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学术界关于美术欣赏的理论不少,但小学美术教师仍感欣赏教学困难,原因或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或是教师没有好的欣赏方法,或是教师的欣赏知识和能力匮乏,或是教师教育观念受当今各种观点的影响而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我们从艺术创作的本质到欣赏的方法来进行思考,抓住本质,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美术欣赏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关于美术欣赏的理论不少,但小学美术教师仍感欣赏教学困难,原因或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或是教师没有好的欣赏方法,或是教师的欣赏知识和能力匮乏.或是教师教育观念受当今各种观点的影响而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我们从艺术创作的本质到欣赏的方法来进行思考,抓住本质,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和学生的美术欣赏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美术欣赏的教学常规类型根据美术教学常规,常见的美术欣赏教学类型可以归纳为四种:阐述式、问答式、讨论式、自由式。(一)阐述式。是指教师对美术作品或是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加以讲解、说明。在美术教学中,阐述式美术欣赏教学的类型最为常见,虽然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陷入知识灌输的模式之中,但在学生美术欣赏的初步阶段,教师授课时对作品做出选择,并能做到运用较好的授课技巧,仍不失为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在阐述中注重加强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是盘活整个课堂的关键所在。(二)问答式。即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启发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学生在思考、回答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启发性教学方式。(三)讨论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课题或作品展开讨论,而教师仅作为援助者、鼓励者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容易造就活泼气氛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言,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萌芽。(四)自由式。是一种学生在主课结束后,自发的、自由的、自主式的作品欣赏探究活动。自由式的优点在于学生可自由选择与邻座同学或小组展开有目的的主题欣赏活动...  相似文献   

4.
李波 《教育艺术》2021,(3):59-59
设计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契机。创设欣赏情境、欣赏活动,传授欣赏方法,都能够对学生形成心理冲击,教师要做好教学调查,针对学生学力基础做出教学调整,引导学生顺利进入到欣赏环节,并在不断实践体验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欣赏教学带有主观色彩,教师要注意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然进入美术欣赏环节,实现美术学习认知的内化。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法上引领学生进行作品的欣赏。本文从小学美术教学欣赏课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学生的欣赏误区,强调要以启蒙和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及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代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欣赏美术,小学欣赏美术教学当然就更有自己独特的规律。笔者通过大量的美术教学实践,发现了很多小学欣赏美术教学的规律。一、选题和内容是"首要"为了启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欣赏课堂上,教师会增加很多欣赏的东西。但在课堂上,教师总是站在自己审美的观点上,向学生讲解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和兴趣,这样会打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能促进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  相似文献   

7.
一、美术欣赏课的常见类型 常见的美术欣赏课有以下四种类型: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作品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8.
美术欣赏教学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初中学生的·心理、审美能力以及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教育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武晓东 《甘肃教育》2011,(16):78-78
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因教学方法不当,致使美术欣赏教学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美术欣赏课的常见类型 常见的美术欣赏课有以下四种类型:1.解说型——教师对美术作品或是对美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说明。2.问答型——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提问,学生回答。3.讨论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教师作为援助者。4.自由型——学生在学校内外自发地、自由地欣赏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1.
农村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大多数仍然停留在让学生看看图片,老师介绍图片的内容和表达的意思的层面;好一点的,也只不过是向学生提几个问题。完全是一种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式。这样的方式已经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差甚远了。新课改中要求的美术欣赏教学是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行,要求教师把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美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来做,利用多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欣赏技巧。  相似文献   

12.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又有其特定的内含和规律。笔者通过实践与探索,积累了一些开展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理性认识与实施策略。一、选好题材和内容是“前提”。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欣赏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  相似文献   

13.
美术欣赏教育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力,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  相似文献   

14.
刘锡丽 《广西教育》2014,(29):125-125
正美术欣赏课程利用美术本身的力量,引领学生置身于视觉的天地中,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着很大的帮助。但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很多教师的关注点往往落在"欣赏"二字上,只有欣赏,没有动手与实践,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不主动参与教学,就不能在美术欣赏课中做到对审美知识的体验和内化。所以,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投入,让学生心动、口动、手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美术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欣赏美术、如何理解美术的概念,对每个美术教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展现形式来促进学生的美术欣赏,以此来提高美术欣赏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使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了解美术的魅力,让学生在欣赏美术的过程中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6.
刘春新 《甘肃教育》2011,(13):43-43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美术欣赏缺乏正确认识,认为欣赏仅是简单地让学生看看,存在着“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名画的欣赏教学是小学生美术教学中除手工和绘画以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名画欣赏来提高自身的理解力和感受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名画欣赏虽然是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较为新颖的形式,却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欣赏能力不同,或者是教师一言堂,或是其他相关原因,这些原因都最终影响了...  相似文献   

18.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是高中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它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索与研究美术欣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从而真正发挥美术欣赏对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然而在高中美术欣赏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违背美术欣赏教学规律的一些误区。下面就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从理性上进行剖析,同时联系教学实践提出矫正策略。误区一:一幅幅赏心悦目的名作引起学生关注,愉悦的表情表现出对美的欣赏和求知的渴望。然而教师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原有的激情渐渐消逝。一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却…  相似文献   

19.
<正>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与欣赏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是小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启蒙阶段,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在社会文明发展的刺激之下,许多教师认识到利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美术能力与欣赏能力的重要性。如何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感已经成为当代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对象。笔者在此就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初中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美术、学习美术,并对美术产生一定的情感理解。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只是通过一些美术佳作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和鉴赏,知识多采用"灌输"的方式进行传授,忽视了学生美术思维的发展。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进行实践研究,并提出一些相关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