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生活在别处     
对中国现代文学稍有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老舍的话剧《茶馆》和沙汀的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一般来说,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它们对当时社会世象的描摹和对各色人物的刻划上,很少有人刨根究底地追问为什么要把故事的背景与人物活动的空间放在茶馆里。其实,不仅是这两部作品,如果稍作留意就会发现,仅以中国文学而言,自晚清开埠和现代城市形成以来,以茶馆、酒店、酒吧、旅馆、舞厅、游乐场乃至马路等公共空间为故事背景的作品数量简直惊人,以至形成了一种可以称为“公共空间结构”的故事模式或构思方式。人们确实很少对这一点进行过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现代小说《呐喊》与《彷徨》25篇小说中,有四处写到酒店和两处写到茶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一)"酒店"与"茶馆"在鲁迅作品中频繁地出现,不只是起着"道具"作用,而是显示了鲁迅作品的特色。老舍曾说过:"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酒店也应作如是观。我也曾在拙作《论鲁迅小说的乡土色彩》(《鲁迅研究》1985年第11期)说过:"鲁迅往往把绍兴一带的小酒店和茶馆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酒店、茶馆是群众闲谈之地,它是社会的一角。它象一面多棱镜折射着社会,因此,  相似文献   

3.
感知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剧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话剧《茶馆》采取“人相展览式”戏剧结构,以人物活动构成一幅幅世态风俗的面卷,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横断面。《茶馆》将中国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4.
<正>【专题解释】《茶馆》是现当代戏剧作品的典范之作,在教学时,需要从戏剧的特征入手,与《雷雨》《日出》等作品片段结合起来,通过对人物对话的赏读、戏剧冲突的分析,感受"以小见大"的结构特征与表现手法。【预习任务】1.《茶馆》中人物繁多,通读课文,利用表格梳理人物社会身份和形象特点。2.《茶馆》将不同人物、不同事件巧妙地通过裕泰茶馆连缀起来,利用表格梳理第一幕中的主要事件。  相似文献   

5.
《屈原》和《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双璧,双璧生辉,光照中外剧坛.它们在戏剧的题材、主题、人物、结构形式、语言艺术等方面,为后代戏剧创作提供了学习、借鉴的经典范式.从历史与现实、情感与人物、结构与冲突等方面,比较论析《茶馆》和《屈原》之戏剧美学特征,揭示这两部戏剧经典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茶馆》是老舍先生得意的剧本创作之一。这部史诗般壮观的创作,借光绪年间的一家老茶馆的变迁史,写出从戊戌政变流产到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前夕北京形形色色的人物的命运,揭示了近代中国改良主义思潮必然失败的悲惨历史教训。 剧本展示的只是一个茶馆的变迁史,然而这“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三万余字的三幕剧,囊括了中国近五十年的历史,老舍先生的艺术概括能力委实令人惊叹。 在《茶馆》纷杂熙嚷的人物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常常被人忽略。一些粗心的读  相似文献   

7.
老舍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最近,认真读了老舍先生的剧作《茶馆》,对他“杰出的语言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们觉得,在《茶馆》中,语言运用最大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准确得当,二是幽默风趣。例如,戏中各式人物都有,性格也各不相同。老舍却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准确地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豪爽耿直,带有一种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再如,…  相似文献   

8.
李瑾 《华章》2012,(26)
茶馆这个人们联络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文化和传统观念,同时面对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茶馆以多元化的设计风格,融入到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中.本文通过介绍了现代茶馆的概念和功能,对茶馆中纹样符号的构成形式作了论述,体现现代茶馆对中西艺术元素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9.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其三幕剧分别从清末维新运动失败、中国军阀割据、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肆虐这三个时间节点出发,描述了将近50年中社会各阶层小人物悲惨的命运。《茶馆》是历史剧,也是悲剧。本文将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伏笔的设置、契机性人物的推动以及情感的升华方式等方面,对其悲剧的呈现方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茶馆》这出戏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迂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僚馆》。  相似文献   

