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时,对中国国情缺乏深入了解,错误判断中国革命主体,在坚持联合高于一切的原则下,对国民党右派势力妥协退让,导致大革命失败。本文从共产国际与共产党的关系和对中国革命的认识角度,分析共产国际的指导对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芳 《沧州师专学报》2011,(2):27-29,114
在共产国际的影响下,陈独秀在大革命前和大革命中的革命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主要包括:从开始的不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到承认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从开始的不同意与国民党合作到同意建立民主联合战线;从坚持与国民党进行党外合作到选择党内合作。贯穿其中的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权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继续产生影响.本论述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国际在我党领导的秋收起义,工农红军的创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的功过是非.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是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始终都是想依靠国民党及其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来执行土地革命政策。由于国民党与共产国际在对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分歧,因此共产国际的想法始终没有实现。对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土地问题这一过程进行疏理.指出其失误并分析其原因.对于认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革命的胜利进行及其失败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中共产国际的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同时对革命的失败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苏联《真理报》有关中国大革命的评论报道充分体现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政策方针,从而为公正客观的评价共产国际在中国大革命中的功与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过高估计了中国国民党的革命性 ,这是一个共识 ,但共产国际为何过高估计中国国民党 ?共产国际因过高估计国民党对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界深入探讨的不多。本文对共产国际信任国民党的理由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并指出了对国民党信任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是近年来党史学界新开辟的研究课题。本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第一次大革命紧急时期共产国际的对华政策,章着重阐述了共产国际与中国大革命失败的关系,结论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有重要的领导责任。  相似文献   

8.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极为复杂,尤其是其高度集中的组织原则和领导方式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向独立自主的障碍。文章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方式和中共逐步走向独立自主的过程进行探讨,阐明独立自主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从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宏现指挥、领导及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领导者的决定——即对国民党的扶持和对共产党的限制这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共产国际是大革命时期的宏观领导者。  相似文献   

10.
周新华 《天中学刊》2001,16(4):79-8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在领导中国革命上,先后犯了三次大的“左倾”错误,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些“左倾”错误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上的“左倾”指导思想有密切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国际此时期在指导中国革命上的“左倾”错误,其真正发端不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形成的,而是在大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共产国际对当时国民党的性质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从共产国际在大革命时期的一系列“左倾”错误特点上也可以看出,共产国际在土地革命战争的“左倾”错误与它在大革命时的“左倾”错误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期中国的革命与战争对于当时和其后中国的历史走向与社会发展影响至深且远,而对于精英与庶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这一页历史的回忆与书写引爆了在历史记忆场域的"诸神之争"。如何记忆、阐释和重构1945-1949年这段历史及其经验,成为当代中国人身份认同与心智生命形成分歧的关键点,而回溯真相与寻求共识,应该成为史学界直面这一议题、为公共文化与历史记忆做出贡献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历代多有论述。传统大一统观源自《春秋》,且强调华夷之辨、内外之别,这造成了该思想理论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时存在巨大缺陷。到清代,雍正提出了合中外为一家的崭新大一统理论,这是对孔子以来的大一统理论的空前超越。雍正大一统思想集中反映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本文通过梳理雍正对华夷、正统、君臣、封建等问题的新阐释,论述雍正帝的边疆民族"大一统"观及其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3.
“大跃进”运动与中苏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苏关系的演变对“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有较明显的影响,表现在:首先,认识到苏联经验的缺陷,试图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党和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的根本动因,其次,苏联的赶超战略对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起了激励作用。再次,中苏矛盾的加剧对“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及其进程起了刺激作用,同时,“大跃进”运动也对中苏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卡夫卡在当代中国具有如此广泛的读和深远的影响?为什么不少中国作家常常将卡夫卡认作“知音”?这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卡夫卡非常向往和钟情于中国化,他声称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他的思想和创作显然受到过中国化的影响,他以他的不朽作品精心构筑了一座德语的“万里长城”。这座新的“长城”使中国读既感到非常熟悉,又感到非常陌生、震惊。中国读终于从卡夫卡那里获得了他们早已忘却、但却非常渴望重新获得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武薇 《教育学报》2012,(3):115-120
《大学》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启示、影响和沾溉。"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作为一个有机结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体现了大学之道"修己安人"的意义所在。它横贯"四书"之间成为没有缺环的完整思想谱系,更纵览古今由孔子上承尧、舜,历经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直到近代,成为一以贯之的儒家核心价值观之一。在现代中国乃至全球性的人文思想崩落和道德价值迷失的情境下,大学之道通过现代性的诠释和转换能够也应当致力于弘扬道德尊严,解除现代社会中的道德精神危机,以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正确处理道德与知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为今日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开出自己的普世认识之方。  相似文献   

16.
大西南诗人的活动,成为新时期中国大陆新诗流变的先兆,中国新时期诗歌运动最真实的缩影。这个史实显示大西南的区域化具有某种特别的影响本地区诗人的化动力。《大西南化与新时期诗歌》有关区域化性格理论视角的合理选择及其成功运用,对新时期中国新诗流变区域化动力的成功探索,成为这本专最让人珍视的学术收获。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新学兴起为社会主义影响中国创造了条件。在进化论影响下,从世界趋势认识中国未来,不仅探讨了社会主义的问题,而且提出了现代化的任务。在这一时期,人们把古代大同理想与社会主义相贯通,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初形态。早期国民党人以社会主义为取向提出现代化的任务,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并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在详细考察何孟雄在1927年9月到1931年1月间革命活动的基础上,揭示了何孟雄对“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和对中国革命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以达到对何孟雄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方面所作贡献给予全面历史的评价,这对当前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在"大跃进"的三年时间里,中国科技运动从"大跃进"初期的准备、号召与动员,再到后来各行各业百舸争流的热火朝天态势和跃进浪潮的迭起,经历了科技"大跃进"的特殊时期。然而,在"大跃进"赶超思想的影响下,科技"大跃进"既谱写了中国科技运动史的新篇章,为后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铺垫了基石之路,也表现出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的鲜明时代印记,无形为后来中国科技事业的顺利发展戴上了"大跃进"的"紧箍咒"。  相似文献   

20.
马汉“海权论”的问世,直接促使了德、日、俄、美等国近代海军的崛起,但却对中国影响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中国在全球所处地理位置、内部地理环境结构、经济形态、政治体制、时局影响等多种因素。21世纪上述因素及其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现代中国人更应强化自身的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