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同源染色体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本概念,学生不容易真正弄懂,下面就两种类型的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判断介绍几种常用方法,仅供参考。1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分裂图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分裂图中同源染色体的判断直接用定义法。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能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在解题时,往往是根据形  相似文献   

2.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的移动具随机性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进行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它们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在酶的作用下自动分开,两条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两条染色单体分别移向哪一极具有随机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板蓝根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方法,以解决生产中品种混乱、品种鉴定的实际问题.方法:以菘蓝种子萌发后的根尖细胞为材料,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选择一种较易制备理想的染色体标本的方法,并利用这些染色体标本对二倍体与四倍体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确定了菘蓝染色体的制片方法,获得了二倍体、四倍体染色体图片,通过分析二倍体染色体数为14条,核型为公式为2n=2x=14=14m,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8条,核型公式为4n=4x=28=28m.  相似文献   

4.
任少亭 《生物学教学》1999,24(8):2-3,26
从细胞学角度看,染色体是分裂期细胞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杯状小体;从生物化学角度看,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因此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染色质(c]m。till)指的是间期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与染色体类似,也是DNA、RNA和蛋白质。染色质在细胞分裂前期逐渐聚集起来形成染色体,在分裂末期染色体又逐渐处于解集缩状态,到间期时再变为染色质。染色体印染色质是控制遗传形状的DNA一蛋白质复合体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运动形态。染色体按其形态功能不同可分为各忡类型。1A染色体和…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在对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配好15d后使用,浓度为6%时,染色5~8m in可以获得染色体横纹和背景清晰的图像;通过改变脂肪剥离的顺序即染色后再去除脂肪,压片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早在1848年霍夫迈斯特(Hofmeister)就在紫鸭跖草的花粉母细胞中看到了细胞核的消失和球状小体的出现。1888年由沃尔德耶(Waldeyer)将上述染色小体命名为“染色体”(chromosome)。直至1902年,博韦里(T.Boveri)和萨顿(W.S.Suttor)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为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细胞学的经典时期、经历实验细胞学的发展、最后分子细胞学兴起,“染色体”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笔者试图通过本文系统归纳“染色体”的几个基本概念,阐述几个“染色体”概念之间的关系,达成统一之认只。一、基本概念l、染…  相似文献   

7.
考点一: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辨析 1.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的关系 (1)一条染色体一般呈棍棒状(如右图),包含一个着丝点(c)和两个臂(a、b)。  相似文献   

8.
在遗传学教学内容中,有一些基本概念容易混淆,它们看似相似,但有实质性差别。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现将其进行辨析总结,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1核型和带型核型是指一个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或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排列所构成的图像。对核型进行分析是识别和分析各种人类染色体病的基础。染色体核型分为非显带核型和显带核型。用各种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沿长轴显示出一条条明暗或深浅相间的带。人类的24种染色体都可显示出各自特异的带纹,称为带型。通过这种显带核型分析可以准确地识别每一号染色体,且能够确认染色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6,(4):66-67
<正>很多试题在考查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时经常会涉及生物变异,要求考生判断姐妹染色单体间等位基因(以下简称"等位基因")的来源。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以下简称"交叉互换")都会使一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判断其来源时需要联系细胞分裂方式、结合个体基因型及参考对应同源染色体的基因情况。为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判断方法,下面结合具体试题进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甲、乙种本实验五,是观察果蝇唾液腺的巨大染色体。根据该实验方法步骤(二)装片制作一则,要使唾液腺细胞的细胞核压破,核中的染色体舒展开来,困难较大。要使该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各校通常预备一些永久装片,以作对照观察。经过多年实践,我对本实验装片制作过程作如下改进。一、为了使染色体不易退色,不宜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因为龙胆紫溶液容易染成深色,又很快退色。用醋酸洋红液染色的,也容易退色。我们采用的是杭州大学和杭  相似文献   

11.
染色体(chromosome)是由两个希腊字chromos(颜色)和soma(小体)而来,这一术语是1888年waldeyer首先提出,指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核内棒状小体。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在生物的进化、发育、遗传和变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历史与进展  相似文献   

