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思想解放时期,当时女性的地位貌似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从女性贞节观方面将魏晋时期女性的地位与之前的秦汉时期及之后的隋唐时期相比较,就会发现,魏晋时期女性地位并没有什么超越之处。  相似文献   

2.
魏晋风度彰显着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而这种风度不仅仅体现在男性身上,在魏晋士族女性身上也可以看到魏晋风度的影子,她们重视才情,参与人物品藻,同时也有魏晋士人身上的放达和任诞,敢于打破传统的妇女观,因此,魏晋士族女性构成魏晋风度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儒学式微,维系传统思潮的势力变弱,老庄思想对魏晋人影响渐深,魏晋女子得以暂时摆脱传统思想的禁锢,她们的个体意识开始觉醒,社会地位得到提高。《世说新语》中的女性才华出众、智慧超群、胆识过人,有个性,有真情,追求自然平等,彰显了魏晋时期女性新气象。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并非作者浓墨重彩之笔,但正是这种随意点染,更真实自然地反映出魏晋女性的生活境况和精神情状,更接近于社会样貌的原态。无论是遵礼守节的贤女、淑女,还是或智或勇的才女、烈女,都体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为人处事、言谈举止蕴涵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展示出魏晋女性对平等、独立、审美、开放的追求,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对中国女性寻找自我、定位自我的初期探索。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中有关女性形象的内容相对较少,但足以凸显出魏晋女性在时代潮流中的不一样的性情特点和生活情态。无论是遵守传统封建道德的贤德淑女,还是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贞洁烈女,在言行举止中无不体现了带着魏晋风骨的鲜明独特的女性意识。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谢道韫这位奇女子了,她的超凡人格与特异才学成为整个历史过程中的奇迹,是魏晋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魏晋女性是中国女性史上一个独树一帜的群体。从《世说新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士风从各个方面给女性生活以极大影响:"人的觉醒"催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审美风尚的转换,改变了对女性价值的评判标准;任情却礼的个性活动与交往带来女性生活的自然与自由。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的时期,在政治上,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政权更迭最频繁;在思想文化上,玄学兴起,道教勃兴等,使儒学的发展日趋复杂化,人们的文化观念发生了大转折,魏晋士人的思想革新,更加自由开放,魏晋风度由此形成并蓬勃发展。《世说新语》是一本记录魏晋士人言行的一本书,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亟待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世说新语》一书中描写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聪慧机敏,有的气度非凡,有的德艺双馨,并且,她们的这种才情和胆识开始被当时的男子所赞赏,这较于传统女性的形象——女性只是作为一种男人的附属品,无疑是一大冲击,而《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的突破正反映了魏晋南朝士人女性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一部重要的志人小说,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生活和思想习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追求自由,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追求平等,敢于打破男权一统的局面。无论在才智上、胆识上、人格上、思想上,她们都体现出了人性的觉醒,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受玄学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当时的女性身上也表现出与她们同时的名士的风采,她们发言玄远、率性而为、蔑视礼教、聪明机智、独到的见识和对个性的追求,无不体现出那个时代女性的特有风采,同时也构成了魏晋风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风对女性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女性是中国女性史上一个独树一帜的群体。从《世说新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魏晋士风从各个方面给女性生活以极大影响:“人的觉醒”催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萌芽;审美风尚的转换,改变了对女性价值的评判标准;任情却礼的个性活动与交往带来女性生活的自然与自由。  相似文献   

11.
明清小说评点的商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 ,最为通行的小说刊本是评点本 ,评点可以促进小说的传播。出于商业目的 ,书坊主利用评点的传播功能刊刻注有评点的小说 ,小说评点也就成了小说销售的促销工具和商业手段 ,具有了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简论元末明初士风转变对诗文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末明初的江南云集了明初诗坛的大多数精英。他们在战火中感受到人民的疾苦,对新立的朱明王朝多是抱有好感,希望能借此得以一展毕生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朱元璋对士人极其严厉的态度让诗人们在迷茫和畏惧中日见消沉,在诗歌创作中反复咏唱起隐逸与逃避的歌调。  相似文献   

