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挖掘野马的含金量时,也要避免对其所关注的领域显得集中并相对狭窄,避免停留在"动物传记"上。优秀的动物小说之所以在喧嚣之后会沉淀为一种经典,收藏在世界文学的书架上,往往来源于超过动物传记进入以动物为契机进行"人类反省"式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这本在内容和艺术上堪与《狼图腾》媲美的非虚构类文学至今只卖出去香港的版权而无缘于欧美图书市场。野马从欧洲回归故里,但野马重新成为野马,一个女孩和野马8年朝夕相处的故事却未能在海外传播,这多少让人有点遗憾。是作者没有写好,出版社没有出好,还是针对海外的宣传营销没有做好?  相似文献   

3.
三探野马群     
蒙古野马(又称普氏野马,根据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的名字命名)仅产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卡拉麦里山、将军戈壁和蒙古国西部,是地球上目前仅存的野马种群。一百多年前被普热瓦尔斯基发现时曾轰动欧美,上世纪80年代初尚有残存数匹的野生马,现已完全消失。1986年,在距乌鲁木齐160多公里的吉木萨尔县境,正式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新疆野马繁育中心,并花巨资从德、英、美等国引进了18匹蒙古野马,开始进行人工繁育,从而结束了野马故乡无野马的历史。目前,生活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的野马群,皆是人工繁育放生的。四年前中国放生蒙古野马的大胆举动,曾经又一次轰动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应《出版广角》之约,写下这篇文章。我将它列入《编辑如何用脑》系列里,作为一个案例来探讨。下面,我就用前面总结的编辑用脑公式一,谈谈我对《野马》这本书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至少,目前,我个人认为,《野马》现在的这个样子还不是它最好的自己,恰如一个人有N种形象出现,哪种最合适,如何装扮,从内在到外在。但不管如何,《野马》最好的归宿是成为它最好的自己,而且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局部,从选题定位到后期加工,到宣传营销。  相似文献   

6.
野马野生种群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仍可谛听到一个世纪前野马那悲哀的嘶鸣,同时我们将看到,奋蹄扬鬃的野马群将稳健而狂傲地奔向新世纪,奔向中国的旷野…… 野性回归待时日 寒流刚过,一群野马就开始在枯黄的荆棘里寻觅食物。当一匹发情的母马溜回围栏边,企图与栏内的另一匹公马“偷情”时,她的“丈夫”奋蹄扬鬃,猛奔过来,迅疾地将她撵回群内,并隔着铁栅与那匹公马互相踢咬。一时间,飞扬的尘土中传出狂野的嘶鸣和铿锵的声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11,(3):83-83
还记得化学实验课上我们如何将液体从一个杯子滴到另外一个杯子吗?是的,用吸管,这里吸吸,那里滴滴——受此启发,设计师Heo Jaeyoung等人带来了iDropper"信息吸管",让不同电脑和手持终端之间的文件分享和传送也变得如此简单。创意非常简单,就如同爱稀奇给它的中文名一般,iDropper是一个"吸管",但是它不能用吸液体等实物,而只能用来吸"信息"——包括图片、文件等等。  相似文献   

8.
严实 《今传媒》2003,(4):73-75
制作标题不能本末倒置 “非典”病毒源自何方,是防治“非典”疫情的一个瓶颈问题。最近,农业部动物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通过对59种动物共1700份动物样品基因序列的推测,证实“非典”病毒来自蝙蝠、猴子、果子狸和蛇等野生动物。尽管冠状病毒在家养动物和宠物中有很多种,但其并非“非典”的病源。这则消息,新华社5月24日向全国发了通稿,其主题十分明确:“非典”病毒来自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9.
《全国新书目》2023,(3):136-137
<正>这是一本介绍动物如何睡觉的趣味科普读物。全书生动活泼地介绍了蝙蝠、蜗牛、鲨鱼、水獭、熊、长颈鹿、斑马、海象、鸭子、欧洲鼬、青蛙以及人类12个物种的睡觉习惯,通过动物千奇百怪的睡觉习惯,让孩子了解到睡觉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不少人读了《人民日报》去年十二月二十日第二版刊登的记者吴昊写的《冬天的突破》,都说写得好。这篇新闻特写好在何处呢?冰雪寒冬,南京长江无线电厂给首都市场送来一批“蝙蝠”牌电扇。厂家的意思,一是考验,二是亮相。大冷天,顾客不会“热不择扇”,“蝙蝠”虽是名牌,也要让它接受一次“冰冷的考验”,若是热销,则成了“蝙蝠”的一个精采的亮相。经营者的心思可谓到家了。搞活经济,这是个妙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的嗜食品中本来没有吸烟这一项,凡是烟都属洋货。烟分两类,一为烟草,即所谓谈巴菰者;一为鸦片烟,即所谓阿芙蓉者。从本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很容易使人体产生依赖性的毒品,俗语谓之上痛,不过前者危害较轻,后者毒性甚大而已。本来鸦片烟舶来更早,至迟在唐代就已经由阿拉伯商人带到中国,并且在国内很快就有种植,但它一直作为药物煎食,不像烟草自从明万历最初由吕宋传入时起,就吞云吐雾地吸用。等到清代,国人从夷人那里学会吸用鸦片时,鸦片反倒成了新来的洋货,所以独有了洋烟的雅号。同时,因为它毒劲比烟草大得多,又有大…  相似文献   

