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本文以"写真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周扬文艺思想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接受和推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文中以“人生的教科书”与“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周扬文艺思想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接受和推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周扬为了革命而参加了中国"左联",主张文艺的功能是一种宣传.其文艺功能观的理论来源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判断生活的文艺思想.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他把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视为革命文艺的根本方向,认为文艺应当起到宣传、鼓动、教育群众的作用.周扬后期,特别是新时期,开始重视文艺的批判功能,并从文艺的审美特征出发,强调文艺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文艺应当强化其文化娱乐、审美欣赏的功能,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周扬是系统研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第一人,他所翻译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文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出发,围绕文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对周扬的文艺思想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毛泽东的《讲话》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一书中,他批判了当时流行的黑格尔派的美学观点,提出美是生活的定义,肯定了美在现实生活之中存在的意义,对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全新的解释。车尔尼雪夫斯基为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也存在着机械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严重局限。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关于周扬文艺批评的研究集中在对周扬与车尔尼雪夫斯基关系的研究、周扬三十年文艺思想的研究、周扬贯彻执行延安文艺方针路线的研究以及对其晚年反思精神的评价、周扬与丁玲的思想研究上,虽然研究形式多样化,评论观点富有传承性,研究成果逼近历史真相,但存在少创新,传记多,缺少系统性理论专著,研究成果不多。今后对其研究应多方位、多角度评论,弥补"文革"经历的空白,实现文艺与政治再次对话。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关于关的客观性、艺术再现生活、艺术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用等现实主义美学观,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和借鉴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瞿秋白的美学观既得益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又与他有所不同,其阐发的美学观点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车尔尼雪夫斯基。  相似文献   

8.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这个定义,按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肯定不是一个完善的美的定义.这是美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这种不完善,程度如何?表现在哪里?看法就有分歧.过去相当一部分文章,涉及车尔尼雪夫斯基这个定义的,多是誉多毁少,谈到不足之处又多是语焉不详.蔡仪同志近作《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载  相似文献   

9.
提出与“美是生活”的定义生死攸关的论美三命题,是车氏对西方美学所作的最大贡献。出于对现实的尊重,他率先赋予“生活”一词以劳动和变革旧现实的涵义,便使其审美观包含了若干唯物史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周扬在20世纪30年代热情介绍苏联文艺界,第一个全面完整地阐释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20世纪40年代他翻译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著作并介绍他的美学思想,主张文艺创作以歌颂为主并与暴露派进行论争。这些文艺理论活动,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产生提供了部分的背景材料或文化资料。《讲话》的产生更给周扬的文艺理论研究提供了创造性的活力,他根据《讲话》精神阐释文艺的大众化问题、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等问题,使他的文艺思想更为成熟,具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人生美学一直是中国现代美学所关注的话题。当代人生美学的研究已经从人生美学的基本理论、审美形态向学科层面推进。在已有的研究中,似乎较少关注自然与人生美学的关系。本文提出人生美学的自然之思,其基本观点是,人生即是"向死之生"的自然过程,人生美学的研究似乎应该首先关注人在这个自然过程中的审美需要。从自然出发来审视人生与自然的审美关系是人生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者说,人生美学的自然之思的中心问题是建造起审美的自然人生,在顺应天地万物运行规律和社会法则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追求人生的自由和超越,以满足人生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2.
苏珊·朗格在文学艺术本体性问题上,运用实证主义方法,从文学艺术与有机生命体最外在、最表面的形式特征上去研究“生命形式”命题。其“生命形式说”打破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内容与形式二分思维模式,但忽略了文学艺术更内在的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便有什么样的生活形式。生活过程是保证人成为人的重要场域,如果离开生活世界,人们的生活及人类的发展都很难想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教育史上出现过“教育生活一体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建构说”、“教育交往说”等,都是针对某一个时代教育与生活关系所表现出的问题而言的,都在尝试走出教育与生活脱离的困境。现代哲学中的“生活世界”理论为我们理解新时期教育与生活、教学与生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从课堂生活的构成出发,变革课堂生活的样态,进而促使教师和学生从单一的教育“专业世界”回归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4.
周朴园是四幕话剧《雷雨》中一个颇具争议性的"核心"人物。他存活于剧本中,是封建大家庭的罪魁祸首,还是旧情难忘的痴心汉,他对情感的流露是虚伪还是真实,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剖析周朴园的内心情感,挖掘他痛苦的人生选择和隐藏真实而挣扎的无奈情愫,揭示他悲剧的人生。  相似文献   

15.
"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特点,它揭示了幼儿园教学应当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对"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种种误解,导致幼儿园教学流于形式、流于平庸,使得幼儿园教学"日常生活化"。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的含义,明确"一日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幼儿园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应当重视教学实践中的交往,尤其是教师与幼儿个体之间的交往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真正关注和回归幼儿的文化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自我教育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自我认识、自我反馈中等偏上,但自我要求水平一般,特别是自我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其中,初中二年级学生自我教育水平最低,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群体;初中、高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总均分差异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不同学习成绩的中学生其自我教育差异显著,中学生学习成绩越好自我教育水平也越...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人生美学主要是以“礼”“乐”来实现“仁”,以“仁”作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的最高目标。在现代化经济和技术浪潮的推动下,人的本性产生的转轨与变异,使得孔子的人生美学再次被遗忘的大众所怀念。论文拟从日常生活审美的维度来探讨一下孔子人生美学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具有双向互动性:生活世界构成了道德教育活动的背景;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意味着道德教育对日常生活的批判性重构。道德教育应回归真实的而不是理想的生活世界,开放的而不是自我封闭的生活世界,充斥价值冲突而不是故意掩盖矛盾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与马克思主义--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重要一员,列斐伏尔既有同该思潮的其他代表人物共通的理论立场,又有其自己独到的理论视野。他一生都与“日常生活”打交道,给后人留下了三卷本的《日常生活批判》及一系列相关的著作和文章。他赋予“日常生活”以重要理论意义,通过对现代世界日常生活的批判,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深刻的异化本质,并提出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化革命”来结束异化,回归真正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