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情感与数学教学情感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它的内涵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包括着人们极其多样的心理生活领域,我们称之为情感领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重新认识情感教育的地位和作朋.是非常迫切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班级读书会是指导学生们进行广泛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兴盛的一种学习形式。只是这样一种课程形态常常应用在语文学课内.难道我们的数学课堂只应该讲授教科书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定然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教与学也离不开阅读。而通过组织数学班级读书会.能够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积极地传播数学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互相依赖,相互促使互相发展,因此,数学的教学是离不开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的产生是从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得来的。数学教学也不能脱离实际。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这堂课的教学是否成功,都取决于教师能不能将这一节课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更好地结合。如果理论得到现实生活的证明,不仅吸引  相似文献   

4.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它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为学生学习知识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要极具挑战性且富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探究数学学习的欲望。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面向现实,结合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的情境作为学习的情境,使直接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支撑,这样学生  相似文献   

5.
对于智障儿童来说,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应该定位在提高他们最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上,让他们初步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最基本的数学问题。因此智障儿童的数学学习必须面向现实生活。我们数学教学的策略也应朝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方向而展开,努力实现数学教学的综合化、生活化和实践化,实现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零距离”。  相似文献   

6.
张奠宙 《数学教学》2010,(7):F0004-F0004
近来有机会参加一个“语数外”教学共同规律的研讨会,颇有感触.确实,数学也是语言,科学的语言.因此学习母语、外语和数学,一定会有许多相似的规律.我们应该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审视数学教学.母语和外语教学都要关注语言本身的基础性和语言运用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教学提出四项课程理念,其中第四点是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我们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该涉及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教学中要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选择这样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有兴趣,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也会更深入.  相似文献   

8.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然而现实的教学成果有时却差强人意,我们对于情境的创设应该何去何从?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动平台——情境,就不仅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宜于学习的场景,而且还应该提供一个能够原创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9.
袁松 《黑河教育》2013,(12):44-44
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数学生活化将使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连接。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陆端顺 《考试周刊》2011,(76):82-82
当前,由于受初中数学新教材和教学大纲的制约,一些现实生活中最为鲜活、最具时代特征的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仅让初中生体会不到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不能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激情.更加认识不到现实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和问题。因此,把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有机整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学要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力度,且这已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现在的教学工作中,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有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数学生活化的内涵和外延,无法准确处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部分教师对生活中的数学不够重视,无法使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积极有效的运用。因此,我们应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魅力课堂。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怪现象:学生掌握了足够的数学知识,却无法解决生活中一些浅显的实际问题.这就启示我们:数学不能与生活实际脱节,教师应该搭建联系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只有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的,学生也才会更有兴趣而自觉主动地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的基础差,缺乏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做过的问题一做还错.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方法没有理解到位.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理解的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数学理解学习的情况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听讲、模仿和机械训练.学生一时记住了概念、公式、定理,但不知其来龙去脉,时间长了,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所学习的知识都是源自于生活之中,因此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但是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更多地联系生活,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严重脱离是数学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如今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要根源。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追求理想的教学状态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在新课标体系下,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数学学习思维和教学心态去引领学生形成新型的研究型学习氛围,努力实现“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文化氛围.根据教材特点,围绕某个专题,让学生用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体验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这样的探究,着力于学生的学,目标指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的培养.探究应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  相似文献   

16.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教学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行为。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创设和维护良好、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维,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相似文献   

17.
“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是指数学应能适应学生十性发展的要求.并有益于启迪思维.开发智力.特别是当前新课程的改革与实验过程中.更应加以重视.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有价值的数学应当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接触、了解和掌握。在教学时,尽量选用那些和学生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兴趣和信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让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得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真正做到化繁为简、变抽象为直观。  相似文献   

19.
数学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不是照本教“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进教材,使数学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教材及现实生活有关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课不是以前那样的“枯燥、单调和乏味”,而是现在这样“有趣、新奇、刺激、有用和迷恋”。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教学艺术,千方百计创设优美、悬念、疑惑、幽默、惊奇、欣喜、陌生、熟悉的情景,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习数学的欲望。乐于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进一步提出,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于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小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