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体育锻炼参与量表、运动自我效能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对高校超重肥胖大学生群体和正常体重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研究高校超重肥胖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超重肥胖大学生人群在运动自我效能、体育认知、体育态度、体育信念等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体重人群,提示以上四个因素可能是制约超重肥胖大学生人群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比不同干预手段对肥胖人群体成分的影响,探讨适合肥胖人群减轻体重、改善体成分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研究认为:不同干预方式对肥胖人群的体成分都有积极影响;对肥胖人群进行单纯的有氧干预或者单纯的抗阻训练对改善体成分有积极的影响,有氧干预结合抗阻训练对于改善肥胖人群体成分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肥胖与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人群中肥胖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危及青少年健康的隐患。本文针对肥胖发生的机制,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深入分析了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体重对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体重对成年人身体素质的影响,运用比较研究法,通过对杭州地区不同体重级别成年人身体素质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地区成年人的肥胖检出率较高,身体素质与体重指数(BMI)存在高度相关,身体素质总体水平随体重级别增加而下降,肥胖人群的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差于体重正常人群,但握力和背力好于体重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儿童肥胖超重问题日益突出,中国肥胖超重儿童的基数越来越庞大。超重肥胖不仅会带来一系列的生长发育问题,更会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埋下不可避免的祸根。国务院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指出要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这其中就包括儿童青少年人群。所以本文旨在讨论针对我国目前所面对的严峻形势,应该如何积极应对,以切实有效的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肥胖人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身体锻炼对肥胖人群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良好效益。在肥胖的防治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肥胖人群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身体锻炼在这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了解武汉市成年人超重、肥胖人群心肺功能特征。以2010年武汉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BMI进行分组,分析20-59岁成年人超重、肥胖人群血压、肺活量及台阶指数特征。结论:1)超重或肥胖组人群的平均血压水平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人群,体重与血压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2)超重或肥胖组人群肺活量/体重指数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人群,肺活量/体重指数与体重呈显著性相关,但肺活量与体重无明显的相关性。3)台阶指数与体重并无明显的相关性,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生肥胖流行病学调查--以浙北地区为分析个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浙北地区的6~18周岁儿童少年人群进行抽样调查,对肥胖流行率及其性别差异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浙北地区属于儿童少年肥胖率中度流行地区,其中男生肥胖流行率明显高于女生,小学男生肥胖流行率明显高于女生,而中学男女生肥胖流行率无明显性别差异.此外,以BMI与体脂肪含量判别中小学生肥胖方面具有不一致现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鞍山师范学院大学生肥胖人群的健康相关行为因素调查,分析肥胖及超重人群的相关行为因素,筛查出遏制学生肥胖行为因素和促进肥胖行为因素,结果表明:遗传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态度、学校对肥胖大学生的体育教育缺乏力度是造成大学生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富态:腰围改变中国》的作者之一马修·格莱博认为:“肥胖问题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系统的一枚定时炸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表明,从1992年到2002年十年间,伴随经济腾飞,我国人口肥胖率增长了近100%。北京市卫生局发布的2012年度健康白皮书结果则显示,首都居民的健康情况告急:30岁以上男性居民腰围统统超标,女性50岁以上人群腰围开始超标。且随着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三高”食物的剧增,加之膳食结构失衡、体力活动锐减等,北京青少年肥胖检出率也呈大幅增加之势。  相似文献   

11.
