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多方面借鉴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从叙事学角度看,《左传》对《史记》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叙事主体意识、叙事时间和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叙事为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叙事元模式这个理念出发,探讨了《史记》在叙事时序、叙事速度上对《水浒传》的影响,并认为《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单传、合传及附传三种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3.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将《史记》采用《左传》之材料分为以下几类:《史记》对《左传》的材料剪辑摘要;《史记》对《左传》的材料归纳综合;基本引用《左传》原文或采用《左传》原意;《史记》在采用《左传》材料时,适当增加了文字以体现作者意图;《史记》与《左传》主要内容一致,但在细节上存在差异;《史记》中某些用词义项或某些说法可从《左传》中找到出处、原由。  相似文献   

4.
《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相协和是一个关系到《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重要问题,故争论双方都对这种不合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无法达成共识。绕开《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问题,从比较中立的立场出发,《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左传》叙事既有解释经义的功能,又有表达叙事者自身历史认识与评价的功能,超出了“春秋大义”的限定,从而导致《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之间存在张力与不合,并使得《左传》叙事在后世义理的标准下遭到严厉批评和质疑。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史传文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源头这一理念出发,以《史记》和《三国演义》的关系作为个案,从思想内容、美学风格和叙事艺术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探讨。重点分析了《史记》的实录和春秋笔法对《三国演义》在题材和思想倾向上的影响,认为《三国演义》的宏大叙事与悲剧风格、叙事虚构等与《史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左传》的叙事艺术巧妙而又独特。通过深入细致的探索,发现《左传》的叙事艺术主要从叙事手法、叙事角度、叙事特点、人物塑造、叙事记言五个方面表现出来,《左传》的叙事艺术也由这五个方面推到了一个相当成熟的水平。同时,《左传》成熟的叙事艺术对我们研究先秦叙事文学叙事艺术的演变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综合20世纪50年代至今,各个历史时期中的学术语境和叙事学理论的发展状况,从文体、情节、人物三个方面对《左传》叙事研究文章进行归纳,揭示出《左传》叙事研究的思路和成果。  相似文献   

8.
《左传》和《史记》是先秦两汉的两部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依年纪事,传述春秋,语言简练,叙事生动,特别是其战争描写成为后代作品的楷模,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史记》是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毕生思想和智慧的结晶.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史传文学的代表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史记》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前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借鉴和吸收就是一个。通过晋公子重耳逃亡事在二书中的不同描写。可以分析《史记》在对《左传》的吸收的基础上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9.
前人对《史记》和《汉书》之疏密多有论述,一般认为《史记》疏,《汉书》密。本文结合前人之论,以现代叙事理论中的叙事时间速度为切入点,论述《史记》《汉书》之疏密。首先,从总体上看,《汉书》之有书必录影响了叙事时间速度,是其密塞的重要原因,其他则未可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次,疏密不仅体现在两书之比较上,在篇章内部也存在疏密不同的情况及其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比较分析法,将《史记》与《左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史记》在采用《左传》的材料时,显现出以下特点:表现出司马迁独特的思想《史记》立场;兼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处理;显现出司马迁"爱奇"的审美观;语言更加通俗化。  相似文献   

11.
在《史记》人物列传的叙事中有很多议论。这是司马迁对前人叙事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史记》叙事中的议论,功能重要,特点明显,很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三.《左传》与《史记》之不合 《左传》与《史记》记事,时有不合。细考其不合的原因,当是多方面的.就多数情况而论,是司马迁失考误采.班固批评《史记》“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柢梧”.其论并非诬罔太史公,这是一种情况.也有《左传》失误而《史记》正之者,这  相似文献   

13.
《史记》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因而《史记》的内容充满了追求永恒价值的渴望,激励人们追求生命的理想境界。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对司马迁的思想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了《史记》的叙事立场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
《史记评林》的评点特色在于:注重篇章结构,点出叙事技巧,讲究字法,并追求“如在目前”的审美效果,而这些正是《史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所需要的特质。明代评点者将《史记》作为文学作品和文章典范来阅读,对后世的小说评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左传》中的人物形象、礼制风俗文化、外交辞令等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从《左传》文本出发研究新问题的著述并不多。本文从文本出发,从几篇短小的记录人物琐闻言行的文章入手,对《左传》叙事艺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凌稚隆《史记评林》中《项羽本纪》评点内容的细读和分析。认为《史记评林》的评点特色在于:注重篇章结构.点出叙事技巧.讲究字法,并追求“如在目前”的审美效果。而这些正是《史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所需要的特质,因此认为明代评点者将《史记》作为文学作品和文章典范来阅读,对后世的小说评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史记》开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先河,为中国近世小说叙事艺术之滥觞。其小说叙事艺术的超前成熟,代表着古典文学的一个高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史记》中的叙事名篇,其人物刻画与叙事结构都已臻化境,由此可管窥《史记》小说叙事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叙事照应方法缘于其继承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典籍的内容和叙事方法。他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运用人物对话的照应叙写重大事件,将人物对话照应与叙事相结合,三组人物对话照应形成了刘邦韬光养晦的策略,环环相扣的许诺人物对话照应导致了项羽“击破沛公军”失败;他运用类似事件的前后照应,塑造人物形象,如项羽、项伯、项梁等,从而使整个叙事文字前后衔接,故事完整,天衣无缝,并增强了人物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史记》具有宝贵的历史学的价值,发展了以人物与事件为中心的叙事技巧。司马迁叙事,以事件和人物为叙事经纬,在具有典型意义的矛盾冲突中,展现出一幅幅广阔、丰富、生动的历史图卷,在艺术概括性和典型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韩愈继承并发展了《史记》这一成就。本文从私人叙事、场面描写与细节描写三个方面对韩愈散文的《史记》方法的继承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左传》叙事方式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第一,受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的时间观念的影响;第二,受《春秋》编年体例的直接影响;第三,受史官文化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