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梅 《甘肃教育》2013,(24):73-73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一至二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识字写字,而且要进行阅读、写话和VI语交际。因此,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在重点把握识字与写字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和口语交际的训练.为小学第二学段的作文练写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有计划地开展文境交融的儿童活动,  相似文献   

2.
香港教育署将从1996年9月开始在小学推行中文广泛同该计划,每年将有30所学校参与.参加学校需于小学五年级中文课内每周抽出两节,安排学生阅读适合其程度的中文课外书。该计划留于1990年至1992年进行过试验,结果显示该计划能明显地加强学生的阅读兴趔与自觉性,政建议纳入小  相似文献   

3.
葡萄牙社会党政府上台以后,把提高全民的文化教育素质的任务摆在了突出位置,最近推出了一项“国家阅读计划”,即从2006~2007学年开始,安排学前班及1~4年级的小学生每天在语文课堂上阅读一个小时,5~6年级学生每周进行一次课堂阅读,时间为45分钟。根据该计划的具体安排,相关部门将会给学校发放课堂阅读的  相似文献   

4.
学术动态     
葡萄牙:从娃娃抓起的“国家阅读计划”为了改变与欧盟其他国家相比国民接受教育程度低下的现状,提高国民的文化教育素质,2006年6月,葡萄牙社会党政府推出一项“国家阅读计划”。政府官员认为,阅读水平是学术上获得成功的关键,这种能力必须从“固定的方式”中获得,而且从孩子们小时候抓起是一个关键。“国家阅读计划”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实施的。一方面,根据该计划的具体安排,相关部门将会给学校发放1—4年级课堂阅读计划的具体指导措施。之后,1—4年级每日将会有1个小时作为语文教学的专门阅读时间。对于5—6年级的学生来说,45分钟的课堂阅…  相似文献   

5.
利用图书馆资料开展语文课外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 1.制定阅读计划,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 为了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及其个性中的消极因素,语文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校图书阅览的实际,在图书馆管理  相似文献   

6.
4.阅读的时间阅读要有时间的保证。在不少国家中,学校课程表里有更多的时间被安排为阅读时间。例如,法国一年级学生,每天有四次,每次有整整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加上语言、艺术、地理课等,一年级学生几乎一半时间花在阅读上。在法国学校里,儿童在一年级  相似文献   

7.
<正>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了解新大纲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必须熟悉教参,深入研读文本,懂得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掌握阅读技巧。新大纲的要求是这样的: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刚由小学进入初中,处在一个过渡阶段,所以我在七年级上册训练的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七年级下册在原来训练重点的基础上,初步教给学生各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要求要关注学生本身,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学讲计划"正是贯彻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年级是孩子从幼儿教育向学校教育过渡的关键一年。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抓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还要通过自主先学、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质疑拓展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讲活动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其词汇量、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策略等密切相关。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十分重要。一、阅读兴趣和制定阅读计划阅读需要阅读者具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和兴趣 ,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阅读者的内在潜力 ,提高阅读效率。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要因材施教 ,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使教材内容丰富多彩 ,生动有趣。其次 ,教师指导学生要有一个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全盘计划 ,一个适合学生的阅读计划。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可按年级分三个阶段制定三个相应的步骤。高一时 ,学生对初中阶段学习习惯有…  相似文献   

10.
韩涛 《下一代》2013,(9):27-27
暑假期间,为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淀和提升人文素养,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设路小学按照读书方案的整体安排,开展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的"亲子阅读"活动。一、向家长推介亲子共读书目。学校从教研室推介的书目中筛选出适合低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再从学校图书室中选择优秀书目,经分类整理后,确定出适合学生阅读的各年级学生阅读书目,书目明细分发给家长。家长从中选择购买图书阅读,或通过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阅。  相似文献   

11.
能力与智力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中心课题,必须探索并制定出各年级、各学科的具体要求和标准。这里介绍一下上海中学教学教研组提出的数学学科分年级能力要求的侧重点。初中数学学科的能力要求:初一年级:(1)从阅读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字、词、句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2.
新教学大纲要求,对阅读课文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课文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读后教师检查阅读效果。为此,我们在上学期结合我校部分教师对三类课文如何教不很明确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了四至六年级独立阅读课的教法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7~9年级学段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尤其应该涉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也就是说7-9年级要阅读的名著总量将不少于6-9部。把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写进了《语文课程标准》,可见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王承凤 《湖南教育》2002,(12):53-53
学校语文教研组可对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文进行研究,根据每一类型的课文提供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各年级的特点,选取一种杂志,要求全班或全年级统一订阅。教师每学期在该杂志中选取数篇文章组织学生阅读讨论,提出阅读的基本要求和讨论的问题,规定阅读的时限和讨论的时间。文章的选取要有针对性:一是要学生喜欢看,对胃口;二是要适合他们的水准,看得懂;三是同教材有一定的关联,用得上。问题的设计一要切合儿童的心理;二要切近他们的思维水准;三要有益于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每次阅读讨论,最好要有一个…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稃标准>指出:"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要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前者足对学牛的要求,后者则是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指导学牛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文学名著阅读是语文学科必考的内容,然而农村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这样的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刊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还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积淀和语文综合水平的提升,甚至影响到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以语文教师有必要认真制定并实施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试图从阅读量和阅读模式两方面进行粗浅的探索。一、课外阅读量的细化及阅读内容根据年级特点,7-9年级课外阅读量在六个学期中的比例分配比较合理的是:40万…  相似文献   

17.
“学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在六年制的四年级提出的一项阅读要求。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要达到这一阅读要求,难度是比较大的。因此,教师要降低坡度,做好铺垫,在三年级着重进行“学习给自然段分层,说说层意”的训练。因为“段中分层”与“篇中分段”的方法是相同的,学生在三年级进行了扎扎实实的“段中分层”的训练,就能为四年级进行“篇中分段”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实现从“段中分层”到“篇中分段”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8.
教育部要求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创新人才。要求学生从小学到初中有2000万字的阅读量,这无疑对学生学习语文是大有好处的。然而,2000万字的阅读量,每个学生一学期平均要读100多万字,如果学生课余不阅读,这是很难“达标”的。况且学校一个小图书室竟要面对几千名学生,真可谓杯水车薪。  相似文献   

19.
王驰 《教育》2014,(30):16
年级部主任是学校管理机制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岗位。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它承担着上传下达的任务。同时,它也是维系学校各个行政部门和教师、学生之间的纽带。2012年,笔者被委派到学校八年级部担任年级部主任。摸爬滚打中一路走来,从战战兢兢到得心应手,心中颇有感触。由此深深体会到,要做一个称职的年级部主任,必须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