展开教学创新设计,引发学生展开多种自主学习活动,凸显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成功历练了学生多种语文素养,极大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随着课程改革深入落实,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运用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模式,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组织探究性阅读活动,促使其高质量展开阅读。本文对于探究性开放式阅读特点和应用必要性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以期辅助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王晨晖 《科幻画报》2023,(5):134-135
读万卷书如同行万里路,阅读是学生学习知识、认知世界的主要途径。在语文新课改的相关条例中,明确要求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灵活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合理拓展其阅读知识面,以此提高其阅读能力和认知经验。对此,教师要正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教育价值,充分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并遵循不同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读书能给人乐趣、文雅和能力。阅读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阅读,引导学生趣味阅读,提高学生思维认知。希冀小学语文教学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大语文时代已经悄无声息的到来。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能够拓展学生的见识,可以说,得阅读者得语文。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自主地展开阅读活动,才会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进而才会形成较高的语文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李雪梅 《天津教育》2022,(5):142-144
<正>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受到自身年龄的影响,对身边的事物发展还不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很容易被生活阅历限制养成错误的学习习惯和观念,此时正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维理念的重要阶段,注重能力培养,打好阅读基础使其能够在接触阅读的初期便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时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展开探索,提出几点低段语文阅读创新教学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学行业工作人员带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还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阅读教学极具现实意义。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创新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是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深入意义展开研究,本文明确了群文阅读模式的发展现状,以三个能力提升为切入点结合实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和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知识的扩展对初中语文学习来说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与作文素材的积累,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广阔,感受语文世界的魅力。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扩展语文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知识的拓展不够重视,难以真正落实新课标对语文阅读的要求,这对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此,展开关于有效拓展阅读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的课题研究,对拓展阅读的教学策略结合课堂实例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是小学生正在学习的阶段,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仅仅只重视成绩,把学生的学习仅限于教材上,限制了小学生的创造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阅读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必须重视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语文拓展性阅读在小学中展开,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小学生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一、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张效和 《学周刊C版》2023,(21):118-120
群文阅读既是增加初中生语文阅读数量的一项活动,也是增强其阅读与语文学习质量的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还对培养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具有较大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升文学水平。因此,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可将群文阅读置于重要位置,积极探索群文阅读优质教学策略。文章对此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初中一线语文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周苗苗 《小学生》2024,(1):49-51
阅读与写作是学生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阅读与写作相融合,发挥读写结合的育人作用,创新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阅读增加学生的感悟,运用写作提升学生的能力,从而实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本文以小学中高学段语文教学为根本,阐述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袁益锋 《考试周刊》2014,(74):42-4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界的共识。本文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提出、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0.
陈惠贞 《亚太教育》2023,(4):148-150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应该进行创新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任务驱动为主,创新阅读教学活动,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主动阅读,展开多元化、多角度的思考和创新,驱动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文本内容,成为阅读课堂上的主人,借此来激活他们的阅读思维。基于此,对任务驱动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