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释“异”     
对于汉字这样一种表意性很强的书写符号来说,由于其超时空性,其形体变化较音义来说是比较滞后的,这已成共识。因此,这更有利于根据文字的滞后性这一特点来探查字的音形义的发展源流和变化。"异"的文献常用义为"不同",但"异"的词源义是什么,其命名的理据是什么,意义发生了哪些变化,"异"与"異"之间的意义何时转化、怎样转化,与"巳"、"已"、"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说明和解决。通过对"异"在字典辞书中解释的考查以及对"异"古文献用例的梳理,试图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2.
说“异”     
你可以侧目异类,瞠目异类,凝视异类,白眼异类,但——绝不可小视异类。异类可以成为事物的中心。晶莹美丽的珍珠,其中心不过是颗沙粒,正所谓病蚌成珠。大气中的水汽之所以能凝成雨滴,全靠空气中的尘埃作为凝聚中心。倘若天空绝对干净,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是一部倾注蒲松龄之毕生心血的传世杰作,《促织》更是以一只小小的“异”虫在人们的心中烙下了永久的印记。为了突出这只虫之怪异,作品极尽渲染夸张之能事.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4.
陈乃惠 《黑河学院学报》2023,(3):120-122+132
色彩之根,源于光,系于人。色彩虽然静谧无声,却因光的自然因素而存在,因人的生命诞生而生发,因人的精神活力而滋养,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永远与自然共生、人类共存。由此,色彩如同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人人皆知。  相似文献   

5.
《小学青年教师》2008,(7):88-88
度过(dǜ guò):动词。常指对时间的跨越。例: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年,然后怀着满足的心情踏上了归途。  相似文献   

6.
第一堂人物作文指导课,我让班里的一位同学充当人物模特,站在讲台上,老师指导其他同学一起来观察他,再一步一步来写他。从整体到局部,像画画一样,精心勾勒,好词好句,我一一板书。结果,当然是“众口一词”“,千篇一律”。学生的临摹和老师的下水文几乎一样。原以为这样的设计是符合三年级起步作文的特点,其实不然。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台湾老师的一堂人物指导课,才发现自己的教学是告诉、是代替,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自主发展帮助不大。这样的指导,目标定位太高,而作为教师的我又急于求成,渴望一气呵成,对学生作文太过理想化。那么,台湾…  相似文献   

7.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对恽代英《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中的“千秋”一词注释为:“这里是不朽的意思。”笔者认为不妥。“千秋”,《辞源》有六解:(一)一年有一秋,千秋即千年,形容岁月长久;(二)祝寿的敬词;(三)婉言人死;(四)药草乌头的别名;(五)县名;(六)秋千。《辞海》有二解:①谓年代久远;  相似文献   

8.
英语中become,get,go,grow,turn,come等连系动词都有“变”,“变得”,“变成”,“变为”等意义,有时可互换使用。但是,这些系动词本身的含义相互有之间一定的差异,因此,具体“变”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促织》中“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中之“向隅”,课本注为:“面对墙角(哭泣).《说苑》: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后人用向隅,有时含有哭泣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知识浅薄,孤陋寡闻,不能认识有真才实学的人.对“泰山”有两种解释.其—,说泰山即山东  相似文献   

11.
在有关中国近代史的书刊报章中,“革命党”这个概念的使用十分频繁广泛。可是,由于辛亥革命前后,各种思想主张各异的团体、政党林立,反清阵营显得十分复杂,出现了一股打着革命旗号归附在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麾下的潮流,其中许多仅是徒具形式,或者旋生旋灭,根本不能统称为“革命党”。由于标准不一,概念不清,以至于现行的书籍论文中称谓混乱,给评价历史人物、研究和讲授历史事件带来麻烦。只有在严格意义上把握这个概念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含义,才能真正从众多的组织、团体和派别中区分出“革命”和“非革命”(“不革命”、“假革命”、“…  相似文献   

12.
公元二○○一年初,本班内爆发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三国争霸战。  相似文献   

13.
“见异思迁”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人人都知道这是个贬义词,是用来批评用心不专一,好高骛远的人。今天,我却想为“见异思迁”正名。“见异”如果是见到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可以去想办法得到它呢?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就人的本性来说,也是人人都希望有好的环境,得到好的东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得“思迂”,这有什么不对的呢?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看到了人家的许多好东西。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产品是我们所没有的,这就是“见异”,  相似文献   

14.
<正>余生也早,故而学生时代也就无缘领教今天盛行于各大中小学的所谓客观性试题标准化答案。还记得我们当学生那会儿,考试次数既不及现在这般频繁,试题类型更不如今天这样"花色品种"齐全。尤其是那些文科试卷,诸如语文,常常只是一则阅读加一篇作文了事;政史类考试也每每只是出几道大的论述题,由学生从中任选几道作答。教师阅卷,往往也颇具"民主意识",学生给出的答案只要不出常识性差错,凡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者,一般都能得到一个像样的分数。尤其是那些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者,即便略显稚拙或是语有偏颇,也大都能够  相似文献   

15.
英语里有好多词语虽然意思相同或相近,但它们在用法上却有很大差异。请先辨一辨下面每组词语,然后将它们填人正确的空白处(注意其相应形式):  相似文献   

16.
“人家”和“别人”是一对意义和用法相近的常用代词,并且它们多见于对话之中,当泛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且与“自己”相对时,“人家”大致相当于“别人”,两词可以互换。例如: (1)我不管人家怎么说,我只管做我自己想做的事。(巴金《春》) 上例的“人家”是可以用“别人”替换的。但是“人家”和“别人”还是有不同之处: 首先,当指代“其他的人、另外的人”,且不是强调与“自己”相对时,只能用“别人”而不能换成“人家”。例如:  相似文献   

17.
18.
“飞白”与“曲解”是两种积极的修辞格,但由于二者有相同之处,人们在认识上极易混淆,故有辨异的必要。请看下面六个例子:①(宝玉黛玉)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995年全国高考语文卷都出现了“逐渐、逐步”的辨析运用题。我们查《现代汉语词典》“逐渐”一目,可发现其中一个解释就是“逐步”,这是否就可以说凡能用“逐步”的地方都能用“逐渐”呢?回答是不可以,这是因为:1.就意义言,“逐渐”多指自然而然的变化,帆‘气候逐渐变暖,病情逐渐好转’(《现代汉语八百词》)。“逐步”多指人们通过实践活动而有步骤地促使事物发生变化,如“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十五大《党章·总纲》)。2就搭配关系言,“逐渐”除可修饰动词外,还可修饰形容词,“…  相似文献   

20.
翻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育人为本,注重个性,舒展学生天性,应当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注重学生个性自由发展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和趋势。西方教育就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重视个体间的差异和特长,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才能的发挥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美国有项研究表明,同龄人中只有10%左右的人有可能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而90%左右的人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社会上生活。硬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