12.
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细胞。在细胞内有一种亚细胞器叫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复制纵裂为二,为姊妹染色单体。在一般的染色体制片情况下,看不到两条姊妹染色单体有什么区别。如在细胞培养基中加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udR),由于BudR能取代胸腺嘧啶核苷渗入到新复制的DNA核苷酸链中,这样,同一染色体的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方面就发生了变化,一条是由单股的含BudR的DNA链所组成,另一条是由双股的含BudR的DNA链所组成。双股都含有BudR的DNA链,具有螺旋化程度较低的特性,它对其些染色剂,如姬姆萨(Giemsa)染料的亲和力较差,着色较浅;而单股含BudR的DNA链所组成的染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物教学》2019,(4):43-44
<正>细胞分裂中经常考查生物的变异,判断姐妹染色单体间等位基因(以下简称"等位基因")的来源是常设问题。基因突变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以下简称"交叉互换")均可让一条染色体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判断其来源时则要联系细胞分裂的方式、结合个体基因型,并参考对  相似文献   

14.
人类核基因组有24条染色体,分别为22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人类的很多疾病与染色体的结构与数量、以及其上的基因变化有密切关系,且具有一定的遗传学效应.人类遗传疾病可以分为孟德尔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病.随着生物学的研究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分子生物学、细胞学以及遗传学的迅猛发展,科研工作者对人类染色体病的研究也越来越透彻.本文主要介绍一下人类染色体病的研究方法,人类染色体病的分类及其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染色体病的种类.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通常只关注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对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基本不涉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会导致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则被认为毫无价值和意义。因为姐妹染色单体上的DNA的碱基顺序是完全相同的,无论交换还是不交换,两条姐妹染色单体都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丝毫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在平时的训练,还是在期末统测,甚至在高考命题中一般都将它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里的植物体,是由基本的结构单位——细胞所构成的.细胞一般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核又包括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等部分.活的细胞核,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可以看到核膜和核仁.但把没有进行分裂的细胞杀死固定、染色处理后,还能看到核质内有许多被染色的颗粒状和丝状的物质,叫做染色质;正处在分裂时期的细胞,经杀死固定、染色处理后,在核内还能看到一些着色的,有一定数目和形态(粒状、杆状)的小体,由于这些小体能被洋红等染料染色,所以叫做染色体.细胞核里的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础,它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育新品种的过程中,除应注意观察形态特征的变化以外,分析研究染色体的形状、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控制其遗传与变异的规律.掌握好这些材料,对指导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省编的高中《农业》中“细胞的分裂”一节,其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学好有关染色体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单倍体育种、辐射育种和化学诱变育种的主要原理和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绿叶东方草莓的染色体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绿叶东方草莓的核型特征.方法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法,对绿叶东方草莓细胞染色体数目、大小、核型及倍性进行分析.结果该品种草莓染色体为2x倍性,2n=2x=14,染色体基数x=7,核型公式为2n=2x=14=14m,核不对称系数为57.85%,核型为1B型.染色体全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为较对称核型类.结论推测绿叶东方草莓在系统演化史上属于较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18.
本刊在1996年第二期刊登了“也说减数分裂”一文。文中说雄蜂是单倍体,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不进行减数分裂。我认为该提法不妥。应该说,雄蜂在配子形成时,进行一种特殊的减数分裂。首先,雄蜂在形成配子时,包括一次染色体复制和两次细胞分裂,这符合减数分裂过程的模式。所不同的是:在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只形成单极组捶体,从而使所有染色体移向一极,染色体是不分裂的,数目也就不减半(仍旧是16条),接着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只产生两个精子,每个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6条。其次,从结果看,二倍体细胞通过减数分…  相似文献   

19.
李标 《科学教育》2008,(4):69-70
本文探讨了秋水仙素浓度、处理时间、低渗液浓度、固定次数及染色液等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根据直观分析得出了制作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最佳条件是:4.0g/L秋水仙素处理时间3小时,0.075M的KCl溶液低渗、两次固定、两次离心、改良石碳酸品红染液染色,可得到大量图像清晰、长度适中、分散良好的中期细胞分裂相。  相似文献   

20.
王国顺 《生物学教学》2008,33(12):63-63
1等位基因一定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的吗? 等位基因通常确实是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或者间期DNA复制时发生了差错导致基因突变,则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就会存在一对等位基因,这样的一对等位基因则是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随着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分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