11.
问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 ?答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 ,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 ,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 ,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 ,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 ,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 ,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 ,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这样 ,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问 :你怎么安排这些小人物与剧情的呢 ?答 :人物多 ,年代长 ,不易…  相似文献   

12.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戏剧《茶馆》时代气氛足,语言精炼、幽默。以极其普通的日常口语将人物的身份、性格展现出来。《茶馆》的剧中人物对话经常十分简短,却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内容,三言两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显示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相似文献   

13.
《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6年创作的三幕话剧,距今已有55年。在剧中的这七十多个人物中,茶馆掌柜王利发,房东秦仲义,主顾常四爷是三个贯穿全剧始终的主要人物,是三个时代的历史见证人。如今再次重读《茶馆》,可深感三位老人的悲惨遭遇和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14.
老舍先生的三幕剧《茶馆》让学生在这个“三教九流会面之处”真正认识到了“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现就课文中出现的各色人物的命名含义作些分析,以窥视这一经典剧作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是高中语文课本中惟一的一个戏剧单元 ,四篇文章都是典范之作 ,各篇风格特色独具 ,特别是《雷雨》和《茶馆》这两篇中国现代戏剧更是具有代表性。小说分为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 ,我把“通俗”和“严肃”这两个词分别套用在《雷雨》和《茶馆》这两篇戏剧上 ,把《雷雨》看成是“通俗戏剧”的典范之作 ,把《茶馆》看成是“严肃戏剧”的奇葩。分析如下 :一、两剧的情节一张一弛《雷雨》剧情激烈、完整 ,高潮迭起 ,戏剧性极强 ,全剧场面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剧情由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贯穿 ,人物之间的联系如同蛛网 ,六人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话剧《茶馆》中,茶馆就是一个凝炼时代特色的社会缩影,一个展示社会风貌的大舞台,小茶馆演绎着大社会的风云变幻与兴衰起落。  相似文献   

17.
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选用《茶馆》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不仅可以教育我们的干部和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使之熟悉我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党的斗争史,增强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更加热爱党和社会主义,而且它充分地体现出杰出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真实,幽默的艺术风格。老舍写《茶馆》是以一个茶馆为背景,以茶馆为时代的窗口,写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趋势。确定以茶馆为人民活动的背景,显示出作者的匠心。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听到时代的声音、触摸到现实的脉搏,从一滴水窥见到大千世界。《茶馆》供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作家真实的政治热情、真实的现实主义写作态度,真实生动的语言等等。我们可以举出八条十条来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老舍既是一位杰书的小说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反映都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以出色的人物塑造和世态风物描写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作为剧作家的老舍,他的话剧主要创作于两个时期:一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3),共创作《残雾》等剧本9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1),共创作《方珍珠》等剧本15部。老舍的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以《龙须沟》、《茶馆》为代表。因《龙须沟》的成功,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而《茶馆》更成为中国话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经典。  相似文献   

19.
论老舍《茶馆》的结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馆》是老舍戏剧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经典,被西方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的确,五六十年代的话剧作品如今绝大部分已经不能再演、不堪再读了,只有《茶馆》是个例外。从1957年创作至今,经历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两班人马的五次排演,其间除了非正常年代的政治因素干扰之外,人们对《茶馆》的热情一直有增无减,它也因此而成为经典荒芜时代遗留下来的唯一奇迹。当人们兴味盎然地品评《茶馆》作为艺术精品的淳厚之时,不得不赞叹老舍艺术构思的巧妙。在戏剧创作上,老舍认为“戏是人带出来的”,“写戏主要是写人,而不是只写哪件事…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高中语文第四册《茶馆》一课的自读提示指出:“《茶馆》的结构特点是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然而在后面的思考与练习中又明确告诉学生:“课文以茶馆为舞台,围绕主要矛盾来展开一个个局部的戏剧冲突。”前后两处提示自相矛盾。既无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又怎能叫围绕主要矛盾来展开?如果围绕主要矛盾来写,这主要矛盾怎能不会贯穿全剧?笔者认为,《茶馆》是有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的,只不过这一矛盾冲突不是直接表现为人物之间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