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分析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纺织业信息化改造的政策经验,提出中国纺织业信息化改造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创新、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适应纺织业信息化改造的社会化的技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尹金 《科技广场》2007,(2):36-40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纺织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正确定位我国纺织业在世界纺织业中所处的位置,确立今后纺织业的改革和调整方向,找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发展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对我国纺织业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转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电子政务的含义与内容,分析了电子政务管理在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管理优势,指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立法滞后、缺乏统一规划、工作过于形式、工作人员素质障碍、信息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纺织业利用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目前以劳动力成本为代表的纺织业成本的上升对我国纺织业的竞争优势和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成为亟需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竞争优势来源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纺织业出口的战略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靖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19-22
经济的集聚化一直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也是浙江经济成功的主要经验之一。虽然商业文化、制度创新、民营体制、专业化市场、企业家精神等因素被认为是浙江产业集群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后认为:在这些因素背后,浙江产业集群成功最重要的因素还是遵循了比较优势,而且这种模式正给集群的进一步成长带来越来越严重的障碍。本文认为,浙江产业集群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而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浙江集群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秦江萍  朱磊 《科技与管理》2002,4(2):114-118
中小企业要想永远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唯有充分发挥其自身特有优势,不断坚持地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虽具有实施技术创新的潜在优势,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仍面临着许多障碍。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中小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的必要性、潜在优势和面临的障碍,并提出了政府和企业在推进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珏 《中国科技信息》2006,(16):293-294
纺织业是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其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丰富的原材料资源。本文将研究近几年来纺织品出口扩张与劳动力成本以及原材料价格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后配额时代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国际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业发挥比较优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与贸易政策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我国纺织业现状及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得出了我国纺织业仍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强的竞争能力,但整体竞争优势并不突出的结论,同时指出我国纺织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和ATC的逐步实施,我国纺织业必须要进行贸易政策调整,逐步消除对竞争力强的传统纺织业的保护,同时把保护重点放在我国纺织业中某些竞争力弱或无的行业上,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研究绿色纺织供应链流程及其信息化实施周期,以重点行业为依托实施信息化,满足纺织业中不同细分行业的信息化需求,从纺织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分析山东半岛纺织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提出了一个企业竞争优势模型,从质量,业务流程,服务,研究开发,竞争-合作,组织学习以及企业战略几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可以说信息技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应加快信息化改造,其关键是构建信息技术基础结构,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基础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纺织工业是绍兴第一大产业,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是绍兴纺织产业发展特色。本文以绍兴纺织工业为例,通过对绍兴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提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绍兴纺织工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宗成峰 《软科学》2008,22(3):49-52
利用区位商指数对中国纺织产业2003~2005年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测定。计算结果表明:我国纺织产业在东部地区如上海、江苏、天津、浙江、广东、山东等省的产业集群程度比较高;中西部地区纺织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纺织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我国纺织产业集聚弹性是0.8823,该行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存在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了结构性污染较严重的产业——纺织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纺织业的生态效率作出评价并分析了纺织业生态效率的结构性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结构指标与纺织业生态效率显著正相关;产业结构指标和产业组织结构指标与之负相关;而对外贸易结构指标的影响不是很显著;环境规制指标也对其有显著影响。因此,文章认为应从能源结构、要素替代、产业集中和加强执法四个方面来促进纺织产业生态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梁静波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8):64-67,79
纺织服装业是河南省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对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很大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纺织品服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人民币持续升值和企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河南省纺织服装业发展受到了挑战.加快转型升级是河南省纺织服装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在分析了河南省纺织服装业发展状况后,指出了河南省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比较优势要素与交易市场,构建了低技术制造业发展阶段与创新策略的分析框架。以中国纺织服装业为例,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该产业的功能变化。分析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过去30年的功能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主要创新战略不同并与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反映了产业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创新战略的内在逻辑、依赖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并非"中国创造",先进制造、国际化制造、优化产业资源可能更具有实践意义。这一讨论可能为产业创新以及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底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协会启动了纺织业集群的试点工作,先后命名了100多个集群试点,主要集中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特别是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等省份,它们无论从试点市、试点镇的数目还是产值来说,在全国纺织产业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纺织行业集群初步形成。本文借助乔治·阿克尔洛夫的理论,分析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现状,指出了纺织产业集群中存在的"柠檬市场"问题,并提出抵制"柠檬市场"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结合棉花资源优势,发展传统纺织产业有利于促进本地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就业,具有战略意义。研究新疆纺织产业微观发展现状及对策,使宏观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十分必要。石河子是新疆纺织产业重要基地,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本文以此为例分析了其产业集群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延长产业链,加强网络结构建设,强化创新能力,加大软件环境建设和制度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模式对中国纺织服装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是纺织服装产品由量向质的转变的一个新的发展模式。概述了转型背景下我国纺织服装业现有的发展模式;阐述了中国纺织业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不仅是趋势使然,而且是必然的;最后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在宏观加强管理的前提下,加强企业间及与其他组织的合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同时企业应该根据实际发展情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放到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19.
陈镇  冯愈  曹璟  胡灿辉 《中国科技纵横》2010,(13):107-107,35
当前,纯棉织物在整个纺织品染整加工中用量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染色加工所排放废液量占到整个纺织行业的80%,是名副其实的“污染大户”.是纺织行业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强制性指标的重点整治对象。能否实现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与环境和谐发展关系到染整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能否继续扮演好在我国出口创汇支柱行业中的角色,更是要引起高度重视,研究环境友好型纯棉织物染色技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WTO下中国纺织业如何应对反倾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晓柏 《软科学》2001,15(6):33-3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在国际同类行业出口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我国成功入世后,纺织业又将遇到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入世后我国纺织业发展所面临的有利因素,随后指出反倾销将是我国纺织业出口中遇到的最大障碍,然后浅析了反倾销失败将产生的不利后果。最后笔者着重从宏观和微观层次对我国纺织业如何应对反倾销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