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内隐认知理论和缄默知识理论视野下,语感的三维内涵包括:其一,是指学习主体在进行言语活动时对语言知识和言语知识的内隐学习;其二,是指学习主体内隐学习的结果,是关于语言和言语的缄默知识;其三,是指言语主体凭借内隐记忆,对处于潜意识中的语文知识的无意识运用.  相似文献   

2.
在内隐认知理论和缄默知识理论视野下,语感的三维内涵包括:其一,是指学习主体在进行言语活动时对语言知识和言语知识的内隐学习;其二,是指学习主体内隐学习的结果,是关于语言和言语的缄默知识;其三,是指言语主体凭借内隐记忆,对处于潜意识中的语文知识的无意识运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理论,内隐学习理论从人的无意识层面研究学习现象。语感的心理表征是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语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内隐学习。内隐学习理论对于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汉语语感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鉴于内隐学习理论,我们认为,语感的培养要注意让学生泛读、熟读、背诵;经常进行语感训练,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积累生活阅历,丰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内隐学习出发,对在语感形成中内隐学习和内隐知识的作用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儿童语感的形成进行了研究.指出语言基础知识教授和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的培养是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理论从人的无意识心理层面研究学习现象,从而揭示出人类另外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本文意在探讨语感与内隐学习及缄默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语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内隐学习,而语感的心理表征也就是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同时,语感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也需要外显知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6.
语感受言语主体所属社会文化、认知心理和语言本体三大因素的制约,是言语主体的知识、认知和情感的有机融合.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矛盾,语感的普遍性、可习得性,内隐学习的独特优势及其与外显学习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外语教师积极将语感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以语感教学推动外语教育发展是必要、科学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语感受言语主体所属社会文化、认知心理和语言本体三大因素的制约,是言语主体的知识、认知和情感的有机融合。我国目前外语教学实践与教学目标的矛盾,语感的普遍性、可习得性,内隐学习的独特优势及其与外显学习的辩证统一关系表明,外语教师积极将语感研究成果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以语感教学推动外语教育发展是必要、科学而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陈俊清 《学周刊C版》2011,(3):101-101
培养学生语感的主阵地是课堂,培养语感的主渠道是阅读教学.语感教学的主体是在课堂上经历言语实践的学生,即从事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者.引发主体语感的对象是言语,它既指言语行为,也指言语成品.语感的过程是对言语的感受和理解,感受和理解的结果是积淀各种类型的语感.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内隐学习是内隐学习理论基于语言文字的特点在语文学科领域的应用,具体地说,它应指学生在复杂的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语文知识并发展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语文内隐学习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主要是缄默知识,不能有意识地加以提取,只能在适当的情境中被激活。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语文内隐学习呢?在教学中,我们认为应通过定向型阅读、自由型阅读等方式指导学生广泛阅读;通过朗读、背诵的内隐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感;注重语言训练的外显学习,将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情与美的角度去鉴赏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作品,养成人文素养。以此让学生感悟到内隐学习的魅力,自觉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相似文献   

10.
谈内隐学习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心理学内隐学习理论的视角出发,以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相结合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加工深度、培养学生的语感、外显的语法分析以内隐学习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