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通史研究与编纂呈现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体系,一是放弃这种体系,或重构中国通史新体系,或编纂中国通史新著。但究其目标,都是旨在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历史体系。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内容十分广泛,头绪多,线索多。要了解过去的事情,千头万绪抓什么?自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历史的主千,这是至关重要的。“五要素”学习法就是要抓住五个方面的东西: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 历史上无论什么错综复杂的事件,都离不开上面的五要素,因为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有一定的历史人物情况下发生的(我们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也都或大或小对当时和以后的历史发生着作用与影响。“五要素”正是事物发展的正常法规,普遍法则。 “五要素”学习法,可按宏…  相似文献   

3.
范澜第一次以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揭示出中国历史上各民族联系日益紧密和民族融合逐渐加强的趋势,开创了通史中大规模记载少数民族历史的先,为今天的民族史研究,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简明中国通史》时间跨度大(自元谋人到新中国建立),内容多(囊括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大部),范围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对自考生的学习有较大难度,如果在自学过程中没有恰当的方法要想通过考试确非易事。为帮助考生学好《简明中国通史》,顺利通过自学考试,本文就自学该门课程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把握中国通史的基本线索《简明中国通史》的内容从总体上包括四种社会形态的历史,即原始社会的历史,含教材一、二章;奴隶社会的历史,含教材三、四、五章;封建社会的历史,含教材六———十一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相似文献   

5.
白寿彝先生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于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沿革流变之中探索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它高度重视各族人民的历史创造,把中国历史真正写成多民族的历史;它以唯物史观透视中国历史的全过程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它高度重视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给人物传记应有的地位。这部巨将错综复杂的中国历史融于一体,体现了当代中国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历史知识的常识化是历史研究同现实生活发生关联的重要途径之一。白寿彝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参与了近两代中国人的历史常识建构,书中形成了三大历史观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格局、以阶级斗争为动力的历史发展观,前两点已经成为了构成现代中国人历史常识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对《纲要》的分析,可以发现历史知识的常识化是学术研究和社会、作者和读者之间互动选择的过程和结果,而历史知识的情节化及其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在常识化的过程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1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2 .本课程复习指要是依据《中国通史》(上)、(下)教材编写的,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教材使用林丙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通史》。学习参考书有林丙义主编的《中国通史课程学习指导书》。3.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了解与掌握,使其能够知道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历史内容。因此考试按照点面结合的原则,对所学内容既要全面了解,又要重点掌握。4 .本课程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按百分制计,共有四次作业,成绩平均值按1 …  相似文献   

8.
《广东第二课堂》2007,(6):44-44
读史可以知兴衰,获借鉴,长知识,明事理。《中国通史故事》从浩繁的中国历史著作中撷取精华,书中一个个篇幅不长的历史故事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贯穿起来,涵盖了古代历史、文化、科技和社会等各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通史简编>是我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古代历史的著作,范文澜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大大发展了"通"的意识,对通史编撰提出新的要求.范文澜在长期的通史研究工作中,总结出通史编撰的"直通"、"旁通"、"会通"原则,对今天的通史编撰仍然具有极其宝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小伦 《河南教育》2013,(12):36-37
历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社会与个人都有巨大的价值。在高校中,除历史专业外,非史学专业也应立足学科基础,灵活开设历史课程,并采用多样有效的传授历史知识及思维的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11.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材是一部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教材,面向全国各高校历史学科的学生所编写。与其它中国史学史著作相比,这部教材有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发达的科技、民族气节、维护统一、革命斗争传统等八个方面,挖掘了富含在《中国古代史》学科中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探讨了《中国古代史》学科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史是历史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将山西区域史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既符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学科性质,也能有效摆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困境,从而提高教学实效。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山西区域史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是在引入的过程中要注意与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相一致,要把握引入内容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哲学史作为一门极具传统底蕴的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普遍共识。建立在科学重释教学内容和正确领会素质教育目标的双重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改革,无疑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应于当代关系性思维方式,中国哲学史的教学方法改革应以"在中国的哲学史"与"中国哲学的史"、哲学方法与史学方法、宏观叙事法与微观分析法的统一为祈向。  相似文献   

15.
台湾著名爱国历史学家连横从小就以著台湾史为己任。他虽身处日本殖民统治的环境中,但却始终坚持信念,孜孜不倦,用十多年的时间著成台湾史学巨著《台湾通史》。《台湾通史》是连横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与艰辛付出,也寄寓着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文章从《台湾通史》的写作动因、写作过程两方面对《台湾通史》的写作进行了考察,并就《台湾通史》的成就及连横撰述《台湾通史》的艰辛付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选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是中国历史研究的基础,打好基础特别重要,要有长期的化积淀,现在有些历史专业的学生对选认识不足,有的读不懂言写的古籍,不知阅读的相关知识.本针对这些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建设有中国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张,强调不要照搬、照抄外国的理论,而要重视民族的史学遗产,要切合中国的历史实际。在他所主编的《中国通史·导论卷》中,他提出了诸多适合中国情况的理论创见,并尝试运用史学文献的资料阐述理论问题,这对促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中国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学史”是中国美学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据本文统计,自1980—2004年间,中国大陆共发表2546篇研究中国美学史的学术论文。通过对它们进行科学的统计、分类,用图表的方式加以分析,展示了25年来中国大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整体状况、基本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修辞史》的出版,填补了国内修辞学界在汉语修辞史成规模研究上的空白,线条性地勾勒了汉语修辞活动的发展脉络。该著无论是对史料的采录还是在具体论证上都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对悠久的汉语修辞史作进一步的准确描述和精当分析做了扎实的拓荒尝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