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博客具有自由、开放、共享的特性,它尊重每个人的存在价值,不封闭,可以无障碍地沟通,信息和思想可以共享。基于这些特点,每个人都积极开博客。但是,名人和草根写博客的目的和内容并不一样。本文就从写作目的、内容特色和互动性三方面,对名人博客与草根博客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李晓明  刘峰 《新闻传播》2009,(11):128-128
博客在发展中具备了新闻化特征 “博客教父”方兴东认为博客最大的三个特点是个人性、即时性和开放性。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天然的与新闻报道结下了不解之缘。博客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写作、编辑、设计乃至出版自己的新闻产品。  相似文献   

3.
博客文化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博客,是英文“Blog”或“Weblog”的中文翻译,本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各有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来看,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无论是在博客发源地美国,还是在中国本土,博客都是一个新生事物。随着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博客不仅更新着网络传播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几年间,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不仅网民数量突破2.5亿,成为世界第一,而且互联网功能不断创新,为社会成功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民意自由表达平台。用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和DV武装起来的年轻主力网民,在博客、播客、论坛、MSN、QQ等即时通讯和短信等虚拟网络平台上积极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话题的看法,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位记者、都是一位评论员。每个论坛都是一份杂志,每个博客都是一份个人出版物。  相似文献   

5.
博客(blog)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写作、编辑、设计和出版他自己的新闻产品(即博客网站),并被数以百万计的人阅读和品头论足。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如此众多的(至少数以十万计)热惰的局外人向职业新闻界发起如此凶猛的冲击。这些业余新闻工作者正在做一些让人兴奋的事情。他们中的许多人以各种方式与读者建  相似文献   

6.
微博是博客的一种发展形式,之所以"微",其一是因为用户发布的信息通常限定在140个字符之内,140个字符正好是一条短信的容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身边发生的新鲜事、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通过手机或互联网发布出去;其二是因为上至高官、明星,下至普通市民,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信息的记录和传播过程中,每个微小的事件都有可能在微博上得以传播.  相似文献   

7.
从某教授状告博客网一案的尘埃落定到博客写手状告网民的“博客告博客”案和某公司状告前员工博客案,再到前一阶段国内媒体关于“博客实名制”的争论,博客给人的印象总是纠纷不断、各执一词的乱象。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些纷争的缘起,其实都是博客写作“公”与“私”的纠缠不清,而这种纠缠不清恰恰是博客特有的属性。  相似文献   

8.
名人博客塑造的媒介文化奇观——兼谈网络自由的幻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亚楠 《新闻记者》2006,(12):48-49
2006年9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就在这欣欣向荣的博客群中,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文化现象——名人博客的兴起。本文将就名人博客所塑造出的媒介奇观进行剖析,对博客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向明 《新闻前哨》2006,(2):107-108
网络的新宠儿——播客 每个人都可以当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软件免费下载播客提供的节目,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这种被称为广播下一代的“播客”,一夜间成了继博客和RSS后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据美国研究机构的最新统计,目前美国已有84万人在使用播客,预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5600万。  相似文献   

10.
正自媒体的版权法律风险防范,是当下自媒体发展过程中亟须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媒体作为作品传播的新形式,与传统媒体一样,也涉及版权的风险问题。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作者,都可能是著作权人。我们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字作品、美术作品、拍摄的照片、演唱的歌曲、自己录制的有声读物等,通过这些自媒体传播出去之后,都可能被他人使用;与此同时,每个人也会通过这些自媒体传播他人作品,或对他人作品进行演绎和改编,对  相似文献   

11.
赵新春  冯琦 《新闻前哨》2013,(11):103-103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的信息交流、传播手段的普及,广播以“点到面”信息的传播形式正逐渐被打破。信息传播方式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可能、可以借助微信、论坛、博客等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随时随地传递自己所见所闻的“新闻”,成为“自媒体人”。  相似文献   

12.
面对火热的博客出版,每个出版社都想有所作为,但目前对博客出版认识上存在着的几个误区严重阻碍着博客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微博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必需品微博继博客之后成为新型的互联网社交型传播平台。微博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不认识的人可以成为自己的粉丝,自己同时也可以成为  相似文献   

14.
李隆宇  杜楠 《新闻世界》2013,(7):136-138
【摘要】《博客天下》基于互联网的现场记录,提出“人人都是记录者”的理念,给予每个人参与进来的可能。《博客天下》杂志在杂志行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中独辟蹊径,找到了适合自身且颇具特点的市场定位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董乐铄 《传媒观察》2006,(11):44-45
互联网在飞速发展,作为网络媒体的新锐元素,博客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网络交往的每一个角落。博客时代的到来给网络交往方式带来了新的渠道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在我国,几千万人用博客作为自己的身份名片,博客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或交往习惯。随着博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阅读博客也成为了一种习惯。与勤劳的博客写手相比,看客们会忠卖地等待博客“地主”更新网络日志,他们发表评论或保持沉默,即所谓的“灌水”和“潜水”,并以第一个发表评论为荣,美其名曰“沙发”。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频道合作,实施了一项网络调查(5165人参加),结果显示,55.1%的人反对个人博客上出现广告,认为“广告会使博客变味”,还有37.3%的人表示赞成,他们觉得“有眼球的地方就有商机”。对于这个调查结论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理智地分析,如果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那么在博客上做广告将是不受欢迎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停止或延缓博客商业化的进程。应该看到,广告其实也有可能使博客不乏味,变得更有味,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浅析网络微博中的议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昕初 《今传媒》2011,(6):108-109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发展下,网络文化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网络沟通平台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信息浪潮的影响。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刻伴随在人们左右,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是时代的记录者和关注者。2005年,博客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工具进入我们的视线,给人们的言论自由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在博客出现之后,微博更进一步的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文将分几个方面来分析网络微博中的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8.
Web2.0,新"用户为王"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eb2.0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让用户参与创造内容。Web2.0被普遍认为能更好地变革互联网的内容组织与信息传播。创造关联性与社会性。麻省理工的《技术观察》曾经针对Web2.0的技术特性进行过分析,“博客、RSS、播客等符合Web2.0定义的技术,都在强调分众传播的对等信息交互,也就是信息接受者同时也是这些信息的创造者,若干的博客汇集成新的信息输出者。每个人在挤奶的时候还要喝奶。”  相似文献   

19.
赵红 《传媒观察》2005,(10):41-42
在闪客和博客流行之后,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播客都怀疑是不是写错了字。与博客翻译自blog一样,播客源自Podcasting的意译,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最初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自助广播。用户可通过互联网将此类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或其他MP3播放器中随身收听。  相似文献   

20.
2007年2月17日23点30分25秒,当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在为赵本山和宋丹丹的春晚小品《策划》叫好时,“博客白云飘飘.com”已经在互联网上被注册了。而此前大约一周时间内,围绕这个小品的一系列用语,如“baiyunpiaopiao”、“太有才了”、“taiyoucaile”博客等十余个.com、.net、.cn域名都已经分别被注册或进入正式注册系统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