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凤辣子”王熙凤,不由得让人想起快嘴李翠莲。但心下一较,“凤辣子”更有其特点。可以说“凤辣子”才貌双全,长得令人魂牵梦绕,处理起事情来有板有眼,有条有理,贾府上下几百号人无一不服。如果她生在现代,必是女强人无疑。经常听人说王熙凤外面包着人皮,可里面裹的却是一颗黑心,虚伪之极。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思路本文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节选的片段,作者是我国天才的语言艺术大师——曹雪芹。《"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讲述的是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与其见面的情景。曹雪芹用他的那支生花妙笔,对王熙凤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辣子”、“凤辣子”指王熙凤,此二词出自贾母之口。《红楼梦》第三回写黛玉进贾府,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道: 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  相似文献   

4.
赞凤姐王熙凤是我所喜欢的《红楼梦》人物,她泼辣、精明、能干,人称“凤辣子”,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角色。王熙凤的泼辣与精明能干在她协理宁国府时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下车伊始,她就理出五件棘手的大问题,一一对症下药,都是药到病除。一次,有一个家丁迟到,她毫不留情让人拖出去打了二十大板,革了一月银米。从此宁国府众人都知道了“凤辣子”的厉害,再不敢偷奸耍滑,一个个兢兢业业,执事保全了。在王熙凤的主持下,一个乱哄哄的宁国府变得上上下下井井有条了。人们评《红楼梦》,对王熙凤多有垢病,尤其指责她的残忍与贪黩。比如…  相似文献   

5.
邹小千 《现代语文》2010,(12):130-131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后,如何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课后小作文《说话“凤辣子”》,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王熙凤的“辣”这一人物的典型性格,并使之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王熙凤是贾府中杀伐决断,威重令行的铁腕人物。曹雪芹在王熙凤的塑造上,是不遗余力的,仅在这第一次出场中,就给读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辣”。声音“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此人乃是贾母所言的“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王熙凤。她的出场真可谓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大有先声夺人之势。在贾府中敢如此放肆的也只有王熙凤一人,其“辣”可见一斑。体态容貌“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  相似文献   

7.
教学理念古典名著大都是通过鲜明而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来打动、感染读者。因此,理解人物形象是读懂名著的关键。本文主人公"凤辣子"正是作家鼎力打造的典型形象之一。本节课旨在品读描写王熙凤的外貌与语言的文字,引导学生体会作家笔下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复杂性,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红梦楼》原著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出现,有些类似于《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初次登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多的报道,影评,再加上有些夸张搞笑的海报,让我在未窥全豹之前便已知“数斑”,仿佛是带着“凤辣子”般的爽利逗趣,让人忍不住想要亲尝个中滋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对王熙凤的服饰描写这样分析:“在服饰方面,作者选取头饰、裙饰和服装(‘上穿’,‘下着’)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暗示了她的贪婪与俗气……” 1992年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第3期《中学古诗文服饰描写意义丛谈》一文分析:“大红”,‘翡翠’的搭配又暗示出凤辣子‘俗艳’的一面,表示了她文化修养的较低层次……”凤姐的服饰真的“俗气”吗?回答是否定的。其一、文中凤姐的服饰妆扮是借黛玉之眼观之、心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句话是王熙凤命运的写照。其中的“卿卿”是对王熙凤戏谑的称呼。王熙凤后来被丈夫休弃,一路哭着回到了金陵老家。曹雪芹及脂砚斋对王熙凤的才能是肯定的,对他的悲惨命运是同情的。把“卿卿”理解为贾琏,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把人物出场写活写好,使其第一印象就能夺人之心,作家们总是呕心沥血的。《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进贾府,贾母及媳妇姑娘们倾巢出动,以礼相见。正在这时,只听后院飘然一声笑语:“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是谁?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话过后,小说才写一位“丽人”出损:她“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原来是“凤辣子”——王熙凤。  相似文献   

12.
<正>《红楼梦》人物画廊中最惹人注目的是一大群形态各异、风姿独具的女性形象,而其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富的女性形象当推王熙凤了。她可以说是红楼中塑造得最出色的人物了。"凤姐"像猫儿一样可爱,像狐狸一样狡猾,像狮子一样凶猛,却又像豺狼一样凶残、贪婪而且卑劣。她有个绰号"凤辣子",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她在治家管理、巧于心计和手段狠毒方面都向我们展现了"凤辣子"独到的一面。一辣:治家管理弄权营私作为贾府的"女总理",王熙凤地位显赫,但也责任  相似文献   

