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扎堆到小县城就业成为就业新现象。文章指出,名校毕业生选择到小县城就业属于自主选择,但是小县城在招聘时明确只招名校毕业生,属于唯名校的用人导向,涉嫌学历歧视,有悖社会公平。因此,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强化对唯学历、唯名校招聘用人的监管,遏制学历高消费。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南方日报》拜读《教师招聘的怪象》一文,颇有同感。的确,“学历崇拜”“名校崇拜”的现象,在时下的教师招聘中屡屡可见,而且,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怪象”。谁都清楚,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在人才选择中会存在多大的弊端。学历不等于能力,名校不等于才学,学历更高的人,其教育教学能力也不一定就比学历略低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招聘名单,该名单中的35位教师均为硕士或博士学历,且清一色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名校,其中,仅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就有20名。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  相似文献   

4.
表情     
(社会)地方政府组团名校"揽人才"今年西藏、辽宁、广西等地方政府组团来到北大、清华等名校招聘。据了解,今年有超过500名北大毕业生报名参加各地"选调生"的招录工作,比2010年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5.
正各人读研的出发点不尽相同,不能完全用"值不值"来衡量。日前,湖北某名校一名女研究生找工作面试时,发现自己竟然不敌非名校的本科生。无奈之下,修改简历,只写本科学历。这个现象,英语里叫"overqualified(资历过高)"。新东方的徐小平老师曾将其译为"过立废",此译法之残酷,仅次于现实。此事的发生,恰逢研究生就业"倒挂"和"读研贬值说"在网上流传。出现此类问题,倒未必要理解为"读研不值钱",而是当下用人单位渐趋理性,层次逐渐清晰,对高学历泡沫有所挤压。以往,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时,一度盲目重视高学历和名校。一些刚刚创立的企业,自己的八字都还没有一撇,却  相似文献   

6.
名校的气度     
高考、中考成绩一出,各中学的宣传战便铺天盖地地开始了。这所中学拉扯大幅标语,那个学校打出巨幅广告;这个学校在网站上大张旗鼓,那个学校在报刊上大肆宣扬。其中,唯名校更甚,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成了每年必须经历的新闻。对于学校而言,考试揭榜的那一刻,也正是学校的收获季节,学生的考试成绩、本科上线率、重点高中的录取率,成了吹嘘的资本,成了自己的"名分",而这些更是名校一争高下的确切证据。对于一些名校的管理者而言,成绩宣传战决定着学校的地位,因而,无比重视,万分关注,也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倾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教育》2014,(5)
正华中师范大学曾公布2013年辅导员招聘公告,对辅导员学历要求"原则上为全日制博士学历",并强调应聘者的本科出身是"985""211"院校。据了解,该校并非唯一一家招博士辅导员的高校。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任职门槛逐年升高且追逐者众多,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高校辅导员工作到底是否需要这越来越高的"门槛"。关注高学历不如以事业留人高校辅导员曾被认为是一份辛苦繁琐、个人发展空间有限的工作。如今,这一观念早已被纷涌而至的应聘者打破。前几年,在招聘以本科学历为起点的辅导员时,一些高校发现,应聘者学历层次偏高,硕士、博士很常见,其中还不乏名校毕业  相似文献   

8.
小编热评     
《广西教育》2012,(8):27
招聘教师岂能以貌取人据媒体报道,日前在成都市举办的一场优秀教师招聘活动中,某学校打出了这样的招聘广告:"50万元年薪招聘明星脸教师。招聘条件:本科或以上学历,45岁以下,有独特教学风格;五官端正,具有明星脸效应,学生家长都喜欢;在全国市级以上名校执教10年以上;男身高  相似文献   

9.
又到大规模招聘时节,惹人眼球的事情总是不少。继名校硕士竞聘“猪倌”后,目前在重庆举办的一个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广东东莞一家公司开出10万元年薪招聘清淘化粪池业务员。招聘会上放出的岗位还有大熊猫饲养员、家政护理师等。  相似文献   

10.
招聘一个打字员或出纳员就动辄要求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种“唯学历”的现象在3月3日上午举行的中国大连2007大中专毕业生暨春季人才招聘大  相似文献   

