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分析和思考,充分调取已有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让教学活动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不仅要确保学生能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要注意的问题、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三方面,对重视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引导学生掌握初中数学知识技能、感悟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初中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正确运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发挥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情感,促进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主动探究、分析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选择以教学内容、知识起点和新旧知识内在联系为切入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理解思考探究问题,全面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5.
数学的学习过程既是数学知识的吸收过程,也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二者相比较,实际上学习方法的掌握更加重要。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对具体问题时冷静地思考,得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那么,如今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如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又如何?教师又应该如何在教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笔者就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和如何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独立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习及未来成长极为重要,可以为学生学习各学科基础知识奠定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十分重要,在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热爱数学并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的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和抽象性,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帮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知识,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对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自古以来数学知识便是学校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不仅是因为数学知识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更是因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正因如此,基础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且具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初中数学知识比小学数学知识更具逻辑性和抽象性,所以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  相似文献   

8.
抽象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是学生掌握数学、认识数学、应用数学的必备能力。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成效。学生要想从本质上掌握数学知识内容,就应该具备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着重分析了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受阻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数学知识的联想性、加强思维的活跃性等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点课程之一,在小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作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以及运算能力外,还要更加注重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数学课程内容的适当独立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本文就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进行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更新数学教学观念,有效地开展数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与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达到科学的平衡,应该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数学知识讲授中,利用图片、视频等各种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里进行思考和研究,并完成数学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提升他们的应用意识,还能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周密细致的思考,和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并将其转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形成数学能力。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思考和思维的延伸性,让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它能使学生更有效能掌握和理解数学。因此我注重学生的学法转变,加强了学法的指导与指引。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了主动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赵开梅 《小学生》2013,(7):72-7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现为:善于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善于使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在结构认识上进行探索,内化成学生的数学能力,形成学生各自的认识结构,这就需要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在实处。一、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义务教育十一册教材中"圆  相似文献   

14.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做适量的练习题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和掌握数学知识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少学生只是为解题而解题,做题后只是核实答案是否正确。并不加以其他的任何思考和讨论。这样就不可能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和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解题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研讨。  相似文献   

15.
孔君香 《文教资料》2005,(27):67-68
为了充分发挥高等数学教育的作用,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高层次复合人才,必须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足够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地思考、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莉萍 《考试周刊》2011,(43):94-94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将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一,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的良好学习品质。本文作者就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有助于他们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还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密切相关.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数学课堂,教师引导学生多去思考数学,体验数学,才能使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体现与落实.本文从研究课堂提问出发,分析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以问题驱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问题串将核心问题提炼出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类比探究,  相似文献   

18.
谢秀共 《成才之路》2014,(18):16-16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活动。这一探究活动是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过程,具有探究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思考、分析、理解与接受,进而掌握并内化吸收,让他们在探究中成才。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怎样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活动,进而在探究中成才呢?下面就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科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运用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以基础的数学知识教学为主,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主要是在题目解答中,在解题的过程中进行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提升数学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越来越凸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出发,设计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在主动探索中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作用,加强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