13.
明代是我书院发展最为困难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由于科举考试的限制,私家讲学的书院受到冷遇,这种状况持续了百年之久,直到嘉靖时期才出现了繁荣,本文就明代书院的刻书情况做一简单考略,以探求明代书院发展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明朝和清前期是华侨与侨居地人民一道开发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华侨为东南亚各国日后的富庶和繁荣作出了卓的贡献。本从东南亚国家农业、工矿业、商业的发展方面,论述了华侨在开发东南亚经济上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5.
略论宋代城市工商业行会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行"的名称在隋唐时期早已有之,但其含义只是行业,而不是行会.行会的各种职能在宋代以前完全由政府一手包办,行会根本没有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坊市制度的破坏是行会产生的必要前提.宋代城市工商业行业、从业人员的骤增,使得政府已不可能直接干预和监督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为了便于管理,有必要让工商业者按照其所属行业组织起来;工商业者为了应付官府的科索,祗应官差,保护本行业同行的利益以及保证商业信誉和保证市场等,也需要组织起来.这双方面的需求,促成了宋代行会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元代是一个民族融合的特殊时期,民族压迫与民族反抗充斥着整个社会,元代文人处于社会的底层,为了表达他们的愤懑与不满,文人画家们借绘画来宣泄感情。表达主观意趣.他们在“时代苦闷”中转向自我反思、自我关照,并加强了对自由的要求、对自然的皈依、对隐逸生活的怀念。秉着这种精神,元代文人画家们在绘画领域反俗尚雅,打破传统束缚,发挥个性自由,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百年前的清朝在武昌起义后很快土崩瓦解,无疑与其"预备立宪"的失策和失败关系密切。当时,社会精英和国家决策者心态失衡,夸大危机,误认为君主立宪是解决自身问题的灵丹妙药,在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启动了政治改革。其间,双方以立宪为砝码展开博弈,立宪派借机夺权,所望过奢;而皇室忽视民意,揽权不放,彼此南辕北辙,越闹越僵,最后,立宪派在武昌起义后倒向革命,导致了王朝的瓦解。回顾这一历史,可见民主制度前程的坎坷漫长和民主建设中敬畏民意、务实冷静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唐人议论而好称引经典,<诗>是常用者之一.考察唐代士人的议论引<诗>情形,可以看到,随着经学的统一与复兴,他们继续着汉人所建立的言说传统,以<诗>为发言立论的政治依据.不同的是,唐代经学因为与科举考试结合而出现的经学教育平民化,既使儒家经学获得前所未有的普及性教育,而重经文、轻义理,读经者多、研经者少的经学状况同时又潜藏着经学衰落的危机与变革的契机.通观唐人议论引<诗>的情形,可以见出<诗>在唐代随同政治的盛衰而有起落,而这一起落反映的是儒家经学在唐代的盛衰转变.  相似文献   

19.
市镇作为一种市场形态,是中国传统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交通条件和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清代皖江流域的市镇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市场层级关系,具体而言,可分为传统型市镇、地方集散型市镇、流通枢纽型市镇,同时,这些处于不同市场层级中的市镇也承担着不同的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20.
唐代边塞战争是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互有攻代的战争,如何评价唐代边塞战争的性质,关系到对反映这段战争的诗歌的评价。本文认为,虽然唐王朝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政权王有攻伐,但从战争的起因与发展来看,几次主要的边塞战争如唐与突厥、吐蕃等都是唐王朝受到侵略后才予以反击的,其反击的政治目的是“保境安民”,其军事战略是“积极防御”,唐王朝的防御与反击属于正义之战,反映唐王朝边塞战争的诗歌多是充满爱田激情的好诗。肯定唐王朝的边塞战争为正义之战,肯定唐代边塞诗为爱国主义的好诗,不会影响今天的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