11.
先锋 《职业技术》2007,(7):26-26
招聘一个打字员或出纳员就动辄要求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种“唯学历”的现象在3月3日上午举行的中国大连2007大中专毕业生暨春季人才招聘大会上没有再发生。记者从这次招聘会上了解到,参会企业对吸纳人才更加理性和务实,很多单位对人才的学历等条件不再一味追求“高标准”,但对其是否具备适应职位需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名校办民校"作为一种中小学办学体制的创新曾风靡一时,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推动优质教育发展的方略,但在"名校办民校"蜂拥发展之时,也随之产生了诸多问题,如教育不公、冲击真正民办教育发展、"公""民"不分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是认识上不一致、政策研究欠缺、教育监管不力,更主要的是经济利益驱动,又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在追求依法治教、教育公平的今天,应尽快规范"名校办民校",加强政策研究与引导,研制规范"名校办民校"方案,提升"名校办民校"督导监管,推动"名校办民校"转制进程,尽快为"名校办民校"立法立规。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管理1.把好教师入门关,优化队伍结构(1)扩展招聘范围,只有选择的范围广泛,才有可能精心挑选,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2)招聘工作程序化。作为一个成熟的幼儿园,在教师招聘上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流程,教师招聘工作科学严谨,有条不紊。(3)考核标准要严格。要强调德才兼备、唯贤是举,赛马不相马,尤其把"喜不喜欢孩子,爱不爱教育,有没有魅力"作为首要标准。2.在教师的配置上,应强调合理的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14.
毕业季,许多博士生求职四处碰壁,遭遇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本科就读院校并非"211"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很多用人单位,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明确表示,求职者本科毕业院校必须为"21 1"院校.这种招聘被称为"学历查三代",这种现象须引起我们反思. "学历查三代"的根源在于学历崇拜,尤其是名校崇拜,其用意是看重学历的"含金量".这种做法有违就业公平,将导致"名校情结"愈演愈烈,使得应试教育倾向不断加强,让教育评价和选拔模式更加单一.  相似文献   

15.
把当今教育喻之为怪圈,似不为过。而教育之怪圈,多半是矛盾的,让人无所适从。要走出这些怪圈,在于改革。一、师资配备:均衡化与最优化在师资配备上,常听到一些名校在大力宣传自己有多少名师,名师哪里来?名校在寻求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就想方设法地从其他学校中挖取,将有水平的教师汇聚到一起。当然,采取的方法都是主管部门许可的:调动或者公开招聘。而其实,这无异于杀鸡取卵,而目前各地在逐步实施的岗位轮换制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在招聘时,陷入了“唯学历”的误区,“硕士不算高,本科不可少,专科没人要”已成为用人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于"名校带新校"这一现象,很多人都表示赞同与认可。"名校带新校"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在更大范围内保障辖区内孩子的平等教育权利,使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从而满足公众对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渴求,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所以实施名校带动战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确实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发展。然而,在当前"名校带新校"的进程中,也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不容我们忽视。一是  相似文献   

18.
又到了一年一度"金九银十"的黄金招聘月,校园宣讲会紧锣密鼓,名校学生忙赶场,非名校学生忙蹭场,面对创意迭出、激情四溢的校园宣讲会,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经历着从最初的慷慨激昂到等待中的牵肠挂肚,再到尘埃落定后的精疲力竭,或是一次又一次石沉大海后的心灰意冷……面对密密麻麻的校园宣讲会,应届毕业生怎样选择校园宣讲会,参加宣讲会前要做哪些功课?如何才能从宣讲会上获取最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主管部门曾表示,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据《新京报》报道)不可否认,社会各阶层都存在"名校  相似文献   

20.
正"像你这么漂亮的女生,不太适合我们这个销售代表岗位。""你是独生子女,能在外承受风吹日晒吗?""签约前,你给父母打个电话吧,征求下意见。"3月5日,在湖北某大学招聘会现场,一些招聘单位的要求,让毕业生感到颇为"另类"。(据3月6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在就业市场上,一些招聘单位往往会有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比如"形象气质不佳"被拒绝、个子太高太矮被拒、女生不要,等等。与这些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