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有关左宗棠研究的著述颇少涉及到他与台湾的关系。其实,左宗棠与台湾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他一生曾三次涉略台湾事务,一次是同治初年任闽浙总督时,一次是同光之际日本侵犯台湾时,一次是中法战争期间。本文拟对此作一综述,并评论其功过是非。  相似文献   

2.
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字季高,一字朴存.清同治五年(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军务.清光绪元年(1875年)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阻遏了俄英对新疆的侵略.清光绪六年(1880年)底任军机大臣,调任两江总督.左宗棠在陕甘总督和督办军务任上,虽在镇压西捻军、西北回民军时"纵兵残杀",被时人斥为"左屠夫",但作为封疆大吏和洋务派湘系官僚代表之一,在甘期间也作了一些有益于国家与人民的好事.这里仅撷述二三.  相似文献   

3.
正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晚清重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任陕甘总督、两江总督、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湖南湘阴人。左宗棠一生非常注重兴修水利,这与他青年时代有过一段耕读生活及在家乡时遇过水灾,有修渠的经历有关。同时,也和与他有着密切交往的林则徐、陶澍等友人有关。他的这些朋友亦是非常注重兴修水利且有一定治水政绩的。如林则徐认为:"水利是农田之本""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1];陶澍认为:"赋出于田,田资于水,故水利最关紧要"。[2]另外,左宗棠用兵西北时,亦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治西北者,宜先水利"[3]"开屯之要,首在水利"[4]"水利为屯政要务"[5]的道理,并进而认为"水利兴废,关系民生国计"[6],所以他非常重视西北  相似文献   

4.
位于大理州大理市中和镇,始建于元代。原址位于大理古城米市街东(即今大理一中旁),清咸丰年间(1851—1861)焚毁。清同治十二年(1873),经士绅合议,将大理府、县先师庙合并,迁至报国寺,即今址,并改报国寺为文庙。清光绪十一年(1885),由云南总督岑毓英首倡,经各方合议,在报国寺原址上又重建大理文庙。  相似文献   

5.
同光年间左京棠甘肃禁烟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光年间,秦陇一带烟毒泛滥,危害甚重.1869年,左宗棠以陕甘总督奉调入甘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在此期间厉行烟禁,推行了一系列清除罂粟、劝止吸食、根治烟祸的措施,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细说左公柳     
酒泉的泉湖公园有三棵“左公柳” ,树周四米有余 ,高约30米 ,枝繁叶茂 ,已有100多年的树龄了。在酒泉 ,说起柳 ,必让人想起“左公柳” ,提起“左公柳” ,一定会想到左宗棠。左宗棠自1866年调任陕甘总督至1881年 ,在这14年间 ,曾先后两次驻军酒泉 ,督办新疆军务。他不仅收复了新疆 ,而且关心地方民政和民情 ,沿途修路架桥 ,植树造林。据《酒泉市志》记载 :“左宗棠在酒泉驻防时 ,沿公路两旁、城区、公园等处种植旱柳。后人怀念其植树有功 ,故称左公柳。50年代初期 ,酒泉城内的南门、北门都有四人合抱不住的大柳树 ,现仅在酒…  相似文献   

7.
在洋务运动兴起之时,与上海、天津、福建等地几乎同时,远处西北的兰州也出现了近代工业的烟囱。那就是,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陕甘战事行将结束,陕甘总督左宗棠将随营修军械的西安机器局移设兰州畅家巷创办的兰州制造局。制造局生产枪炮弹药,用于收复新疆,创了自鸦片战争后首次战胜外国侵略者的先例。还有左宗棠看准了的发展经济可利用的西北盛产的羊毛,于  相似文献   

8.
兰州大学是西北地区最早的高等学府.从明代至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前,甘肃一直没有科举场.甘肃学子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前往陕西闱场应试.左宗棠目睹甘肃士人大多因家境贫寒,难以筹措前往陕西的路费而不得不放弃参加乡试,同是举人出身的他深为惋惜,同治十二年(1873年),他向朝廷上呈一份奏章,恳请朝廷允许将陕甘两地分别乡试取士,并分设学政,这样甘肃学子就可以在省城兰州乡试.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县人,清末"中兴名臣"之一。1876年调任陕甘总督,他在西北辗转征战14载,不仅在军事上卓有建树,而且对西北进行了长期苦心的经营与开发,对交通、农业、水利、教育及生态环境重建与保护都有所作为,尤其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相似文献   

