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日本国立大学形成了自我评价与第三者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动态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指标设定、评价活动实施等方面有其鲜明特征。以此为借鉴,完善中国大学教师评价体系建设,应明确评价的价值导向,着力做好制度建设,优化评价结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两岸三地开放大学:课程质量保证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中开放和远程教育机构的使命是以优质的课程.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如同昔通院较一样,开放大学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院校的声誉和成功,因此,开放太学的,教学质量保证也一直成为开放和远程教育界最关注的议题之一。然而,不同的开放大学却采用着不同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方法。为了促进我国两岸三地远程教育的合作,对内地、香港,台湾开放大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是必要的。本文以内地的电大系统、香港的公开大学以及台湾的空中大学为样本,采用比较研究的法,探讨远程教育中课程质量保证的四仆题目:课程质量保证的组织架构、专业设置质量保证的流程、课程开发质量保证的流程以及学生成绩评价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改是日本教育改革极为重要的部分,它将“人间力战略”和“科技振兴战略”作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两个切入点,并采取整合国立大学,推进国立大学法人化,引进第三者客观评价的竞争机制,实施特色大学的教育援助项目,构筑起大学质量保证的新系统和完善培养专门人才的研究生院制度等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学第三者评价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大学第三者评价中,文科省、评价机构和大学是相互统一又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以第三者评价的法律性文件<学校教育法>为依据,从第三者评价运行的过程出发,对第三者评价运行过程中文科省、评价机构和大学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日本大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评价正朝着不断完善的制度化方向发展,即由以自我评价为主的单一评价体制向以自我评价为基础、以第三者评价为核心的多元化评价体制发展。本文在详细地考察了日本大学自我评价制度化形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以自我评价为基础的日本大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形成、构成及机能。这种多机构、多层次、多角度的多元评价体系对我国今后的高等教育评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根据修改后的《大学设置基准》逐步形成了以自我评估为主的大学评估制度。实践表明,这种大学评估制度存在客观性、透明性不足。以及形式化严重的问题。鉴于此,1998年,日本大学审议会在《关于21世纪的大学与今后的改革方案》报告中提出,为了让社会更清楚地了解大学的活动状况,有必要专门设置评价机构,实施公开、透明的大学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1999年,日本政府对《大学设置基准》再次修改,规定日本所有大学必须实施自我评价,并要求大学自我评价的结果尽可能得到第三方评价的检验。2000年,日本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大学评价与学位授予机构”在原“学位授予机构”的基础上重组成立。  相似文献   

