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进程中的重大设施,也是清统治集团抵制革命、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大骗局.资政院的设置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掠榨下,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人民自发的反抗斗争,革命派的武装起义,风起云涌.面对这种形势,最高统治集团内部议论纷纷.1905年起,驻法公使孙宝琦、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两江总督周馥、两广总督岑春煊等相继上奏,要求"变更政体,实行立宪".日俄战争以后,一部分新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工具清朝政府和建立民主共和的中华民国。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但是它要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工具,势必要触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利益。帝国主义看到清朝政府陷于土崩瓦解的状态,不能不考虑怎样维持它们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和继续奴役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在受到革命的打击时,必然要千方百计地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3.
1903年发生的“苏报案”,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者相互勾结、镇压中国革命的历史事件。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1901年清朝政府签订卖国的《辛丑条约》以后,清朝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引起全国人民无比的痛恨。这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在广大人民面前逐渐丧失了影响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上海,是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  相似文献   

4.
前言十九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先后出现了三种政治力量,领导了不同形式的斗争:(一)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戊戌变法;(二)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使洋务派三十余年的"富强"设想,被打得粉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了历史舞台,把酝酿已久的"变法自强"的社会思潮,推向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一)在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相似文献   

5.
1911年资产阶级所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政府,但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也就根本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下的农村的阶级关系.相反,辛亥革命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农村的经济状况更为恶化了,不但原有的地主封建势力未被触动,又增加了一批新的军阀、官僚地主.这种军阀利用政治特权大量掠夺土地的状况,就构成了"五四"前夕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介绍,以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继续疯狂地向中国进攻,企图把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都有份的半殖民地状态改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状态".这时候,全国广大人民,首先是工农群众,纷纷要求抗日.处于中间状态的阶级和阶层也开始由动摇走向中立,一部分并倾向抗日.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却继续采取卖国和内战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在宪法层面,税收是一个关于国家和人民之间在财产权利方面的问题.国家直接从公民私有财产中抽取一部分作为国家财政的税收具有强制性,不得不加以宪法约束,近代资产阶级的宪政实践也是直接从税收立宪开始的.税收是宪政的经济动因,税收奠定了宪政的物质基础,而宪法为税收提供了合法依据,税收立法必须以宪法为指导,遵循宪法的人民主权精神.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现代人民心中向往的“政治理想国“--宪政,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中国芊芊志士为之奋斗不息.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立宪宪政主张到孙中山、宋教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的共和宪政理想,他们的民主宪政运动开启了泱泱中华大国的民主宪政之门,其对于“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中国无疑是一剂醒世良方.……  相似文献   

9.
清末五大臣出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已成为"洋人之朝廷".为了摆脱在全国人民面前的卖国政府形象和日益孤立的地位,维持已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慈禧布置了所谓"自强新政"的骗局.然而,清政府所谓"新政",根本没有触及清朝的国体和政体问题,这样,使得原来曾对"新政"抱有热切希望的资产阶级立宪派大失所望.同时,以民主革命先行者孙  相似文献   

10.
LISHI的实力和发展潜力,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从本质上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信心。4.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近代以来,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深化,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探索救国之路。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斗争和方案都失败了。说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完成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任务。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反共反人民政策,使中国陷于…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1927年所说的"一次革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主张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同时打倒之意.其实,瞿秋白此说是从世界无产阶级联合"革世界资产阶级命"的意义上来立论的,是为了批判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割裂开来,由两个阶级分别领导的"二次革命论",强调两个革命阶段均须由无产阶级一个阶级来领导;强调在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同时,所要推翻的是与二者相勾结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2.
诸多的中学教学参考中均把阿Q这个形象归结为“想革命而又未觉悟的形象”。对此,我常常生疑,亦常常脱开“教参”的局囿,异想开去.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由于领导辛亥革命的中国资产阶级本身软弱、妥协(其明证是“咸与维新”),封建地主、官僚趁机也投机“革”起“命”来了,政权仍落到帝国主义豢养的封建军阀手里,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并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人民仍生活在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走向高涨的同时,资产阶级立宪派也在为争取中国采取君主立宪政体而奔走呼号,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立宪运动。这场资产阶级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发展进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早在1903年,君主立宪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已经在国内和海外留学生、华侨当中产生。当1905年清政府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而宣布实行“预备立宪”时,资产阶级改良派重新活跃起来,要求立宪的呼声十分高昂和迫切,资产阶级改良派也因此被称为立宪派。当时的立宪派大体可分为海外和国内两个…  相似文献   

