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应用HPLC法对商洛四县(区)不同季节人工栽培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丹参在不同季节,不同栽培基质中丹参酮ⅡA含量不同.9月底绝大部分药材含量已经达到药典要求.本研究为商洛丹参规范化栽培管理及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提供参考.对药源基地药材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HPLC监测不同药源基地丹参酮ⅡA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HPLC法对商洛四县(区)不同季节人工栽培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丹参在不同季节,不同栽培基质中丹参酮ⅡA含量不同.9月底绝大部分药材含量已经达到药典要求.本研究为商洛丹参规范化栽培管理及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提供参考.对药源基地药材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干燥方法对中药材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中药材丹参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制订丹参药材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新采挖的鲜丹参随机等分为四组,分别采用晒干、阴干、50℃烘干、100℃烘干四种方法进行干燥,以丹参酮ⅡA及丹酚酸B为指标,分别测定其有效成分含量.结果晒干组样品丹参酮ⅡA含量为0.24%、丹酚酸B含量为4.41%;阴干组样品丹参酮ⅡA含量为0.27%、丹酚酸B含量为4.36%;50℃烘干组样品丹参酮ⅡA含量为0.32%、丹酚酸B含量为3.12%;100℃烘干组样品丹参酮ⅡA含量为0.52%、未检出丹酚酸B.结论生产中丹参药材干燥以阴干法为好.  相似文献   

4.
加工方法对丹参饮片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不同加工方法对丹参饮片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丹参饮片最佳加工方法.方法随机选取三批丹参原药材采用不同切制方法进行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浸润后切片水溶性成分丹参素损失最大,干切片酯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损失最大.结论丹参饮片最佳加工方法应为水洗后切片.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丹参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丹参Ⅰ、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等4种脂溶性成分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流动相、最佳波长等操作因素对含量测定的影响.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mmx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am,流速为0.9 mL·min-1.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线性关系良好,说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丹参根中有效成份的分布规律,将丹参根的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丹参根皮部丹参素含量为1.65%,丹参酮ⅡA含量为0.34%;木质部丹参素含量为1.26%,丹参酮ⅡA含量为0.056%.因此可以确定丹参根中有效成份主要分布在皮部.  相似文献   

7.
丹参根中丹参酮ⅡA及丹参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丹参根中有效成份的分布规律,将丹参根的皮部与木质部分离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丹参根皮部丹参素含量为1.65%,丹参酮ⅡA含量为0.34%;木质部丹参素含量为1.26%,丹参酮ⅡA含量为0.056%.因此可以确定丹参根中有效成份主要分布在皮部。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采用工业甲醇、乙醇两种有机溶剂,对丹参中丹参酮进行提取,并利用薄层层析法对丹参酮的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进行分离与鉴定.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得率较高,分离效果好,适合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丹参具有抗氧化、抗凝血、抗肿瘤等作用,含有多种有效成分,目前国内外对丹参单体的研究已较为深入,利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学技术对单体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作用靶点进行研究的报道也较为多见。丹参有效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的丹酚酸类,该文将对丹参脂溶性有效单体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有效单体丹酚酸A的近期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丹参酮Ⅱ_A的药理作用及治疗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酮ⅡA是丹参中有效成分的一种,是发挥其药理活性的基础。丹参酮ⅡA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降低血小板聚集等功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抗肿瘤、抗氧化、抗炎以及抗菌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也扩大了丹参酮ⅡA的应用范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对丹参酮ⅡA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情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正交试验的条件,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丹参酮ⅡA提取的最优条件,分别讨论了浸泡时间、回流时间、乙醇浓度和乙醇用量对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出了用乙醇热回流法提取丹参酮ⅡA最优方案:即以12倍量95%乙醇浸泡丹参原料24小时后,热回流两次,每次30分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丹参酮ⅡA的收率为25.6%。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状元深海龙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C18柱(4.0×250mm,5μm),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结果: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为0.06~0.18mg/ml;丹参酮ⅡA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1.08%(n=5).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状元深海龙酒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C18柱(4.0×250 mm,5 μm),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 nm.结果: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为0.06~0.18 mg/ml;丹参酮ⅡA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1.08%(n=5).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不同丹参种质生物学性状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8个不同来源的丹参种质生物学性状、产量性状及药效成分含量进行研究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8个丹参种质在株高、冠幅、茎、叶、花冠颜色,以及根部性状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可根据这些特征和差异区别鉴定不同的丹参种质;8个丹参种质中的南丹参和商洛丹参最适宜在陕西商洛地区推广种植,甘西鼠尾和山东白花丹参可以作为搭配品种,其他品系不适宜在该地区种植.但三叶丹参是一个高抗根结线虫病的种源,可以作为抗病育种材料利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片中丹参酮Ⅱ_A含量.采用HypersilODS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82:水1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0nm.测得丹参酮Ⅱ_A在0.46-2.8μg内线性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0.517%.本法为该药的生产提供了一种可行、快捷、准确、稳定质量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用大豆卵磷脂作为载体,以丹参酮ⅡA作为模型药.分别采用冻融法、逆相蒸发法、超声-匀浆-冷冻干燥法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脂质体.采用透射电镜测试脂质体的粒径,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试平均粒径及粒度分布.结论:用超声-匀浆-冷冻干燥法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脂质体的方法简易可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商洛人工种植半夏(旱半夏)与主产地药材(四川长乐半夏)进行了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方面的比较,结果显示商洛人工种植半夏的质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8.
《商洛学院学报》2005,19(Z1):50
中国中医研究院商洛中药材G A P(G oodA griculture Practice)科研工程中心于2004年8月30日正式在商洛师专挂牌成立,该中心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和商洛市人民政府主管,以商洛师专为依托并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商洛市农科所、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陕西香菊制药有限公司等其它省内和市内有关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共同组建的科研开发实体,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中药材G A P科研工程中心。中心以GA P研究与开发为重点,主要对商洛大宗、道地中药材资源进行普查、品种选育、环境监测、优种快繁、规范化栽培…  相似文献   

19.
用薄层色谱法、水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对野生与栽培金铁锁的质量进行了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野生与栽培金铁锁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水分和浸出物含量基本一致.野生与栽培的金铁锁药材内在质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促进商洛中药材产业化升级,实现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方法经过对商洛中药材产业跟踪考察、市场调研和收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综合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商洛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普遍存在规模小、效益低、产业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现状与问题.结论要使该产业有更大的发展,应重点从发挥当地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规范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就地消化能力、树立自主品牌、培育完善中药材交易市场等方面加大力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