7.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学术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伴随着数量的扩张,教育质量成为世人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此英国在原有的高等教育评价和拨款制度的基础上,成立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简称QAA),旨在建立相对统一的高等教育评价新体系,为英国的高等教育提供整体性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署与高等教育部门紧密合作,在不断调整中推出了一套更新的整体性评价体系,即学术评价体系。学术评价体系集中于学术标准和质量的建立、保持、提高。从2002年起在英国施行,2004年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调整。学术评价体系对学术标准和不同等级的学位授予所需要的条件进行了详细描述,主要服务于大学、高等教育学院、继续教育机构中的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8.
日本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经历了从"入口控制"到"多元评价"再到"学习成果评价"的发展历程。1918年《大学令》共有21条,其中13条是所有大学共同适用的规定,另外8条则是专门针对公立和私立大学。根据这8条规定,要设立公立和私立大学共有10项内容必须得到文部大臣的认可,从而确立了对大学的设置认可制度。1947年,按照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建议,设立了大学基准协会,并制订了《大学基准》,试图通过民间团体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类似于美国的认证制度。但大学基准协会及其《大学基准》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1956年,文部科学省结合《大学基准》颁布了《大学设置基准》,成为以后设置大学或增设学部的法律依据和最低标准。《大学令》及《大学设置基准》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入口控制"的藩篱,对保障教育质量、促进大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两个缺陷:事前控制的方式,即主要的审查和评价活动仅限于大学、学部设立之初;由于规则事无巨细,严重制约了大学的个性化发展。1991年,"设置基准大纲化"以后,美国的认证制度被重新发现,并被翻译成"大学评价"。目前日本的大学评价活动从评价主体来看,有机构本身的自我评价,设置者的评价,第三方机构的评价;从评价功能来看,有改善性的、说明责任的、资金分配的;从评价重点来看,有偏重教育教学的、偏重研究的、偏重入学者状况的。政府、教授及民间团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真正进入到一个多元评价的时代。2005年以后,随着"大学全入时代"的到来,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受到大学的普遍重视,大学生调查、新生调查以及短期大学学生调查等各种学生调查应运而生,开始了一种全新的质量保证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科教育质量保证研究——历史与比较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依据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分期理论,以质量保证主体为主要依据,概括出精英阶段本科教育质量保证的三种类型:院校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衍生型,并对不同模式的产生背景和特征做了详细分析。重点阐述了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本科教育质量保证的模式及其趋向。提出了大众化阶段两种质量保证类型:前期大众化模式和后期大众化模式。并以英国为例,阐述了后期大众化国家中外部评估产生的过程及其特征。以美国和日本为案例,对普及化阶段本科教育质量保证的一般动向进行了简要概括,特别提出了通过外部或第三者评估,重视学习成果评估可能是未来本科教育质量保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日本大学的第三者评价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评价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日本于2004年正式启动了高等教育机构的第三者评价机制,以确保日本大学评价的客观、公正、公平、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使用。该评价机制具有突出大学个性与特色发展的加权评价、尊重大学自主性的自我评价、基于大学不同办学目标的定性评价的评价方针,以及严谨的实施机制和详细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欧洲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对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大学在界定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建立校内质量保障机构、制定和实施专业标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使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采取系统的评价程序,实施周期性的现场巡查,提供及时的评价报告和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荷兰高等教育管理及质量保障经过了持续完善的改革过程,政府建立认证制度并发挥重要引导作用,保证高校充分享有自治权,促使评估机构走向市场化,建立并完善日趋严格的评估制度,保证外部保障体系和内部保障体系相协调,政府、高校、市场和社会建立一种平等、互动、协商的治理制度。我国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政府应保持"掌舵者"的角色,树立多样化质量观,兼顾对教学与研究的评估,注重高校的分类分层评估,培育独立性的评估中介机构,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In the current climate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in university teaching is a priority. In particula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erformance Fund (LTPF) has refocused attention on universities’ internal student evaluation survey instrument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development, valid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unit survey instrument which prompts students to reflect on what helps their achievement of unit learning outcomes, and to report their levels of motivation, engagement and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a semester‐long course or unit of study. The instrument (eVALUate) was created from precepts reported in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current practices in evaluating teaching, and sound quality assurance practices appropriate to a university outcomes‐focused education paradigm.  相似文献   

14.
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的社会声誉,直接影响到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我国高校普遍重视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校内专家评教制度,就是高校建设内部保障体系、促进教师教学效能改善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分析并针对该校校内专家评教制度中存在的教学督导员队伍设置不科学、督导评教结果运用不合理以及教学督导评教制度实施的局限性等问题提出合理化提升策略,以达到提高该校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 构筑质量保障平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与关键,学校始终把课程建设放到教学工作的核心位置来抓,持之以恒地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精心地构筑出包括条件制度、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名师与优秀教学团队、学生拓展视野在内的质量保障平台,彰显出精品课程建设的亮点,体现出课程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显现着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高校职能、教辅部门服务教学中心工作水平评估,是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职能、教辅部门服务教学中心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应从指导思想与定位、服务意识与理念、组织保障与制度建设、服务对象与范围、服务目标与标准、工作计划与措施、改革与创新、服务质量与效果等方面设计;其评估办法应采用职能、教辅部门自我评估和专家组实地考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评估结果应与职能、教辅部门领导任期内的业绩挂钩,与职能、教辅部门人事和经费配置挂钩。  相似文献   

17.
开展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是高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而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设也已经成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上海交通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保证学校教学运行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保障:特点、途径和实现条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政府、社会和高校分别代表着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大基本主体。相对于政府和高校的质量保障,社会的质量保障主要通过市场经济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社会中介组织评价等途径来实现。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政府的放权与高校的自治是前提,市场的完善与文化的先进是关键,社会力量的整合与引导是手段。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继美国后第三方教育评估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研讨日本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的官方文件和相关政策,并以日本主要的认证机构——大学基准协会(JUAA)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日本第三方教育评估包括三种模式,其运行机制注重高校自我评估和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这对于我国开展第三方评估的法律法规建设、准入机制和多元化发展等工作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个性与大学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政府、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不断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我国大学教育评估制度改革的核心关键是要不断深化对现代大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办学规律的认识,这是一个不断的文化觉醒和理念创新过程.经过20年的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文化个性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特征,现代大学的存在有两种哲学基础,崇尚学术与适应社会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大学办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应当通过深化改革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下现代大学的文化个性和社会监督,以内为主,内外结合,以外促内,逐步建立、健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育质量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