14.
杨毓麟是20世纪初由资产阶级改良派转变为革命派的杰出革命家,他在1902年写的<新湖南>一文最早吹响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号角;深刻揭露满清王朝已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政府";强烈鼓吹反帝与反满必须结合起来,反帝与反封建必须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三权分立"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15.
在六十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这些改良主义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清朝政府专制,也反对洋务派官僚的“官办”工业。他们要求发展“商办”工商业,成立议会,改变封建专制政体,使中国成为一个能够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富强的国家。在明显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纲领未出现以前,改良派的这些主张应该说是最进步的,是有利于当时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的。戊戌变法运动虽然由于改良派的软弱而失败,但这个运动却给中国开辟了新的局面,戊戌变法运动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运动。  相似文献   

16.
一九○○年义和团运动狂飙突起,资产阶级各派曾企图利用当时复杂的政治局面去实行自己的主张。但这一良好愿望却没有实现。是资产阶级不需要和农民联合吗?当然不是。其时,正值戊戌变法失败,改良派日暮途穷,同时也是兴中会革命活动极其艰难困苦的时候。资产阶级和顽固的封建势力、强大的帝国主义相比,它的力量太微弱了。列宁曾深刻指出:“亚洲这个能从事历史上进步事业的资产阶级主要代表和主要社会支柱是农民。”可见,能否联合农民是资产阶级革命成败的关键。是这种联合的可能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存在吗?也不尽然。分散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农民已经在义和团的旗帜下集合起来。资产阶级要  相似文献   

17.
宋教仁(1882—1913),字遯初,号钝初,又号渔父,湖南桃源人,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其一生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思想与革命实践活动紧紧相连,他的思想经历了由反满到揭露清政府立宪骗局到赞成民主共和政治制度,最后形成比较完整  相似文献   

18.
这是五卅运动史研究中一个陈旧的但仍然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全面、公正地评价上海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是很有意义的。一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各界人民迅速奋起斗争,掀起了反抗帝国主义暴行的运动。上海市的资产阶级也参加了这场反帝运动,举行罢市是他们的主要活动之一。惨案发生的当天,以中小工商业者为主要成员的上海各马路商界联合会纷纷召集紧急会议,讨论对付办法。不少马路商联会“主张实行停业以待解决”。这是五卅事件后要  相似文献   

19.
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拚命地向我国输出剩余资本,掠夺我国丰富的资源;而腐朽的清朝政府为了勾结帝国主义并向其换取大量的借款,又公然无职地接连出卖国家的路矿主权。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虽因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而一度处于暂时的低落,但是,随着清朝政府的进一步半殖民地化和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加紧,从1903年起,这种斗争又在全国范围丙普遍地开展了起来。1905——1909年安徽铜官山矿权的收回运动,便是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事例。这次斗争不仅在时间上持续达到四年之久,而且由于安徽绅商各界坚持收回矿权,集资自办斗争的结果,有力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的掠夺阴谋,迫使它不得已而作了让步,退还了安徽铜官山的全部矿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大革命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过程,也是不断地肃清资产阶级所散布的反动政治影响、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的过程。但是有的人在很长的时期内,不赞成我党提出的革命路线,企图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全国解放前夕,正当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派玩弄和平阴谋的时候,资产阶级右翼也在人民中间散布各种和平妥协的思想,反对我党领导人民以革命的方法,把革命进行到底。这是完全违背人民的意志,适应外国帝国主义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