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教育从业者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具体的解释:“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授人以渔”,在我看来,就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2.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费时低效,是谁也不能否认的尴尬现实。范红和王家伦两位老师撰文认为,当前“语文越来越难教”,“其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烦琐浮华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主要表现在教学‘套路’的华而不实”,主张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科本位”。[范红,王家伦.语文教学:请回归学科本位[J].中国教师,2012j(5).]我个人认为,这两位老师还没有直抵问题的核心,“语文越来越难教”,不是“语文教学脱离本位”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立场有问题。  相似文献   

3.
任建国 《小学生》2010,(1):21-22
上个世纪90年代,语文教学把“工具性”等同于“知识性”,致使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机械、重复的单项训练,受到社会广泛批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否定了过去一味灌输的课堂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过程、方法”,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但语文教学怎么改,改什么,依然困惑着工作在一线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的语文老师。想改改不了,不改又不行,“摸着石头过河”,有的致力于形式的创新,有的则是全盘否定,导致课程改革陷入了新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我同副校长分工,我深入语文教研组,具体指导语文教学。有一次,我看五年级的作文,题目是《冬天的校园》。一位学生写:冬天很冷。草木凋零,大家都怕冷,躲在寝室里,我感到很无聊。这班的语文老师是新来的,三十多岁,教过初中,有相当的语文功底。他在评语中写道:“你难道没有看到老师在辛勤地备课、改作业吗?你难道没有看到同学们在勤奋攻读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的作文,究竟要不要“精批细改”,这是语文教育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专家吕叔湘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见解。他在谈到作文批改时说:“家长要求精批细改,这种要求不实际。”“这个办法,因为是无效劳动,所以要改。”首先,他真切地体会到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承受精批细改的沉重负担。他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中说:“现在还是提倡精批细改,家长也要求老师精批细改,也不算老师一天有多少小时。老师一天24小时,和别人一样,当中要睡觉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还有做一点家务的时间,譬如洗…  相似文献   

6.
我在农村任教已快十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知语文教学的重任是什么——教会学生写作文。然而,一提到“作文”两个字,就会使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头疼。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学生的“假”而“空”的作文。这是目前农村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谈到作文教学,迎头就会碰到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怎么改。其中“怎么改”一直是语文教师心中的“隐痛”,因为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要求依然没有跳出这种窠臼,这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了老师,又危害了学生。并且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模式是“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要发展就必须创新,要创新就必须更新观念,只有提高新课程目标下的创新意识,才能实现教学成果的创新。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陶先生实际上是提出了对教育的深层要求:要变,变好。这也是语文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注重创新教育的意义之重大。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的这句话,内容丰富,含义深刻,不仅指出了语文教育的目的,而且阐明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本人认为,叶老所描述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才是写作教学应追求的理论目标。“自能作文”的根本意义在于“不待老师改”。试想,“不待老师改”,那该是多么理想的目标啊!其一,这个目标是真情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真情,要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覃慧团 《广西教育》2012,(44):62-62
那天我从中心校改卷回到家,接到了樊明鑫打来的电话。他问我说:“老师,我的语文和数学得多少分?”我答道:“你的语文97分,数学98分。不错呀!看来这次你有希望被评为‘三好标兵’了。”樊明鑫又问:“老师,我的英语多少分?”我说:“英语老师还没改完卷子,所以还不知道你得多少分。  相似文献   

11.
胡存勇 《学语文》2005,(2):35-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要让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如何达到此种境界?我认为学生仅停在“写”是很维达到的,只有不断参与“改”、“评”,从中领悟作文优劣的道理,方能“不待老师改”!近年,笔者进行了作文“论辩法”的有益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论辩的方式把作文的改、评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此举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成效显著。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努力向我的启程方向搜寻,试图寻找到我的语文教学之旅的起点处所烙下的印象。有人曾放言:“干什么也别当老师,当老师也别当语文老师。”前些年“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喧嚣至今仍在耳畔,一个不喜欢广泛阅读甚至不懂语文“妙处”的老师却可以死揪住学生和考纲考出好成绩来,这种现象则在眼前,这是一个悖论?当语文教育的最终结果已经异化为卷面成绩的时候。这卷面成绩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真正语文素养吗?是什么使最富有灵性、智慧、魅力、情感的语文气息奄奄的?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少了,师生沉浸在课文中创设的文情并茂的佳境少了。多少作家用心血凝结成的篇章,被语文老师们讲得平平淡淡,毫无滋味,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破坏,语文失却魅力。无怪乎学:生说不少文章我们自己去读倒很激动.可一经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就提不起精神。这不是语文之错,而是我们语文教师之错。一次次的反思之后.我回首看我蹒跚的步履,仿佛悟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空中指挥家     
记得还是在念着“一群大雁往南飞”那个年纪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经在课堂上问我们将来想做什么。当所有孩子的回答都是科学家的时候,我站起来告诉老师:“我想当一名飞行员!”当然,现实并不都是按照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体格并不健壮的我在飞行员招生体检的时候被PK掉了。但是这依然无法扑灭我对蓝天的向往。从舅舅那里,我听说了这个对我来说很新鲜的专业——空中交通管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陈成杰是去年插班到我班的。刚报到时他很不情愿来,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把脸扭到一边,由妈妈代答。我翻看他的学生手册,成绩是自己用笔改过的,我问,“这是谁改的?”他口气很硬:“反正不是我改的!”我出一道简单的连线题,让他做做,他却蛮横地说:“这些老师没教过,我不做!”  相似文献   

15.
好书推荐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从思考语文教育功能及定位,调查、研究语文课改并提出语文建议,探究阅读与写作教学问题,讨论大学语文教学的困扰与出路,评析大学文化衰落现状这五个方面,系统阐释了“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课改“不能淘空语文”;课改与高考“相生相克”;对课改要补台而不是拆台;“文笔并非作文教学第一要义”;“多读比多写更重要”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得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探讨的深人,我越来越感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盛传已久案例: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匕表现得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儿,点评道:“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读完此例,我不禁沉思良久。这是一堂语文课中一个不起眼的教学细节,这位老师处理这一个细节的过程,值得深思!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是只关注华而不实的教学思路,还是应该聚焦于课堂教学的细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学生会学,才能更主动地获取知识。把阅读课文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心智,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争论,早就可以说是尘埃落定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远远不是这么回事,一位考上大学的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如是说:“我不会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等中外名著和《读者》、《收获》等优秀杂志。”这句话,道出了语文教学的尴尬,更引起了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