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了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下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众所周知,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扩展知识领域,发挥特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内与课外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两翼,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内是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教几年,在有限的教学过程当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语文有这样的观点:“我们学了这么多的课文,考试时语文的课内文段的阅读完全是将老师的笔记全部记住,考语文就是死记硬背,课外阅读更是瞎蒙的。”这些学生自小学以来就当阅读题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不知该如何下手,课内文段还可以背下来,课外阅读就完全束手无策了。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语文教学之路越来越窄,怎么办?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走大语文之路。 一、语文教学要走“大语文”教学之路 只要稍加考察就会发现,语言文字表达出色的学生,他们除了在课堂上对语文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外,课外也定然是酷爱读书的。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走课内外相结合的“大语文”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也不可能取消考试 ,至少目前还不能。考试作为教学检测手段和激励机制 ,能为“应试教育”服务 ,也能为“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是我们怎样利用考试。在省“九五”课题《改革语文考试 ,营造主体实践环境的实验与研究》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以一切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出发点 ,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考试的功能定位在有利于检查教学质量 ,更好地改进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自主意识 ;有利于把语文教学引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上来。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语文考试,不仅考查了语文知识水平,而且考查了综合应试能力,看似容易的语文考试要获得高分并不容易。更有甚者,许多人从来就没有得过语文高分,这部分学生认为语文考试只是凭着感觉走而无法可循。其实,只要考前充分准备并调整到最佳状态,考试当中正常发挥,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一、心里不慌,如有神助。1.忌急躁语文是考试的第一个科目,有些考生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自然会出现没审清题便慌忙答题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实践”大有挣脱课堂、阔步迈出课外、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相融合的趋势。然而,通过对“语文实践”概念的历史回溯和新课改中“语文实践”本义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内语文实践是课外语文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课外语文实践是课内语文实践的补充和拓展。因此,我们必须给予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实践”足够的重视,为学生课外开展更为有效的“语文实践”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朱美秀 《课外阅读》2011,(3):203-203
考法制约教法,现今语文考试一改过去的重客观题为重主观题,重课内题为重课外题,重审题为重表达的局面,瞎猫子再也撞不到死老鼠了,这样就要求语文老师认真研究教法,改过去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从死抱课本不放到大胆走向课外书。这样以来不找到有效途径,学生则会无所事事,比过去还要好玩。语文老师不仅要想办法让其玩不上,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不想玩。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的愚见是最佳语文成绩的取得源于浓厚的兴趣培养。  相似文献   

8.
关于讲课,叶圣陶先生早在《谈教学的着重点》中说:“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教师就必须在这些方面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哕哩哕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教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提高。”叶老的话精辟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中“讲”与“读”的关系,“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仍有非常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育改革只要抓住了关键,原本也不是什么难事。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上。而这点也简单,什么时候语文考试不用做题应付就能考出水平,学生就能真正学好语文。这一点其实很好做到,就是语文高考只考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0.
把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大课堂之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语文教学由“封闭型”转变成“开放型”,这是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大方向。现在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死盯着升学考试的那份试卷,一切都是为着那份试卷转,猜题押题,关起门来无休止地、高强度地、反反复复地进行备考训练,直到升学考试得了高分,才万事大吉。于是,学生得了高分还骂语文“太残酷了”,得了低分更骂语文“拖了后腿”。至于学习语文到底有什么用,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只觉得考完高考,语文学习就结束了,再也不受那份罪了。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语文教师逼着学生学,…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义教学的高耗低效.跟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内。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仅仪把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使命.平时紧紧用着考试转.考试大纲要求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殚精竭虑于教学生懂“怎样解题”.学生疲于应付练习、考试.因此教师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学模式是封闭的.教学方法是僵...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努力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条件,让学生不拘一格地学语文、用语文,使之在课内外语文实践中能“优势互补”.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并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欧阳丽洁 《师道》2006,(7):38-38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如果把学生的语感体现为学生突出的语文学习智力特征的话,那么,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它极为重要的基石。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叶圣陶先生就曾打过这样一个比方:“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  相似文献   

14.
试用修订版《大纲》强调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可见语文教学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就要联系现实生活学语文,学好语文为现实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内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延伸学习可以弥补课堂上语文学习内容的有限和不足,使课堂学习的终点成为课后学习、实践的起点,使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语文资源。本文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过程,围绕"如何在实践中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问题,对课外实践活动的方法与渠道进行了阐述,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语文教学伴随着巨大的惯性进入一个超越现实的伪科学的泥淖 ,教师和学生束缚在一个虚拟的学语文的环境中 ,本末倒置地去“研究”语文 (为了应付考试 ) ,而不是实事求是地去“学习”语文。文章针对这一现状 ,从课程与教学的结合上提出了科学地界定“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的看法 ,即处理好课内、课外语文学习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文考试历史悠长。不管是科举时代还是现在,也不管人们怎样痛加挞伐,语文考试始终不能取消。有语文教学,就有考试;有选拔,更得有考试。但怎样正确对待语文考试,却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猜题押题,或“题海战术”,或闭门造车,或任意歪曲,或鄙夷不屑,等等。总之,深入研究者少,语文考试的弊端改起来难,这便是实情。说弊端难改,并非命题者不愿改。在悠长的历史中,无论谁命题,无论命题者怎样殚精竭虑,如履薄冰,慎之又慎,但对试题众口称善的情形,似乎少之又少。除了“考试”本来就不惹人喜欢,大概对“语文能力”的认识歧见过多,是更重要的原…  相似文献   

18.
杜春玲 《教师》2010,(14):62-62
本文通过对学生语文考试情况的分析以及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总结和归纳出学生语文考试出错的原因,然后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方可有效提高复习效率,迅速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如果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想和陶冶情操。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使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显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学生语文考试情况的分析以及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总结和归纳出学生语文考试出错的原因,然后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方可有效提高复习效率,迅速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