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丁如许 《班主任》2011,(4):36-37
若要提高班会课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对班会课教案的研究。我曾经听过不少班会课,也与不少优秀班主任研讨过怎样上好班会课。在交流中,对于我提的问题:"你写班会课教案吗?"不少老师的回答是:"不写!"上班会课不写教案,是因为课比较好操作,已烂熟于心;还是因为没有时间备课,来不及写?或是因为课比较简单,不值得写。理由可能有多种。但我  相似文献   

2.
教案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就好比剧本之于导演,其存在的原因是为了给教师在授课时提供一份可供遵循的提纲。但渐渐地,某些老师写教案纯粹出于应付,夸张点说,某些老师已经把写教案演变成抄书抄练习。“两张皮”现象也非常严重,书面备课是应检查之须,而实际上大部分教师的授课步骤、构想并不与教案一致。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有老师提出与其这样应付着写教案,费时失事,不如采取“零教案”。 究竟我们要不要写教案?要写的话,是否应该对传统教案进行改革?或者写教案根本就不应一刀切?允许资历较深的老师不写教案?或者“是否写教案”根本就不该硬性规定?更不该跟职效评比、年终奖金等挂钩?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爱笑的女孩,而且非常要强,我讨厌哭,讨厌软弱。可是,那一天,在那个时候,我却真的哭了。我曾经自认为是个写作天才,也许是因为作文常被老师表扬的缘故吧!我很喜欢写小说,不知是哪节课,老师不在,我便拿起笔来“整”了篇作品《女福尔摩斯——一朵玫瑰花》。也没想到,我后来又把这篇文章改写了剧本。既然剧本都写了,为什么不拍拍看呢?我写了份申请书,并得到了老师的同意,结果就有了专门抽出时间供我的剧本上演的机会。当时我真是高兴得昏了头,想尝一尝做导演的滋味。于是我立即召集演员,准备排练。因为在校内没有时间,我们只能利用周末,在…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您好!我是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小学校长。新课程实施以来,各种名目的公开课比比皆是。但很多公开课上成了表演课,老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教案成了“剧本”。公开课,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教学研究需要,在公开场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课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那个时代,新老师分配到学校后,一切都由教研组长管。所以,在我的印象里,阿荣旗那吉屯中学语文组长丁超云老师便如同我在玩耍时的家长,上学后的班主任。且看,丁老师是怎么"折磨"我的。也许就是考我病句的那天,丁老师限我在一周内写好第一堂课的教案,然后给他看。那时阿荣旗那吉屯中学有个规定:新教师的教案,必须在教研组长签字后,才能拿上它讲课。新老师怎样写好第一堂课的教案呢?丁  相似文献   

6.
课文《桂林山水》教完了,我特意上了一节写字指导课。过程如下:师:同学们,我们来个小比赛:谁会读下面这些字?(老师把该课的生字工整地板书在黑板上:漓澜瑕翡峦障筏绵。)(学生纷纷举手,进行赛读。)师:下面我们继续进行小比赛:每个组派一个同学到黑板前书写以上的字,看谁写得最好看。(老师也参加比赛。)师:接下来,让我们比较一下谁的字写得最漂亮。(学生一致肯定老师写的字最漂亮。)师:谢谢同学们对我的夸奖。其实呀,我们学习语文,对文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会写,写得越漂亮越好。这节课老师想教大家写好这几个字,你们愿意跟老师学吗?生:(众口同…  相似文献   

7.
我说教案     
检查教案是教学检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般认为,教案写得好,工作态度就好,工作能力就强。我当教师时却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我发现身边的教师中,有些教案写得工整,备课详实,教学却不受学生欢迎;有些教案虽然简单,甚至不带教案上讲台的老师,教学却颇受学生欢迎,现在我由一名教师成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一些中学里,有部分老师,极力反对写教案。他们说:教案写得好,课堂教学不一定好;不写教案,只要有备课,教学也不一定不好。言下之意是说写教案没有什么作用。这种意见,是不是正确的呢?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 我们知道,老师们备课,是不是单备教材呢?我看不是。在备课时,除了深入钻研教材外,还要备学生,备教法及备自己。例如语文老师在备教材方面,应把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作者的思路、文章的系统性、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有些课文的时代背景等等,都要认真钻研,深入领会,这样才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的目的要求和重点难点,并安排好教学  相似文献   

