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我刺激行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典型发展的问题行为之一,常常表现为啃咬自己、撞击物品或他人、反复摇晃身体等。这些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威胁到他们自身或者其他人的身体安全,同时也会影响他们与其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会交往关系,阻碍他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干预十分必要。目前常用的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感觉消退、匹配性刺激替代法、过度矫正、积极行为支持、强化、感觉统合训练和早期预防7种。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自我刺激行为进行有效干预,可以帮助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学会用恰当的行为方式表达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本研究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智障儿童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课堂中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现象的发生,验证该方法对干预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的有效性。研究者对智障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功能评估,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功能。通过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中的ABA实验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并进行行为干预。研究结果表示,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处理智障儿童问题行为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3.
为减少自闭症儿童的课堂扰乱行为,应用沙盘游戏疗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在结构化的系统观察基础上,开展沙盘游戏干预自闭症儿童课堂扰乱行为的自然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自闭症儿童课堂扰乱行为的产生与其情绪表达障碍、行为控制能力较弱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沙盘游戏对自闭症儿童课堂扰乱行为的干预效果是较为明显的,经过干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表达、行为调控和课堂参与等多方面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向行为支持对改善自闭症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成效,研究选取康复中心就读的一名自闭症儿童,采用单一被试实验研究法中的ABC设计,在对个案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了积极行为支持计划。研究结果表明:积极行为支持对降低研究对象的攻击性行为有立即成效和维持成效。  相似文献   

5.
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三大核心症状之一,它的出现会对自闭症儿童个人及其家庭造成多方面负面影响。研究表明,对刻板行为进行干预有利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本文通过试图梳理目前国外关于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刻板行为干预研究的特征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国内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全球大约有6700万不同程度的自闭症患者,我国自闭症儿童的总数也达到了160万,且在逐年增长.自闭症儿童有三个主要表现:社会交流障碍、语言障碍、刻板行为,其中刻板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刻板行为是指无明显目的的、不变的、以固定频率反复重复的、无任何功能效果的简单行为,如莫名发笑,单调重复蹦跳,反复抠嘴等.在教育上通常使用行为干预、结构化训练、语言沟通系统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但是效果甚微.近年来,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是治疗自闭症儿童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验证“地板时光”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打人并伴随哭闹行为干预的有效性,运用“地板时光”训练对两名自闭症儿童的打人并伴随哭闹行为进行了干预实验,结果发现“地板时光”训练对自闭症儿童打人行为的干预效果显著,且伴随哭闹行为问题比主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不仅会扰乱日常的课堂秩序,也会对其自身的发展造成极大障碍。社会技能训练的开展,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互动能力及认知性自我控制等技能,改善儿童行为不足、行为过度、行为不当等问题行为。可将社会技能训练作为自闭症儿童日常训练的一部分,根据其特点将社会技能训练融入个别化教育计划、学校课程和亲子互动中,多方位地对儿童问题行为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访谈法、ABC实验法和教育实验法对个案进行研究,测试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义务段自闭症学生进行行为问题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实验期干预效果明显,追踪期有反弹迹象。因此,需多增添感官刺激类课程,如加入适量的蒙氏康复课程;前事控制策略是最能控制孩子行为的策略,应给孩子安排合适的活动和教学;干预过程中关注策略效果最好,后期任教教师可以多对孩子进行关注;多与家长沟通,避免教育的不一致引发孩子的其它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沟通障碍是自闭症的主要特征之一,直接影响儿童智力和社会性技能的发展。语言行为方法(Verbal Behavior)基于各种ABA研究的成果,能提高孩子学习功能性语言的能力,在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沟通技能方面卓有成效。文章从语言行为方法的提出、语言行为方法的应用以及相关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得出启示:国内相关学者要加强语言行为方法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的教学程序的研究,重视语言行为方法干预效果的实证研究,形成系统的语言行为方法早期干预团队。  相似文献   

11.
问题行为严重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品质。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强调以正向的观点看待并干预儿童的问题行为,正向行为支持已逐渐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并运用。试图探讨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2.
自伤行为是指所有针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伤害的行为.在特殊教育领域,自伤行为多出现于自闭症儿童和智力落后儿童中.研究采用A-B实验设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在学校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两名自闭症儿童的自伤行为实施以积极行为支持为导向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两名被试自伤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包括前事控制、后果控制、行为训练等干预策略,自伤行为下降趋势明显,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旨在验证该方法对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有效性,并对干预的过程进行实践探讨。治疗小组基于前期行为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运用了前提控制、消退、区分强化等行为矫正策略,进行为期约三个月的干预。总的研究过程包括行为功能分析和干预实施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通过问卷和观察等形式收集数据,最终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注重外部因素也就是从环境因素中寻找其原因;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策略来分析和处理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应关注其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14.
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缺陷之一,也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之一。其类型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融合和社会技能的掌握有消极影响。通过对研究重复刻板行为的文献进行梳理,具体整理了重复刻板行为的分类、表现以及成因解释,并对现有研究进行反思,为以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例,运用功能性行为评估方法对其挑战性行为进行了评估,详细分析了挑战性行为的功能及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干预措施,进行实施。该儿童的行为变化验证了最初的行为功能假设。研究结果为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虽然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行为表现大致相同,一般会出现行为刻板、喊叫、哭闹、自残、甚至出现攻击行为,但由于其生理、智力、认知以及生活环境千差万别,导致其情绪行为产生的原因又不同,从而在教育教学中采取的干预措施也相应不同。本文通过个案的方法,对一名自闭症儿童的异常情绪行为进行了干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85):173-174
近年来,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病率稳定增长,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和支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教育干预方法的分类、普遍的教育干预方法及目前研究的热点进行了阐述,以便能够更好地促进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佘丽 《现代企业教育》2013,(20):165-166
情绪与行为问题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直接影响智障儿童的融合,同时对其身心健康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本研究采用认知疗法、正向行为支持法、自我指导法等多种策略对一个中度智障学生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干预,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其中"刻板行为"是一种固定的、重复性的行为。刻板行为不仅对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造成不良的影响,也极大地干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以及老师的课堂教学。本个案在分析讨论个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详细地描述了通过积极的干预策略对个案刻板行为进行干预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问题行为干预中的正向行为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干预方法有很多,本文介绍的正向行为支持(PBS)和功能性行为评价(FBA)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干预具有重要作用。PBS以行为科学为基础,以关注学生的生活质量为目的,从系统观的角度,强调对学生直接观察来建立实践策略。PBS的目标是通过FBA收集资料,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以此来增加社会接受的正向行为,减少和消除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