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着重对神经递质和调质等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5-HT、DA、胆碱和乙酰胆碱、氨基酸类递质是引起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物质。研究结果显示,5-HT是影响中枢系统疲劳的抑制性递质,但它的影响效果与训练强度和部位有关;脑中多巴胺可能通过抑制了5-HT的合成与代谢,从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发生;服用胆碱饮料能推迟疲劳的发生,但影响机制尚待研究;具有兴奋性作用的氨基酸类递质主要有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抑制性作用的有r-氨基丁酸。属神经调质类的氨和细胞素的增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疲劳。  相似文献   

2.
阐述“中枢疲劳”的假设,就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复方健脑益智类中药、复方补肾类中药、益气活血类中药和某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等问题综述,并就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认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应注意以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①从中医理论方面丰富“中枢疲劳”的假设:②探索中医药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途径;③进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药物筛选;④建立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阐述"中枢疲劳"的假设,就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以及复方健脑益智类中药、复方补肾类中药、益气活血类中药和某些单味中药和中药单体有效成分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等问题综述,并就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认为,今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应注意以下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①从中医理论方面丰富"中枢疲劳"的假设;②探索中医药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途径;③进行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药物筛选;④建立推迟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枢疲劳”假设与运动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中药对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运用中医药推迟、消除运动性中枢疲劳3个方面的研究展望,就中医药、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有关问题试作综述。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外周机制与中枢机制.影响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的因素很多,文章重点阐述了不同运动状态下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与中枢疲劳、环境温度及运动对中枢机能的影响,以及营养补充促进中枢疲劳恢复的作用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可使脑内TGF-β增加,产生疲劳感觉,抑制自发性活动行为,所以推测TGF-β与中枢疲劳密切相关,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主要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对TGF-β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永梅 《体育科研》2012,33(3):78-81
运动性中枢疲劳已成为科研人员研究的一个热点。随着神经生物学新技术的发展,运动性中枢疲劳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关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敏感性物质,与运动性中枢疲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5-羟色胺、多巴胺、γ-氨基丁酸与运动性中枢疲劳之间的关系及其疲劳消除方法,以期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消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换鸽 《精武》2012,(4):18-20
有关运动性中枢疲劳的机制是近年来疲劳研究的热点,随着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理解的不断深入,对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的研究也在加深。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相关的氨基酸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旨在为运动性中枢疲劳的生化机制及其消除的生化手段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神经递质和调质对运动性中枢疲劳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瑾彦 《体育学刊》2002,9(6):134-137
肌肉疲劳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运动性中枢(CNS)疲劳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提出了几种解释中枢疲劳的生物机制,其中涉及到了一些中枢神经递质和调质,就此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中枢疲劳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资料表明:一些特殊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CNS)发送和维持足够的神经冲动,成为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另外,运动时CNS产生的神经递质、调质、神经激素:如5-羟色胺、多巴胺、氨类等物质,也是运动性中枢疲劳产生的敏感物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饮料在体育运动中抗疲劳功效及价值。主要结论:功能性饮料能够短时高效的补充能量和抗疲劳,滥用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异常。茶饮可通过胶原蛋白合成加速运动损伤中组织创口愈合,茶饮中咖啡碱可引起中枢神经兴奋、增大肌肉张力、消除疲劳。鲜榨果蔬饮料能及时补充运动后人体所需各种微量元素,促进胃肠道蠕动,具有改善疲劳抗氧化等功效。矿物质饮料提供运动时人体所需矿物质元素,改善运动时人体内环境平衡,具有镇痛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及增强身体素质,消除疲劳等作用。运动后饮用碳酸饮料会引发腹胀,易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心悸、疲乏等困意感,存在引发骨质酥松症,增加运动中骨折的风险。含有乳清蛋白的乳饮料有助于提高机体能量,帮助重建受损的肌纤维,可延缓中枢神经系统疲劳,更好地提升运动耐力和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12.
宋亚军  马伟  郝梅 《体育科学》2004,24(7):25-27
采用实验法,探讨一次性长时间运动后及恢复期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变化以及中药对其调节性作用。研究结论:急性耐力运动后大鼠端脑iNOS活性显著性增高、cNOS显著性降低,而NO水平的过量提高可能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这可能是急性耐力运动引发运动性中枢疲劳的重要原因;急性耐力运动后20h恢复期,大鼠端脑NO及其合成酶系的变化趋势与病理性脑损伤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急性耐力运动中脑组织L-精氨酸分解代谢加速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有关;中药营养补充对减缓急性耐力运动中NO过量增高、保护脑组织、推迟中枢疲劳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糖的补充对大负荷训练大鼠血清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及其生理学意义,通过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大负荷运动训练,并在每次训练后即时补充葡萄糖,测定血清氨基酸的含量。结果发现,在8周的大负荷训练后,大鼠血清Val、Ile、Leu、Thr、Met、Phe、Gln和Arg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大负荷训练组大鼠血清Trp含量虽无显著性降低,但由于BCAA的显著下降,从而使Trp/BCAA显著升高。大负荷训练后即时补充葡萄糖,血清Val、Ile、Ser、Thr、Met、Phe、Lys含量均显著高于大负荷训练组,而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与大负荷训练组相比,虽然血清Trp含量有所上升,但由于BCAA的显著升高,Trp/BCAA显著降低。从而说明,长期进行大负荷的运动训练所引起的运动性疲劳不能及时消除,造成疲劳的慢性积累,最终可能导致过度训练的发生。而大负荷运动后即时补充糖有利于防止中枢性疲劳的发生,并可促进中枢性疲劳的即时恢复,对预防过度训练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已有大量实验表明,左旋肉碱、泛酸、支链氨基酸、辅酶Q10等营养素对于运动疲劳有延缓作用,作为强有力的运动营养补剂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体育锻炼和抗运动性疲劳当中。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的变化特征进行综述,并且针对不同机制合理使用补给做出阐释和说明,旨在为运动训练水平的提升和大众健身能力的提高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It is clear that the cause of fatigue is complex, influenced by events occurring in both the periphery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ork conducted over the last 20 years has focused on the role of brain serotonin and catecholamin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tigue, and the possibility that manipulation of neurotransmitter precursors may delay the onset of fatigue. While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and tyrosine ingestion can influence perceived exertion and some measures of mental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several apparently well-controlled laboratory studies have not demonstrated a positive effect on exercise capacity or performance under temperate conditions. As football is highly reliant upon the successful execution of motor skills and tactics, the possibility that amino acid ingestion may help to attenuate a loss in cognitive function during the later stages of a game would be desirable, even in the absence of no apparent benefit to physical performance. There are several reports of enhanced performance of high-intensity intermittent exercise with carbohydrate ingestion, but at present it is difficult to separate the peripheral effects from any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e possibility that changes in central neurotransmission play a role in the aetiology of fatigue when exercise is performed in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s has recently been examined, although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in relation to the pattern of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football has yet to b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及消除疲劳的特殊营养补充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糖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与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通过补糖,不仅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运动训练中糖原合成与运动的关系,糖原耗竭对机体的影响,总结出运动训练的膳食补糖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热条件下运动负荷对脑的生理功能及代谢的影响及其与疲劳的关系做了分析研究与综述。体核温度过高会对肌肉运动能力造成损害,这与中枢疲劳有关。体温过高导致脑循环效率下降和热潴留,脑氧代谢略微升高。而脑内乳酸的释放并不受影响。中枢疲劳反应和机体运动能力的下降可能是防止机体体核温度和脑温过高的“安全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