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近百年历程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回顾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近百年的发展历程,论述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现状与特点,并从专业期刊网络化、期刊出版国际化、编辑工作现代化和生存竞争市场化4个方面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期刊编辑的形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从总体上来看,期刊编辑工作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本文以期刊编辑工作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我国期刊编辑工作数字化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当前图书情报专业期刊的发展现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若干建议:树立竞争意识、精品意识,全面提升刊物品质;与国际标准接轨,创图书情报学期刊的中国品牌;加快期刊的电子化、网络化发展步伐。并就当前专业期刊编辑工作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期刊社在全媒体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出版编辑能力是期刊社的核心,数字出版是信息传播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出版中密切结合了数字技术,也是期刊社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探究编辑能力的概念,分析如何实现全媒体发展背景下传统期刊社中编辑能力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郑雄 《青年记者》2005,(7):55-57
在当前期刊市场上,人物类期刊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人物类期刊,大都以对社会各界人物的人生经历、人物心路历程、人与时代和历史关系为关注重点。与其他期刊相比,这种将历史人性化,将事件人格化,“以人为本”的编辑思想,契合了众多读的阅读心理,引起了社会各界读的广泛关注。本试图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向几个方面对中国人物类期刊的存在状态进行全景式的扫描。  相似文献   

6.
论编辑继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辑工作者接受继续教育,是编辑同仁的共识,也是出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英国著名时事期刊《经济学家》在展望世界教育未来时指出,职业教育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职业将成为人们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满足的一种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一些出版类报刊都开辟了相应的讨论编辑继续教育的栏目,仅《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5年几乎每期均有1~2篇这方面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适应新形势的期刊编辑队伍建设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的载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面临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科技的发展将使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成为期刊发展趋势,但未来期刊的新格局仍将是期刊的电子版与印刷版并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驾驭科技期刊的编辑的素质亟待高速和改善,在目前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水平和多媒体系统使用技能,适应出版语言国际通用化的科技外语写作与翻译水平以及必须具备的管理,公关和经营能力等素质的培养,这样一支跨世纪的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必须通过正规增长率继续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选拔和培养领导人才和编辑骨干人才入手,逐步提高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学术期刊编辑力是助力期刊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不同的出版环境对于编辑力的要求也不同。文章以“服务编辑事业的未来”为目标,探讨全球开放科学浪潮下的“后期刊时代”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力的新要求,通过分析出版流程、出版模式、出版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提出“后期刊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力还应侧重预判力、引领力、服务力和营销力的提升,以此促进我国期刊编辑出版理念的创新和期刊出版范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9.
少儿期刊承担着为少年儿童提供精神食粮的职责。怎样履行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职责,是每个少儿期刊编辑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少年天地》杂志自1988年创刊以来,把全面发展少儿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学会健体作为自己的办刊理念,以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未来人才为己任,赢得了师生的肯定。结合多年来编辑刊物的具体实践,笔认为,办好少儿期刊应树立并强化“五个意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要想成为明星期刊、品牌期刊和杰出期刊,最重要的是要有源源不断的优质稿源、孜孜不倦的编辑、严格认真的审稿专家(以下简称“专家”)和广泛的读者市场.要想驶向期刊发展的快车道,进入期刊发展的良性循环,即吸引来好稿子、送审到快速认真的专家、编校出版高质量的论文和抓住读者的眼球,其关键的核心人物就是编辑,编辑与作者、专家、读者的互动关系着学术期刊的未来,编辑是联系作者、专家和读者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与现代编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和软件的升级换代 ,对人们传统的工作、生活、文化乃至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也给传统的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给期刊编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电脑和网络是编辑的高效工具和得力助手 ,许多编辑事务有了电脑的参与变得更方便、更快捷。网络刊物正在不断涌现 ,并将成为未来出版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子编辑也越来越受欢迎 ,可以预计 ,在不久的将来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必将被新型的电子编辑所取代。作为一个期刊编辑 ,在不断提高传统编辑水平的同时 ,加强现代编辑知识学习 ,掌握计算…  相似文献   

12.
金琦  李静  王书亚  魏玫玫 《编辑学报》2018,30(4):429-431
青年编辑是传承技艺、推动未来科技期刊发展的主力军,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青年编辑队伍是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近年来的重点工作之一。笔者从青年编辑的自我成长、责任担当、居安思危和厚积薄发几个方面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之路以及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开放获取期刊的发展,了解当前世界上开放获取的学术期刊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交流、分析、解决开放出版中的经验、困难、机遇与挑战,推动我国期刊开放获取出版实践,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联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将于2012年10月24日组织"OA Publishing Day——开放获取期刊运营与实践"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浅议经济期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途径郑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传统的出版观念已受迅猛发展的商品经济影响,经济期刊将被推上市场。本文就经济期刊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期刊质量及编辑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期刊走向市场,接受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的时候,能否编辑出高品质、有生命力、有竞争力的期刊,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期刊发展的第一位.编辑主体在期刊编辑过程中,直接制约期刊生成,具有积极能动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编辑出什么样的期刊.编辑的素质再高,也要将他的水平体现出来,最终落实到办刊的实践当中.期刊本身即是编辑智慧的结晶,是编辑思想及素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现代化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汪道友 《编辑学报》2001,13(Z1):8-10
讨论了科技期刊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期刊管理工作现代化、期刊编辑工作现代化和期刊上网;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期刊信息的传播、交流带来了革新;未来期刊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出版形式--数字期刊.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由于长期形成的固有思维,美术编辑在杂志社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杂志社中的美术编辑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美术编辑。他们或者临时请人设计、或者由文字编辑轮流组织编辑排版。另外,有些刊社的美编或者过于因循守旧,基本上已不能够适应当代期刊发展的需求。或者技术老化,与现代期刊的发展趋势显然不和谐。凡此种种,都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期刊的发展。当然,也有一些杂志社的决策者早已认识到了美术编辑在期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美术编辑的人员结构到岗位设置、职责范围等都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设置了美术总…  相似文献   

18.
周杨 《中国编辑》2023,(4):76-80
新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传播革命和媒介生态变革,智能媒体技术驱动着期刊业的转型升级。站在期刊出版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的节点上,如何提升能力,重构智媒时代的职业身份,缓解职业焦虑,成为摆在期刊编辑面前的重要课题。关于期刊编辑的能力拓展,至少可以从价值升维和政治把关能力、信息聚合和数据掌控能力、社群传播和工具运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增量提升。智媒时代的期刊编辑应努力成为学术传播的秩序保障者、学术生产的积极组织者和学术社群的沟通协同者。  相似文献   

19.
树立精品期刊意识与形成品牌期刊文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趋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编辑应将出精品期刊意识贯穿到整个出版过程中,科学定位期刊发展方向,突出学术特色,加强期刊出版服务活动,将期刊培育成品牌期刊,最终上升为品牌期刊文化,达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创新青年编辑培养途径及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红 《编辑之友》2010,(9):78-80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的信息载体,承担着繁荣学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人们常说,质量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要提高刊物的质量,关键是重视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青年编辑承上启下,是我国期刊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探讨青年编辑素质培养途径及方法是当今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