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高校征兵工作面临着大学生参军入伍积极性不高和入伍动机功利化的困境,其原因有社会大环境负面影响、大学生自身因素、征兵宣传不够和征兵政策缺乏一定吸引力等;为解决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困境,需要做好营造尊军拥军爱军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创新征兵宣传工作思路和形式,完善和改进大学生征兵工作运行机制,拓宽大学生士兵在部队的发展空间,积极落实大学生参军入伍的各项优惠政策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
兵役法的新修改对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准确把握兵役法修改对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扎实推进大学生国防教育创新发展。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服兵役的法律责任,通过有效的高校国防教育创造有利于大学生踊跃参军入伍的良好条件;要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质量,切实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兵员;要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制度机制,真正把新修改的兵役法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征兵制度的完善及政策的推进,大学生士兵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2020年起,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大学生参军指导政策和落地实施办法,优先征集应届毕业生参军入伍。以上海市为例,根据上海市征兵办公室的公开数据,在2022年上半年上海市征集的新兵中,首批起运的大学毕业生达56.4%,创历史新高。根据新时代征兵工作的形势变化,文章从高职(专科)学校的视角出发,顺应新形势进行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期对兵员管理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实现高校武装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当前迫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压力,我国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应急措施。但从理论和现实情况看,应修改我国《兵役法》,使大学生服现役成为明确的法律规定,成为长远的、稳定的法律制度。这不仅可以落实宪法和兵役法规定的服兵役之基本义务,还有助于对大学生的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5.
当前征兵机制尚未健全、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国防意识不足等问题,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的主要原因。从"强军梦"视角下,针对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分别通过完善征兵机制、构建综合服务平台,重视国防教育、提高学生入伍意识,做好准备工作、加强征兵工作宣传等路径,提出了增强在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调动广大学生参军入伍的积极性,确保征兵工作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6.
近代兵役制度孕育于清代八旗、绿营世袭制。湘军是在绿营腐败不能作战的背景下组建的,标志着中国近代兵役制度进入初创期;袁世凯编练的新军,是兵役制度的确立期;中华民国时期是其发展期,分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两个阶段,仍沿用募兵制;1933年的《兵役法》体现了兵役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22):139-140
近年来,高校学生征兵难成为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以针对高校学生及家长的数据调研结果为基础,分析了父母对子女参军的支持度影响因素及高校学生本人参军入伍积极性影响因素,并从创新征兵宣传和完善政策驱动两个方面对促进大学生入伍的现实路径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军入伍积极性不高和入伍动机功利化的问题,采用实践调研和理论结合实际等方法,从社会环境、大学生国防意识等角度,具体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促进高校征兵工作顺利开展的对策,即:为高校征兵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高校征兵工作运行机制等,对于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征兵工作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要转型(一)国家出台"复退伍军人就业新规"。2011年10月,我国新《兵役法》、《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第十八条明确提出:义务兵和服现役不满12年的士官退出现役的,由人民政府扶持自主就业。新入伍义务兵复员后不再安排就业,因此,洛阳职工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将缺失复员退伍军人岗前培训业务,从事复员退伍军人培训的教师将面临"失业"困局。因此,为适应这一政策和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大后方建立与实施了较为完备的兵役制度。作为抗战建国后方基地的四川,即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兵役制度和征兵体系,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国民党正面战场提供了大量的兵员,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四川征兵制度的实施和宣传,增强了四川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同时,抗战时期四川兵役制度弊窦丛生,各级兵役人员借征兵之机?索中饱、估拉壮丁等,甚至导致农民暴动。  相似文献   

11.
正9月13日下午,学校在石化厅举行了2021年秋季入伍大学生士兵欢送会。学校党委书记周兴中,学校党委委员、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兰炜,学生工作部(武装部)、团委、保卫处负责人,各学院党总书记、征兵工作专干、秋季入伍大学生士兵及学生代表共120人参加了欢送会。欢送会上,学校党委武装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2021年学校征兵工作情况,兰炜宣读了秋季入伍大学生士兵名单。与会领导向入伍大学生士兵佩戴红花并颁发纪念品。丁红玉同学代表入伍大学生代表决心,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南大学按照保障有力、措施到位的思路开展大学生参军入伍工作,遴选和输送政治立场坚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到部队,取得了一定成效。健全机制,夯实征兵工作基础。一是成立征兵工作领导小组,主管武装工作的校领导担任组长,学工、研工、教学、宣传、人事等部门负责人和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征兵工作办公室,挂靠人民武装部,配备专职人武工  相似文献   

13.
一、新闻媒体在大学生就业宣传上形成反差大部分主流新闻媒体凭借自身优势,以舆论引导、内容策划、活动组织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贯彻实施。教育部在连续多年作出就业形势严峻的判断后,再次发出了“大学生就业更加严峻”的重要提示。在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渐显露之后,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民生难题。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为首的中央媒体,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视频会议上直言:2010年我国的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承载着太多沉重的希望,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其顺利就业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提升其就业能力的重要法宝,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就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学生的群体迅速膨胀,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成为困扰社会的难题。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合法权益可能会受到不同的侵害。而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又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再加上我国在就业方面的配套机制仍有待完备。因此,提高企业和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完善就业法律法规,才是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喆 《教育教学论坛》2012,(21):107-108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来临,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缓解大学生群体就业矛盾的一项重要选择,备受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与过非正规就业方式的14位大学毕业生深入访谈,围绕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从"体面就业"的角度提出非正规就业大学生群体社会正式支持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对大学生的全面扩招,国家逐渐取消了为大学生统一分配工作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在这个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农村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占据较大比重的特殊群体,其就业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就业观念,有效缓解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成为现阶段社会各界及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重点.本文即结合农村大学生的特点,以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对农村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窦丽华 《考试周刊》2012,(75):149-1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和《振兴教育行动实施纲要》等相关法律文件都明文规定。开展大学生军事训练是每个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履行的义务和责任。本文基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大学生军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我院大学生军训质量的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归纳了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六种类型,提出了高校就业服务与指导方面存在三大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五种做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服务与指导的对策办法。  相似文献   

20.
试论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晴  徐铮 《考试周刊》2011,(32):192-19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从精英型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高校中出现了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就业环境及自身素质等原因而造成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主要类型、特征和形成原因,提出了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开展预防性的职业指导、实施系统和持久的个性化支持、重视职业测评和就业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以及努力开拓就业市场、广开就业渠道等方式来促进他们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