12.
张圆  张宝贵 《视听》2023,(4):36-39
电影《野马分鬃》以平实冲淡的叙事效果呈现了杂糅着躁动挣扎与琐碎平淡的青春故事。将影片置于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视域发现,主人公经由对“野马”镜中像的认同与迷恋,建构起理想自我,由此展开了富有反叛性的社会冒险奇旅;通过对“野马”镜中像的误认,在失落的现实阵痛中揭示了成长的代价;凭借同他者与情境的镜像关系建构,形成主人公内在自我的有机参照,并从整体上丰富了文本的审美意涵和艺术表现力。影片的青春叙事对中国当代青春片创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盐是一种瘾     
盐,这种我们每日必见的白色晶体,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人类真的无法摆脱对它的依赖吗?人体中的海洋盐和生命的关系,便是其主要元素氯、钠和钾与人体电解质的关系,这三种元素是人体电解质主要成分。按达尔文进化论的阐释,今天所有的陆地动物都来自于海洋。因此,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动物体内都含有盐分,动物的血液、汗液和其他体液中,氯化钠的浓度几乎都和海水一样,因此在人体体液这片海水中,盐  相似文献   

14.
股票,曾被视作使人倾家荡产的“洪水猛兽”;在中国大陆兴起不久,它却一度成为一本万利的“摇钱树”;之后又变作一匹难以驾驭的“野马”。多少股民为之狂热,厚望与失望交织,狂喜与愤懑相继。股票,希望人们还它以本来颜色;中国,也在寻找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龙,这种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动物,其形象的出现,已有近八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它既作为尊贵威严的图腾神兽被帝王们  相似文献   

16.
余洁 《大观周刊》2012,(22):13-14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面对被战争和社会工业化扼杀和摧残的人性,他形成了与之对抗的独特的“血的意识”的生命哲学。,这种“血的意识”的生命哲学是劳伦斯的对人类回归自然、回归生命本质的呼吁,它贯穿于劳伦斯对人与宇宙、两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系列的追问中,并且深刻地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7.
旅行在大漠戈壁上,阳光照射下蒸腾起来的蜃气往往在茫茫无际的一片瀚海中构成一幅又一幅幻景:有的象一群群野马奔腾不息;有的宛如水中的龙宫宝库,金壁辉煌;有的象一片绿洲,城堡、村庄、树林、湖泊,时隐时现,吸引着你向它奔去。可是,当你靠它很近时,它又移向更远的前方,始终和你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甚至竟一下子在你面前消失得无影无踪。大漠的蜃景是虚幻的,而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敦煌则是东来西往的大漠旅行者心目中真正的绿洲,有着名副其实的人类文化艺术宝库。凡是在丝绸之路旅行的人几乎都抑制不住远远望见敦煌时的激动心情。  相似文献   

18.
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洞顶和壁面上画满的红色、黑色、黄色和深红色的野牛、野马、野鹿等动物,到中国敦煌石窟中色彩丰富、姿态万千的飞天,从中国古代的红色为喜,到西方文明中的白色为吉,色彩与人类,一直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色彩的语言、情感、象征、魅力,既是人类所赋予、认同,也是对人类社会文明的丰富。而对于电视这个用画面、声音、字幕来叙事的艺术形式来讲,了解色彩语言,运用色彩情感,发挥色彩魅力,就是一门很值得研究的学问了。  相似文献   

19.
正"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家喻户晓,故事的结局是老喊狼来了的小男孩失去人们的信任,哪怕他讲真话。但非洲一种会模仿多种动物报警叫声的小鸟显然是此中高手,它们累累用同样的伎俩吓走其他动物,成功窃取逃跑者弃而不顾的食物。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研究人员5月1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这种聪明的小鸟是非洲的叉尾卷尾鸟,喜欢跟在猫鼬和斑鸫鹛等动物的身后。如果发现后者找到可口的食物,比如一只肥肥的虫子,叉尾卷尾鸟  相似文献   

20.
谈复合传感     
一、从复合感觉到复合传感复合感觉是人和许多动物固有的本能之一。这种本能意味着 :世界上许多生灵不但能用单一的感觉器官来感知外部事物 ,也能用多种感觉器官同时感知某一外部事物。吃蕃茄 ,我们感到它是甜的 ,同时又觉得它是香的。看足球 ,我们看到起脚射门 ,同时也听到射门的声音。两种不同的感觉复合于同一外部事物 ,不仅使感觉得到加强 ,而且使感觉得到印证。不论各种动物获得复合感觉能力的进化历程如何不同 ,也不论人和其他动物复合感觉的能力如何悬殊 ,复合感觉能力的形成 ,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追踪所要感知的外部事物的原貌 ,以求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