李宇 《当代体育科技》2020,(8):248-248,250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本文通过查找近些年文献的方法对长跑运动在减肥方面的各种作用进行论述。从长跑运动于减肥的各种关系进行讨论,为减肥人群再通过长跑运动锻炼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并且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肥胖人群通过长跑运动减肥的基本原理进行描述,为通过长跑运动进行减肥的人群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影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若干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状况是社会体育发展的依据。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出现了人口流动加剧、贫富差距拉大、人口老龄化、残疾人口社会需求增强和人口肥胖化等一系列人口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瓶颈。社会体育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需要承担更多的缓解社会矛盾、扶助弱势群体和提升人口素质的职责,在社会和谐、民族体质和人口安全等更高的层面上发挥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严华 《体育与科学》2011,32(3):64-68
通过经济学理论阐述我国当前的人口结构现状,分析了"人口红利"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作用,揭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和"人口红利窗口期关闭"的时间跨度。认为在这一重大国情转变的背景下群众体育的发展路径与战略取向在于逐步调整我国体育工作的重心,合理布局把"促进国民健康"作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体育事业运行机制,逐步适应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转变;根据特定人群制定针对性的健身措施;充分发挥群众体育促进健康的作用,营造良好健身环境提高国民体质实现二次人口红利;完善社会体育指导队伍的人才链,加快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提高人力资本投资中的健康比重,延续劳动者的生产性;促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社会成员的锻炼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东京成年人超重、肥胖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描述上海、东京20~74岁居民的超重肥胖现状,分析比较两城市肥胖人群的特征;方法:数据来源于"2004—2007年中日国民体质联合调查"。选取20~74岁成年人样本4508人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体重指数(BMI)和腰围(WC)判断界值均采用中国(WGOC)标准;结果:上海20~74岁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高于东京。东京男性33.4%,女性26.1%。东京男性肥胖的高峰年龄比上海男性提前20岁。两城市女性肥胖率的差异比男性显著。结论:超重肥胖是两个城市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工作将是中、日两国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超重肥胖人口已超3亿,肥胖会导致心理和生理的一系列病变,不利于社会发展。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关于接纳与承诺疗法应用于肥胖管理中的113篇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进行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发现接纳与承诺疗法应用于肥胖管理的相关文献累计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研究者主要对其机制、减脂效能、体重维持、肥胖污名等肥胖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梳理。接纳与承诺疗法对肥胖者管理肥胖具有意义,其效益更偏向于解决由肥胖而引起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积极的身体活动与饮食控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福建省20~59岁成年人2005年与2010年体质监测数据分析,研究BMI分布规律及不同BMI人群体质水平的差异,探讨BMI对成年人体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BMI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BMI增大。2.体重过轻主要出现在30岁以前,以女性为主。30岁以后出现体重的快速增长,超重与肥胖率快速增长。3.体重过轻或肥胖人群综合水平较差,超重对综合体质的影响较弱,体重正常人群综合体质最佳4.体重过轻及超重、肥胖对体质的不利影响是全面的,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邓定海  黎俊 《精武》2013,(23):54-55
本文对中学肥胖学生进行综合干预实验研究,运用国际通用的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7.0和国际最新商用统计软件包Minitabl5对体脂卒数据进行测试、统计检验和逻辑分析并导出体育评分标准。结果表明:对海南中学肥胖学生进行综合干预实验研究后,干预人群总体体脂率得到明显改善,体育干预评分标准具有一定可行性。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研究提供借鉴,为我国学校,家长,教育管理部门提供一些肥胖干预理论依据,为我国学校体育的教育改革,更好地防范、控制以及改善中学生的肥胖体质状况,维系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辽宁省国民体质健康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3~20岁幼儿、儿童青少年身高与体重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肥胖比例增加.成年人随年龄增长体能呈下降趋势,在身体形态上大于全国平均水平.BMI测试显示,肥胖比例增加.老年人群的体能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长沙市60-6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群体质指数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出此类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老年人群超重与肥胖的防治,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该群体的平均体重指数为23.80kg/m2,高于全省均值水平,人群中BMI指数正常的占49.13%,体重过低者占4.13%,超重率37.25%,肥胖率9.5%。BMI指数越高,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相关疾病患病率也越高,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率最高。结论:该群体超重和肥胖人群已接近总人口的50%,体重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隐患,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北省20-59岁人群身体质量指数(BMI)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湖北省国民体质监测调查问卷中的部分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19.0进行χ2检验、多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湖北省20-59岁人群BMI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类型、过去一年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居住或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结论超重肥胖现象在湖北省城乡居民中广为流行,在20-59岁人群中超重肥胖流行的最大贡献来自于城镇男性居民;以BMI正常组作为参照组,分析BMI过轻组和BMI超重肥胖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过去一年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居住或工作场所是否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进入了Logistic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