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炜华  秦波涛 《预测》2006,25(5):1-5
传统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没有考虑国家规模问题。发展中大国采用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国内市场规模、资源扭曲效应、区域资源禀赋差异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国际贸易条件、产业结构转换刚性及国际政治等因素上则处于劣势。中国应该在坚持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加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R&D,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分区域推进产业升级并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以利用大国优势,克服大国劣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要闻     
加速创新体系建设中国提出2003年科技工作重点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2003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加速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科技结构布局,大力营造良好的科学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是科技界2003年的工作重点。徐冠华说,2003将是中国实施科技发展从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转变的落实年,是科技界各部门的联合协作年。2003年将启动制定中国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作,这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实现科技发展战略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幅提高并强化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要区域发展战略之一,强化产业创新能力是京津冀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协同发展、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打造全国创新驱动新引擎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DSR模型构建产业创新的指标体系,对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发现,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动力、状态、响应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2018年后呈加速提升之势。但三地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仍处于初期水平,存在创新能力发展极化效应显著、创新分工合作机制不完备、创新链和产业链难以有效衔接等问题。对此提出优化产业创新格局、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轨道制造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系统创新,实现产业转型与战略重组的成功典范。本文通过对我国轨道制造创新发展的回顾,总结了我国轨道制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轨迹;解析了基于国内外创新资源及体制比较优势,构筑系统创新平台,形成战略重组布局与独特转型发展路径,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创新能力、整合能力和协调能力,并由此获得若干有价值的启示和结论。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抓手。文章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目标与规划等方面梳理了一线科学家与经济学家的思考,提出了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和国力提升的关键性作用,要减少资源消耗走集约化发展道路;从过去的技术追赶转向构建局部领先优势,从终端产品创新转向中间品创新,从鼓励集成创新转向鼓励原始创新;从产业界和技术领域发力,在微观层面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以产业技术为主的科技文化导向等观点。  相似文献   

6.
陈芳  穆荣平 《科研管理》2011,32(10):71-78
提升汽车行业创新能力是我国实现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测度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创新能力发展态势、国际水平和创新发展环境对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梳理国内有关产业创新研究,通过借鉴国内外产业创新能力研究,构建我国汽车行业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分析汽车行业创新实力、创新效力与创新发展环境,认为我国汽车行业创新实力与创新效力不断提升,但与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强国差距较大,汽车龙头企业创新规模问题突出,也认识到国内汽车行业创新能力建设环境基础薄弱。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青海科技》2011,18(1):1-1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绿色引领、开放创新、重点跨越、能力突破”为核心,瞄准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技术,获得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一批自主创新产品和优势品牌,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次前所未有的国际产业向中国大陆与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耦合转移。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规律,根据我国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战略,是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研究认为,产品内分工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价值链跨区域重组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式,发挥大国优势是我国推进产业转移的战略基点。应当注重产业转移政策创新,在引导产业转移中实现科学发展,在坚持科学发展中引导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创新越来越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驱动因素。高新技术产业吸纳大量资金和高技术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也是区域自主创新战略推进和产业机构升级的关键力量。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内部各主体协调配合、优势互补,同创新环境共同构成的以创新产出为目的的高效运行系统。文中首先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在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探究,最后结合生态位态势理论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创新培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2012年启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其主要宗旨是推进协同创新,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支撑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其重要路径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突破高校与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和院(专业研究院所)校之间及高校内部存在的壁垒,使创新要素自由地流动组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2012年6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突出强调,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湖北。通过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建设创新湖北,必须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一、协同创新是湖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本身也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即以科技创新国内循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国际循环构建高水平开放创新格局。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链条完善、产业链互补性强、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开放创新优势显著,但仍然面临基础研究能力有待提升、内外创新资源循环不畅、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发展未实现有效协同等问题,因此,提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双循环”生态系统。基于创新资源流动和配置视角,该系统包括创新主体与创新组织、创新资源与创新环境、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其中科技创新资源为基础和前提,创新链为核心。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轴的国内循环系统建设要着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科技产业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国际循环系统建设要发挥港澳的国际化优势,推动国际合作向创新链源头延伸。同时,要通过完善创新资源自由流动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机制、人才流动机制等,推动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础研究是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源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中国存在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但产业核心技术能力仍然不高的困境.而加强企业基础研究是提升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政府如何分配研发经费的投入,如何提高政府和企业在基础研究活动的投资并优化投资结构,是我国有效实施自主创新政策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随着产业竞争日益依赖于技术竞争,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结构性"比例失调"对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产生了消极影响.为了提高中国产业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应该推进政府计划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互补,加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企业应该改变过于依赖大学研究机构提供基础研究成果的格局,通过持续的对基础研究的投资,以实现产业核心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40年坚持不懈改革和开放,中国企业通过充分利用两点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取得了经济上的瞩目成就。比较优势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而后发优势则是建立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再创新,即"二次创新"。它是一个引进层次不断提升更新的动态过程,也是创新能力不断积累和进化的动态过程。它通过工艺创新实现对引进技术的本地化掌握,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对引进技术的挖潜增效,通过更新颖技术的融入实现创新能力的质的跃升。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通过"二次创新"充分发挥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合理配置全球优势资源,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显著提升了创新能力,增强了竞争优势,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追赶"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成为近些年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一种新模式。全球性金融危机加速了长三角地区产业的重新“洗牌”,使得长期依赖OEM生产模式而发展起来的众多企业后续发展遭遇强大阻力。在新经济产业格局下,地域之间重新梳理区域优势,加快挖掘创新资源,突破创新主体间的障碍壁垒,开展深度合作,实现跨区域、跨行业联动发展,成为加快经济产业升级发展的新途径。以华东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程建新教授、丁伟等人与江苏省宝应县政府共同推进的“设计立县计划”,成为长三角地区积极推进一体化进程,实现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尝试。本文就长期依赖传统产业发展的宝应县企业发展状况探讨如何依靠设计管理最大化地使地域优势资源得到充分释放,突破宝应地区众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产业发展困境,实现企业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漫产业为研究对象,剖析了美日韩动漫产业大国的发展模式和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状况;采用波特钻石模型对比分析中外动漫产业的发展;最后基于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结果,提出通过颠覆性创新战略、流程创新战略及整合创新战略,实现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成本创新战略之路。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60多年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已成为当今世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中国作为世界性科技革命的追赶者,是实行自主创新政策的极少数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正在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科技实力已居世界第二位,与美国的相对差距迅速缩小。文章对中国实现科学技术的追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的自主创新道路进行了梳理概括:从"向科学进军"到"打破常规,跨越式发展",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战略"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出,中国未来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原因:中国特有的历史基因和历史传统,中国特有的大国特征和大国优势,中国未来实现"中国梦"大战略的客观需要和巨大需求,中国对人类发展的责任和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金融危机、环境问题和日益突出的能源资源约束,引发世界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科技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美国、欧盟、日本等纷纷做出"创新战略""欧洲2020战略""新经济增长战略"等,把科技优势与创新能力作为未来国家竞争战略核心进行部署。当前,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对中国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系统研究了AHP原理,并通过典型数据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指出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省新时期发展的历史选择。农业科技工作应当在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科研投入相对不足的现状,把推动集成创新作为当前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战略需求,开辟一条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高效自主创新之路,以较少的成本实现较大的突破,以适应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