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味道     
韩旭 《湖北档案》2013,(11):27-27
最喜欢乡村的味道。在乡村里,一株大树,一棵庄稼,一碗米饭,一碟酸菜,一坛老酒,一坝稻田、一条溪水,一道山坡,一个池塘,一杯清茶,一缕炊烟,一个眼神,——只要你仔细闻闻,这些都是有味道的,或香,或酸,或辣,或苦,或甜,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乡村的味道。"味道"一词,就和那"吃了吗"一样,在乡下人的嘴里使用频率最高。乡下人一见面,嘴巴还没有完全张开,"味道"一词就从嘴巴里蹦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一事一议,作为一种新闻体裁,据新闻界老前辈回忆,是60年代初兴起于大众日报的。当时,出了一批新闻佳作,人民日报、新华社向全国做了评介。后来,许多报纸相继出现了“一事一议”这个栏目,成为一种特别的新闻体裁,至今被读者喜闻乐见。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学习采写一事一议的实践,谈一下关于这种体裁的把握和运用。一事一议,必须有事,有新闻。然后  相似文献   

3.
罗智国 《兰台世界》2013,(16):126-127
<正>一、图书馆的萌芽图书馆旧称公书库、书楼、书籍馆、藏书院、藏书楼。藏书楼与图书馆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差别,其一贵保存一贵致用,一官办一民办,一山林一城市,一收费一免费,一闭架一开架,存在诸多不同。近代以来,藏书楼向图书馆转变过程中,有两例常为人提及,可看作是近代图书馆的萌芽。  相似文献   

4.
陕北高原,古朴、浑厚、博大、凝重。在这无际的黄土地上,那一座座山,一道道沟,一架架梁,一条条河,一孔孔窑,一把把土,都留下了一首首无尽的歌。  相似文献   

5.
孔玲玲 《新闻世界》2013,(6):F0002-F0002
去年以来,肥东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美好乡村”乡风文化建设“十个一”工程,暨“挖掘一段村史,提炼一句村训,确定一幅村微,编写一首村诗。打造一条长廊,建设一块广场,搭建一方舞台,成立一支队伍,创作一批作品,推出一群好人。”以村落文化为依托,筑起了“美好乡村”建设的精神家园。在实施过程中,肥东努力做到五个“着力”,提升“美好乡村”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春晨 《出版广角》2015,(7):115-115
还在等什么?一茶一桌一椅,一张古典乐唱片,一台留声机,再加一部古典乐散文,人生足矣。  相似文献   

7.
“一”是最简单、最普通的一个数字,但用得恰当,却能收到“以一当十”的修辞效果。古人的诗文中,也常用“一”字为全篇增色。例如:乾坤一腐儒(唐·杜甫)一岁一枯荣(唐·白居易)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元·徐再思)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板桥)《水浒》第23回写景阳岗武松打虎,从老虎跳出,到武松把虎打死,全段640多字,竟用了30个“一”字。其中,写虎的动作有:“一按”、“一扑”、“一掀”、“一剪”、“一兜”。写人的动作有:“一惊”、“一闪”、“一躲”、“一棒”、“一跳”。这些短促的语言节奏。极大地  相似文献   

8.
行者少科     
有朋友跟我讲,说,少科有点异。异?我问,怎一个异?朋友举例"袜子"。说,脚上的袜子时常一样一只——一花一素一深一浅保管老婆一只自个儿一只。一看,果然!少科"嘿嘿"两声却不当一回事儿。认为,男人看头女人看腰,哪个在乎膝盖以下的部位?说不在乎其实还是在乎——他背过身,猫腰,努力而认真  相似文献   

9.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书名页的书页是()。 A扉页B.目次页C.附书名页D,版本记录页 2.下列书号中,正确的是()。 A .ISBN7一5326一15781一2 B ISBN7一5326一1578一2 C .ISBN7一5326一1578一23 D ISBN7一532  相似文献   

10.
一字立骨法     
“一字立骨法”,就是用一个字来统帅主题,结构文章,锤炼字句。 一字立意,突出主题。就是利用一个最恰当的字确立文章主题,点明文章主旨,统帅整篇文章。 一字谋篇,结构文章。常见的文法是“一线穿珠式”,即以一个字为线索,结构全文。这个字就像一串珍珠的红线,起经纬全篇的作用。 一字见义,调遣语言。一字见义,是“一字立骨法”在散文炼词方面的表现,它可细分为“一字绘景”、“一字言情”、“一字摹状”等。 在短新闻的写作中,无论是运用一字绘景,一字言情,还是一字摹状的方法,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副词、形容词。 (洋摘)  相似文献   

11.
《辞海》是我国较早出现的大型综合性辞书。自从1936年《辞海》问世以来,它一直受到海内外读者的欢迎,成为不少读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60多年来,《辞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修订,一版比一版问题少,一版比一版错误少,一版比一版有进步。目前,经过最  相似文献   

12.
1972年6月,榆次。静静的麦田,静静的麦子熟了。布谷鸟在静寂的夜色里从一片麦地走过另一片,它曾停在某一棵树上,听见过什么,看见过什么。枪声很闷,一声还是两声?它们相对交错着,一声压在另一声上,从麦地深处,穿过一重一重的麦子和风,在沉默的树梢和无语的天空之中低徊,飘荡,陷落,再入无声。  相似文献   

13.
早晨刚一上班,就来了一位病人。那是一位老太太,看样子有六七十岁了,满头白发,身材瘦小,穿着一件旧大衣,一进来就不停地咳嗽。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1998,(1)
加标点断疑案从前,有个姓张的财主,只有一女,妻亡后便招一女婿一起生活。后来续弦又养一子,取名一,字一飞。一飞四岁时,张财主患重病,自知活不长,便对女婿说:“小儿子不足以信任,我家资财由你经管,但要照顾他们母子的生活。”说完拿出一张遗嘱,上写“张一非我...  相似文献   

15.
策划既是组织者的一种思考,也是一种实践;既是一种战略,也是一种战术;既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既然是战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两军对垒,如高手对弈,立见高下。现在笔者不妨来一局“纸上谈兵”,演绎一下如何使兵法在新闻策划中活学活用。  相似文献   

16.
古今名人大多善于读书,读书讲究方法是他们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本”经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出:“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精读的书,要一本一本的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精读一本最好的书,要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能清楚,  相似文献   

17.
消息树     
消息(新闻)是什么?就是一棵“树”。不是掉下的一条枝,一片叶,一个果,而是根、干、枝、叶、果俱全的一棵树。消息,就得新闻五要素必备,缺一不可。一棵树,不是朽木,必须有生命,  相似文献   

18.
宋朝苏东坡和秦少游二人。都喜欢猜谜打趣。一日茶余饭后,东坡让少游猜谜语:东边一座山,西边一座山,南边一座山,北边一座山,四山景相连,能出米和棉。  相似文献   

19.
沉思是一种美丽,一种情愫,一颗灵感的种子。在沉思中,孕育着智慧的火花。手中的《沉思录》,正是这些灵感火花的记录。它是人生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一种生命的自醒,它使人保持着一种温馨的清静和开阔的从容。  相似文献   

20.
6月24日,早晨,在古都西安的榴花宾馆,我看到沙发上有一张已经揉得皱皱巴巴的报纸。一瞅,是一份很陌生的报纸——头一天的西安晚报。我戴起老花镜随意浏览。不料,一版左下角一篇文章的题目吸引了我。这个题目叫《寂寞的蜂窝煤》。这个出其不意的题目,使我不能不产生一种好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