11.
张玮 《兰台世界》2016,(4):87-89
河西地区自古以来,一直都在中西交通、民族关系、军事国防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左宗棠从同治六年(1867)督办西北军务、兼陕甘总督起,至光绪六年(1880)的十余年时间,对河西地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开发,涉及经济、环境、文化教育、政策建设多个方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12.
“上将筹边未肯还 ,湖湘子弟遍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是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七言绝句 ,出自清代杨昌浚 (石泉 )之手 ,对左宗棠安定边疆的业绩和遗泽后世的“左公柳”作了高度颂扬。读之 ,一幅绿柳婆娑、“虬枝盘结、浓荫蔽日、亭亭如盖”的美丽画卷 ,宛在眼前……威震遐迩的一代名将左宗棠 (1812———1885) ,字季高 ,清代湖南湘阴人 ,举人出身 ,为清代洋务派首领之一 ,在晚清甘肃开发中颇有建树。他于1866年9月调任陕甘总督、钦差大臣 ,驻甘期间 ,除了创建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一批近代工业企…  相似文献   

13.
赖晨 《档案时空》2012,(5):32-34
众所周知,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的女人,民族英雄左宗棠身后却幸运地有两个贤内助——周夫人和张夫人。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诞生于湖南湘阴县东乡左家塅。左家祖父辈虽七代为秀才,但均没有做过官。左宗棠出生时,家中虽有40亩土地,每年可收租谷48石(每石80公斤),但不够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他以收复新疆的不朽功勋为世人所敬仰。国内外对左宗棠的研究主要是他的军事才能及经营洋务,很少有学者深入研究左宗棠的档案意识,笔者试图通过对左宗棠生平材料的解读,阐述左宗棠的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武威文庙是仅次于曲阜文庙和建水文庙的第三大文庙,庙内碑石林立,松柏参天,古槐蓊郁。 文庙坐落在武威城东南隅。据现存的明正统四年《凉州卫儒学记》碑记载: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年)。正统二年,兵部右侍郎徐日希主持凉州事务期间,因见学校颓废,邀请命于朝,倡议修建学宫。徐日希倡议得  相似文献   

16.
<正>左宗棠是我国晚清时代的一位爱国将领,在我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保卫国家,左宗棠在战场驰骋30余年。近些年来,人们对左宗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了解与认识左宗棠,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对左宗棠的爱国情怀以及收复新疆的全过程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7.
左宗棠、曾国藩为湖南同乡,两人都是晚清咸丰、同治时期一代名臣,都为同冶中兴立下汗马功劳,对中国近代历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人共事10余年,交情甚厚,道德文章不分伯仲。然而自同治三年湘军攻克天京(南京)后,二人割袍断义,再无书信来往。自从咸丰二年曾国藩在湖南创办湘军,便和左宗棠有了交往。当时左宗棠为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两人因公务书信往来不绝,交情日厚。曾国藩后因率湘军镇压太平军,地位显赫,督两江、领四省。曾国藩素来知人善任,由他推荐而受提拔的不在少数,一时出现了天下提镇无不出于曾帅的传言。左宗棠虽未进士及第,但…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由省档案馆编纂的《云南文庙影像》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文庙是中华传统儒家文化传播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存和象征。在省档案馆的馆藏中,保存有不少有关云南文庙的历史记录。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独特作用,省档案馆在利用已有馆藏档案资源的基础上,为弥补文庙档案资源影像资料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19.
张翔云 《兰台世界》2016,(13):121-122
自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近三四十年中,若要论禁烟,必谈及左宗棠。《禁种罂粟四字谕》可以称作是左宗棠禁烟的开端,文章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奸恶嘴脸,剖析了西北地区严峻的禁烟形势,列举了吸烟造成的恶果并提出禁种罂粟的要求。在左宗棠的文集中,有着大量关于禁烟的文书,从同治六年一直延续到光绪八年,内容涉及禁烟告谕、烟情分析、禁烟方法、奖惩措施等等。这些文章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左宗棠在西北的禁烟实践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20.
王伟 《云南档案》2004,(6):16-17
云南省建水文庙,始建于公元1285年,历时700多年,是全国少有的大文庙。始建时,此庙就形成庙学合一的格局,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进行文化教育、传播儒学的机构。建水文庙自明代弘治八年(1495)开始,每年春秋两季的上丁日都要进行祭孔活动,临安府所有军政官员、文人学士、地方乡绅都集中在大成殿顶礼膜拜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