13.
刘用奇 《现代语文》2006,(7):122-122
提起《红楼梦》里贾府的女管家王熙凤,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说她长得漂亮,是个美女子:有人认为她精明能干,是个女强人。在我看来,还是《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回中贾母对她的评价一语中的,准确鲜明。贾母说:“她是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称作辣子,只管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相似文献   

14.
浑名     
浑名亦作混名,俗称绰号。文学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浑名,往往能揭示他的性格、品质、特点或特长。因此,作家给笔下人物取一个确当的浑名要煞费一番苦心,而具有个性的浑名会留给读者极其深刻的印象。《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干事泼辣,心狠手毒。贾母称之谓“凤辣子”;倚势仗人的薛蟠,人称“呆霸王”。《水浒》中的好汉,几乎都有浑名:救苦救难的宋江,人称“及时雨”;不守佛门戒律的鲁达,称“花和尚”;足智多  相似文献   

15.
张则平  宋玮 《现代语文》2006,(1):117-117
<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时说:"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一个的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几个称呼便把王熙凤的性格、作风、才干及在贾府的特殊地位揭示出来了,给读者留下了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这种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给以不同的称呼的手法,就是"异称"法.  相似文献   

16.
你们可知,《红楼梦》里色彩最多。王熙凤是红色。热情,大胆,能干,狠毒。她的出场风风火火。她深得贾母的宠爱,被昵称为“凤辣子”。她让人看着可爱,吃着害怕。她“明里一盆火,暗里一把刀”,“毒设相思局”“大闹宁国府”——纵是一只火红的“凤凰”,最后还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林黛玉是蓝色。她本是绛珠仙草,为报神瑛灌溉之恩,才下临凡界,注定要流尽一生的眼泪。蓝色虽是忧愁、敏感、孤傲的,却也是清新、叛逆、坚强的。黛玉始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她的一生大概可以用“冷月葬花魂”来概括。在月色晴朗的夜里,天空不是深蓝色…  相似文献   

17.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出现,有些类似于《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初次登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多的报道、影评,再加上有些夸张搞笑的海报,让我在未窥全豹之前便已知"数斑",仿佛是带着"凤辣子"般的爽利逗趣,让人忍不住想  相似文献   

18.
蒋莉君 《考试周刊》2009,(18):199-201
在很多人眼里,王熙凤是一个无情无意、心狠手辣、笑里藏刀的反面人物。这一评价不但把王熙凤排除在悲剧人物之外,而且几乎使她与“哭”字绝缘。但是,令人惊异的是。在整部《红楼梦》中,王熙凤哭的次数是仅次于前世欠着泪债的林黛玉的。一个已被很多人视为“十恶不赦”的人,为何竞会流下这么多的泪珠儿?这确实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主要从王熙凤的真情、悔恨以及她对命运的哭诉这三个方面探讨她的“哭”“泪”与其命运悲剧性的必然联系,得出同大观园中的其他女子一样,王熙凤的毁灭,也同样属于悲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在“红学”研究的领域,对王熙凤的看法一直是有争议的。特别是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一度给王熙凤冠上“封建代表”的帽子。所以,至今对王熙凤的研究还没有达到对宝、黛、钗等人研究的深度。本文即围绕着“王熙凤的封建性与前瞻性”展开论述,分析王熙凤这个千面千手的文学艺术形象。文章首先从王熙凤的性格形成原因入手,定义出她的性格核心——以权、财为中心。其次研究从这一价值观指导之下的凤姐的所行,挖掘其前瞻性。然后是从揭示凤姐的封建外衣切入,分析出凤姐身上固有的封建属性。最后,综合评述王熙凤的总体形象。  相似文献   

20.
姓名:王熙凤 相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籍贯:金陵人 家庭关系:王夫人之内侄女,贾琏之妻 绰号:凤辣子 出场篇目:人教版必修Ⅲ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如果以花喻《红楼梦》中女子.那么王熙风可以称之为罂粟。因为罂粟很美很招摇,凤姐也很美,“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丹唇轻启,模样标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