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跨文化交流活动为目的的翻译,与其说涉及的是两种语言,倒不如说涉及的是两种文化。翻译研究无疑应该置于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之下。本文以文化层次结构和文化进化论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并吸收Popper的哲学思想,试图给翻译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在这个理论框架里,翻译被看作是一个由浅而深,由表层到深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主要是由文化表层翻译、文化中层翻译、文化深层翻译以及零翻译所构成。以此为基础,本文还提出了五个翻译模式,尝试性地对翻译活动的复杂性进行初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原文文化缺省问题干扰了跨文化信息传递。文化缺省不仅是两种语言、相关文化表面所呈现的差异,更是一个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推理的问题。本文以《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为例,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及连贯重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渗透,都离不开翻译活动,英汉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翻译的目的和特点是语言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和掌握两种语言同样重要。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将英汉两种语言受文化差异影响二产生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指出如何在翻译中进行合理恰当的文化转换。完成翻译的文化交流之使命。  相似文献   

4.
曾文雄 《英语辅导》2008,(2):135-137
翻译的"文化转向"被认为是翻译研究的主流。本文提出,语言、文化与翻译关系密切,翻译是一种深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文化翻译应基于语言转换,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从语境干涉的语言层、认知层、交际层、语用层等多维层面获得最佳的关联才能使译语获得与源语高度一致的文化源语效应。  相似文献   

5.
赵华 《文教资料》2013,(13):17-19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翻译作品的水平和质量尤其是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如《弟子规》等的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特殊的文化地位和社会影响对促进这一跨文化交流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翻译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弟子规》两个不同英译版本为例,从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出发,指出翻译批评的重要性在于为译出更好的作品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跨文化意识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语言和翻译的关系十分密切。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语际交流中译者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说它是指译者所持有的思维方法、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翻译是文化上的翻译,是交流活动,译者必须增强跨文化意识,以减少和避免双语交流活动中由于译者跨文化意识淡薄所造成的失误。处理双语交流活动中不同文化现象间的沟通,文化转换可谓是一个较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因素。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框架,探析了商标词的文化意象转换策略,提出了意象保留、意象置换以及意象放弃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文化翻译的理论基础.文化翻译是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的,即对文化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商洛学院学报》2017,(3):56-61
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的承载媒介,跨文化的小说翻译就是对源语文化语境的理解和阐释。以美国十九世纪末期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短篇小说《新娘来到黄天镇》三个汉译译文为例,从小说表层的叙事结构、深层的源语境文化与隐含在表层下的作家个性等三个方面,展示出不同译本在小说叙事表层、文本深层结构、作者角色等方面呈现出的差异性,以此揭示小说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对源文本文化阐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包含归化和异化两种途径。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为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获得最佳关联,实现译语与源语高度一致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