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12月15日至16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广东省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协办,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在广东广播中心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广播改革20年”。在论坛上演讲的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的著名学者,也有来自全国各地业界的领导。会议回顾了从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成立以来,中国广播改革2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了“珠江模式”的核心价值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广播在新时期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2.
1986年12月15日开播的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在近十多年是一个被界中人反复谈论的话题。它的重要性,可谓“在中国广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走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导致了整个广播电视宣传模式的改革。”①“珠江模式”的巨大象征意义深植于广播人的心灵深处,谈论它就意味着体验共同的解放——它使广播突破了多年来文字传媒“有声版”运作的束缚,它仿佛传达了广播人和听众共同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并重,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同向荣最近,常有记者采访我,末了,总要问及中国广播发展的前景如何,广播会不会在将来被电视所替代,广播影视部在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方面有何良策……。现在,我可以郑重其事地再次回答诸位:广播电视并重,协调发展,共同繁荣,是我国...  相似文献   

4.
杨兴盛 《河北广播》2006,(C00):30-34
20年前的1986年12月15日,广东珠江经济电台的主持人,实时直播、大版块滚动播出等新颖形式,在全国广播界掀起了改革浪潮,近年来更是蓬勃发展。今年的12月15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与广东电台在广州举办“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来自全国广播电视界、学术界的领导和专家学者120多人齐聚一堂,共谋广播事业发展大计。本台台长杨兴盛应邀到会作了主题发言。本期全文刊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前,以主持人、大板块、双向交流、滚动播出为主要特征的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这是一个创举.“珠江模式”如一面旗帜,引领着中国广播改革创新的热潮.三十年来,业界、学界在回顾和思考中国广播发展历程的时候,无不把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作为重要的标志性事件.2016岁末,在广东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纪念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三十年系列活动上,来自全国广播电视业界、学界的同仁交流了中国广播近三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经验,探讨了中国广播今后的发展方向、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大板块、直播化"的"珠江模式"的成功不仅仅表现在广东广播与境外广播竞争中所取得的胜利,更主要地表现在引领中国广播的全面改革.而且,"珠江模式"的创新精神一直沉浸在中国广播不断开拓、锐意进取的血脉里,成为其勇往直前、追求梦想的强大动力.因此,"珠江模式"不仅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在新媒体时代的今天,也具有启示意...  相似文献   

7.
孙家正部长强调:广播电视并重、协调发展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孙家正在纪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建5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广播是一种传播异常迅捷、影响极其广泛的媒体。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当前要充分发挥广播的独特优势和功能,使广播电视并重、...  相似文献   

8.
频率专业化--广播与时俱进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珠江模式“在改革开放加速推进,社会生活急剧变革,香港广播咄咄逼人的形势中诞生,不仅振兴了广东广播,推动了中国广播改革,而且更加昭示我们:广播必须与时代同步,与时代俱进。  相似文献   

9.
珠江台的创建在我国广播电视改革史上的重要意义罗弘道10年前,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以下简称“珠江台”)的创建和一系列改革,突破了我国广播的传统模式,对后来全国广播电视改革的路子影响至广至深。我国广播电视改革始于80年代初,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7年的历史。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综述区念中“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1996年9月17日至19日在广州举行。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东省广播电视学会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这次会议是在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建台10周年的时候召开的。会议的宗旨是:以...  相似文献   

11.
产业化发展.是中国广播影视深化改革在理论、政策上的重大突破.它将对广播电视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广播电视业发生量和质的巨变.中国将出现全新的广播电视运营模式——产业化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广播的定位问题实际上贯穿着中国城市广播改革的始终。城市广播改革中出现的系列化、专业化、对象化趋势,实际上已经昭示了我国城市广播发展的方向。一、系列化、专业化、对象化是我国十几年广播改革历史的经验总结1986年12月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和一系列改革,标志着我国广播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以珠江经济台为契机的“珠江模式”,其实质就是系列化、专业化、对象化的早期试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定了听众是广播的主人的地位。这为广播走向系列化、专业化和对象化创造了条件。听众的需要就是广播的需要,系列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广播事业的改革从so年代中期出现以珠江经济电台为代表的“珠江模式”以来,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是新中国广播史上发展最快的十年。以“珠江模式”为代表的广播改革,曾经是我国广播史上电台业务改革的一次成功的实践。作为广播改革的发端,功不可没。但是.“珠江模式”由于历史的局限,本质上没有突破广播业务改革的范围,仍主要停留在电台内部业务改革的层面,尚未触及管理体制深层的改革。近几年来.广播界面临的新问题是:怎样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与甘共传统的广钱管技体制澜湖不同的崭新广播管理体制?怎样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泰和县广播电视事业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基本形成了广播与电视并重、有线与无线并举、软件与硬件齐上,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1999年,我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85%,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全县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繁荣,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化生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事业建设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在全省“创三好”台站活动中,  相似文献   

15.
刘明俊 《新闻窗》2009,(6):19-21
当前,中国广播正面临重大变局,其形势不亚于1986年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诞生所引发的长达十余年的冲击震撼。此次变局,以“类型化电台”改革为发端,其锋芒所向,势如破竹,在全国广播界掀起了一场改革的浪潮。业内人士称,如果说1986年广东珠江经济广播电台所引发的是由传统的综合性广播向专业性广播变革的第一次浪潮;  相似文献   

16.
自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以来,中国广播改革走过了25年。今天,在新媒体的迅猛冲击下,广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1年12月15日,第三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25周年高端论坛在广州召开,此次会议是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暨南大学、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主办。近百名来自国内广播媒体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就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发展战略进行了充分研讨。  相似文献   

17.
自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以来,中国广播改革走过了二十五年。二十五年中,中国广播锐意革新,在借鉴国内外广播电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广播的发展战略。2011年12月15日,第三届全国广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广播改革二十五周年高端论坛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暨南大学、广东人民广播电台主办,近百名来自国内各新闻院校和媒体机构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呼唤着广东广播龟视的改革——广东视听事业在改革中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岭南特色”——“人民群众是广播电视的主人”的主体意识的确立,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为岭南多层次受众服务”观念,“与受众平等交流、请受众参与节目”观念,讲时效、重信息观念和娱乐、服务观念,构成了“岭南特色”的轮廓——具有“岭南特色”的广东广播电视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在赢得受众,珠江经济台的改革成功就是一个例证——从岭南视听改革的实践探索规律,人们期待着系统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广播电视理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广播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历程中,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创造的“珠江模式”曾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为纪念广东人民广播创建50周年,广东电台编辑出版了《横空出世———广播“珠江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该书集中了我国广播界专家、学者和第一线的广播工作者对“珠江模式”的研究成果,也记录了一代代广播人奋斗的足迹。该书共分12章:广播“珠江模式”概述;“珠江模式”的意义及其历史地位;以新闻为骨架;主持人与“大板块”;直播在振兴广播中的作用;电话与听众参与;节目特色;系列台建设满足多方面需要;对外交流合作开新…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2月15日清晨5点整,当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两位主持人高声朗诵着珠江台的呼号“珠江通四海,经济第一台”的时候,他们或许未曾料到,中国广播事业将就此揭开崭新的一幕,中国广播改革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1996年9月17日至19日,当一群广播界人士汇集在珠江之滨、五羊城下,召开“中国广播改革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回顾总结广播改革十年所走过的道路时,他们有理由为十年改革的辉煌成就而骄傲。如果说,当年珠江台的改革还属于自发行为的话,那么,而今的理论研讨和学术界定就使之成为自觉。以“珠江模式”为代表的广播改革,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理论,开创21世纪的广播新格局,提供了丰厚而又生动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