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主题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烃的衍生物”中第二节“醇酚”第一课时“醇”的新授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醇类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在必修教材中已学过乙醇,本节课在此基础上以表格数据展示醇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图片列举其用途。在介绍醇的化学性质时仍以乙醇为代表物,结合羟基官能团介绍乙醇的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相似文献   

2.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设计安徽霍邱第三中学(237400)杨明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节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难就难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及几组对称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上。一般情况下完成本节教学任务需3课时,但若采用“比较发现法”教学,不仅3课时内容完全可压缩在一...  相似文献   

3.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启发学生他们在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介绍的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局限性的,教育学生从发展的观点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  相似文献   

4.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第一课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着力于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机会,创造刺激学生思维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自然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掌握双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等品质。”本着这种观点,我进行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5.
说课是近年来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笔者主要说及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在指导本节课的教学时,笔者将尝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是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计划授课为两课时,笔者的说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处理及设计思路 教材处理:本节是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安排两课时,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根据教学需要可对教材进行整体处理.本节课如果单一介绍人口增长知识点内容偏少,如果再增加人口增长模式的部分内容又缺少完整性,所以可将后面与人口增长有关的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及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等知识调整到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可以就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进行判读训练,这样两节课知识都很完整.  相似文献   

7.
1 教材及学情分析 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高中<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中的第二课时. 这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到氯气,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预防.2.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知识.3.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1.一氧化碳的还原性.2.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请你回忆写出反应产物是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2C+O(?)2COC+CO_2(?)2CO.讲解:当火炉通风不良时,就会产生一氧化碳.炽热的碳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2.指此C+CO_2(?)2CO反应中哪种物质被氧化了?哪一种物质被还原了?哪一种物质是氧化剂?哪一种物质是还原剂?这里教师要指出:二氧化碳在反应中失去部分氧被还原(发生了还原反应),二氧化碳在反应中做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相似文献   

9.
1 说教材 1.1 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必修)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卤族元素,授课时间为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10.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氧化”与“还原”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混淆不清,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没有明确认识。对这个问题不少同志进行过研究,但研究的角度不一,深浅各异。下面从内容方面对这节教材进行简要剖析。一、本节教材的科学性: ①氧化——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A4):143-144
<正>本节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限度的影响。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上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课时,我按照教学流程:先提问复习: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2.如何通过纸带,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3.如何用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基因分离定律是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本模块中显得十分得重要.本节的第一课时内容是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为主线的,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学习较困难.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师设计本节课时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系初中几何第二册第 2 1 1页ξ5.2节内容 .全节共需授 4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 ,ξ5.2节内容是学习全章的基础和关键 ,而第一课时又是后 2课时的基础和关键 .因此 ,处理好本课时非常重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拟用多种教法为手段 ,为课堂创设良好的学习、探索情景 .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 ,思维为核心 ,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思想 .使课堂教学为科研模拟课 .突出学生在活动中求知、活动中训练技能、发展能力 ;活动中感悟创新 .下面 ,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八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两课之间在教学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里作如下分析,以供参考.一、教学环节对比二、几点启示1.量一量——几何画板提供更加精确的测量测量是发现结论的一种重要手段,但由于测量有误差,通过测量得到的结论未必都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十六章第2节——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小学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初中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分式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  相似文献   

17.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16.3节"分式方程"第一课时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约分、通分,以及分式的乘除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对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进行类比、对照,给学生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教学重点是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难点是理解分式方程无解  相似文献   

18.
“小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份第四单元教学内容。该单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和用小数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的化聚等五节内容。其中,小数的意义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第二课时为小数各部分名称和整数与小数的数位顺序表,第三课时为小数的读写及应用。“小数的意义”(第一课时)的教学是本节,本单元乃至整个小数教学的重点。一、相回教材特点,落实教学目标本课知识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已有的小数(三年级)、分数(四年级第一学期)初步…  相似文献   

19.
1说教材 1.1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必修)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卤族元素,授课时间为二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20.
<正>有理数乘方是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延伸和拓展.本课以"浸润——体验——内化"的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一、教学思路简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 5节第1课时,主要研究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及其相关概念.类似于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