9.
记得一次我去了一所学校,听了几节课。其中有一位教师所上的那节课没有教案,问之,答曰,学校为了减轻老师们的负担,规定了带两个学科以上的教师可以只写一门课程的教案。一个  相似文献   

10.
我记得安德烈17岁高二时,说他们在德文课上读布莱希特的一个剧本《伽利略》。我很好奇,你们老师怎么教这个剧本呢?而且讨论的重点放在哪里?布莱希特的剧本写的是伽利略发现了地球的原理,但是这个原理是教会所不容的。我们平常所学的是伽利略如何如何坚持他的理论,可是布莱希特写这个剧本可不是这样呈现的。  相似文献   

11.
预设与生成 语文教师的教案写得过细,甚至安排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就像个剧本,这种做法不宜提倡。试想,怎能事前完全决定一堂课怎样做呢?如果一堂课学生顺利跟着教师教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走下来,而且天衣无缝,我说,这堂课不是什么好课。一堂真正的好课,必须看课堂上师生共同生成了多少偶发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我记得安德烈17岁高二时,说他们在德文课上读布莱希特的一个剧本<伽利略>.我很好奇,你们老师怎么教这个剧本呢?而且讨论的重点放在哪里?布莱希特的剧本写的是伽利略发现了地球的原理,但是这个原理是教会所不容的.我们平常所学的是伽利略如何如何坚持他的理论,可是布莱希特写这个剧本可不是这样呈现的.  相似文献   

13.
有机会听了一些老师的课,很受启发,首先想到的是应该怎样备课.我发现有些老师备课,不是把主要精力花在熟悉教材,吃透“两头”,精心设计教法上,而是花在写教案上.有些语文教师一学期要写四、五本教案,一课书也要备它十多页,但从内容来看,绝大多数是照抄教学参  相似文献   

14.
2006年9月底,我参加了江苏省首届小学语文写字(书法)教学优质观摩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教案评比,也获得省级一等奖。这节课,学生欢迎,听课老师认可,得到评委的肯定。课后,有听课的老师向我要课件,有老师要我把课上儿歌式的总结、评价语写给他们,还有些老师向我要教案设计……我想,还是写一写发表出来,供大家参考,批评。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下午,我带着教本、教案,随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准备给六(4)班上思想品德课,师生问过好后,我正准备上新课,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吕老师,你上节课说,这节课让我们进行演讲比赛的。”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教师上课一定要写教案,这是学科教学的常规要求之一。教案是教师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是有利于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但是,教案包括的诸多内容,又让老师们感到很困惑。有一些教师认为,教案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上课时根本用不上,写教案是在浪费时间,根本没必要写;也有的老师认为,教案写得过细,限制了教师课堂上的发挥,所以应根据个人情况写教案,不能统一要求;还有的教师认为,教案应该有统一的格式及要求,否则课堂的随意性太大。让我们看看下面几位教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欧录强在《教案检查不能“叫停”》(《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写好教案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我们坚持了多年的优良传统,因此,教案检查不能“叫停”。笔者以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确切地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写教案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的赵家财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引人入胜的识字课。识字课是公认的比较难上的课型,费力却不讨好,一般上课都避开识字课。然而赵老师却上得妙趣横生,开课的一曲《我的家乡》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亲切感油然而生。以孩子们喜欢的闯关游戏贯穿整堂课。赵老师扎实的写字基本功,在实物投影上的挥毫泼墨,现场范写,‘镇住’了全场老师;赵老师调控课堂的智慧,琅琅上口的写字歌谣更是吸引了全体学生。听完这节课后,我在我的听课记录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一行字:要想让孩子们写得好,老师自己写得好是关键。”2005年4月中旬,我在全国小学语文实验…  相似文献   

19.
我这样备课     
于永正 《辅导员》2013,(6):13-14
观点一: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观点二:隐性备课最重要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  相似文献   

20.
案例:以下是于永正老师教学《狐假虎威》(人教版二年级)片断课例。师:下面7、8两节就是写它们到森林去的情景,这两节写得非常精彩。请仔细读一读,过一会儿,我请几个小朋友把这两节写的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须先读好。(学生认真读书。之后,老师找了五位小朋友,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文中几种动物)师:其余同学都来当导演,导演更了不起。各位导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