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有利于”与阶段性转移·王岩镔·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谈话时尖锐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为此,邓小平同志提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昨天似乎还是个“资本主义”的代名词,今天却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载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实际上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理论突破。 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从理论上要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是计划、市场这样的内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去年,在我国舆论界、理论界发生了一场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公开争论的时间,从这年的4月到9月达半年之久。这场争论该怎样概括?有的同志认为,这是“改革要不要问姓‘社’姓‘资’”的争论。我觉得这一概括不妥。因为被批评的报刊并没有提出“改革不要问姓‘社’姓‘资’”这样的主张;批评者硬说有的报刊有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虚设论敌。有的同志把它概括为“改革中要不要对每个问题都问姓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我们面临的任务是改革与完善出版体制,使其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内外出版经营管理的经验及当前存在的问题,似可考虑在以下两个方面采取一些改革的实际步骤。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 用‘三个代表’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党的各项工作,都要坚持、体现和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更要率先垂范。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提高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特别是要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办报思想。 邓小平同志的办报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平同志一贯重视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更是把它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提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  相似文献   

6.
去年年底,中国书籍出版社隆重推出了《邓小平的思想理论研究》一书。该书共三十万字,分为十九章,全面介绍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其中包括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制思想以及有天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一国两制’的思想等。特别是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书中详尽地引述了邓小平同志历年及最近的多次讲话,并作了深入的剖析。作者着重阐述了邓小平同志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怎样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的,并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意义上,评价了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7,(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的根本特性文/北京·王钟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就运行机制而言,并无姓“社”姓“资”的区别,“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  相似文献   

8.
“纪念邓小平同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题词十周年神龙杯有奖征文”评选结果为纪念邓小平同志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10周年,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经济参考报》、《中国信息导报》杂志社等22家学会、协会和新闻单位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以前出版的第二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我们必须努力学好邓小平同志的著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才可能搞好新时期的新闻工作。 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江泽民同志说:“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部观点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指出:“我们破除了林彪和‘四人帮’所制造的精神枷锁,坚持领袖是人不是神;坚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就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维护了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革命家在中  相似文献   

11.
近日,看到某报一则转载《中国青年报》的新闻,标题为《婴儿报户口,不批第三姓———家长将派出所告上法院》说的是“一位新生儿进行户口登记时,要求派出所按父母之外的第三姓给孩子进行户籍注册而遭到拒绝的女士,把户口所在地的海淀分局大钟寺派出所告上了法庭”。“原告黄女士之所以要为其新生儿报和孩子父亲同音不同字的第三姓,是因为其丈夫的父辈曾姓‘萧’。解放后,在一次全社会提倡简化字的运动中,‘萧’姓被改为‘肖’姓了……”云云。读后真让我啼笑皆非。“肖”与“萧”原本就是两个不同字义的同音字,可是以后怎么会让“肖”字在姓…  相似文献   

12.
归纳起来说,新闻中的细节,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动作细节。在报道中出现人物时,准确抓取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一两个有意义的动作,可展示一个人物刹那间的心理状态和意志。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一稿中便有这样一段: “一位记者问道:‘当中国反击越南时,你是否注意到意共对你们持攻击的立场?’邓小平把手一摆,说:‘那没关系’。”  相似文献   

13.
也谈“评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评论价值”?潇雨同志提出:“‘评论价值’就是指新闻中是否蕴含了值得阐发的、对读者有教育意义(广义的而不是狭义的)的、重要或新鲜的思想观点。蕴含了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有‘评论价值’,没有蕴含这种思想观点的就叫没有‘评论价值’。”(《“评论价值”刍议》,见《新闻战线》1984年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在新华社1998年工作会议上讲话时总结说:“1997年,我们对邓小平同志逝世、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性报道,为正确引导舆论发挥了‘龙头’和‘压阵’的作用,受到了党中央的赞扬。” 实践告诉我们,国家通讯社在重大报道中发挥“龙头”和“压阵”作用,是中国新闻整体格局中的重要构成,是带动整个新闻界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所必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怎么又重来?     
在《新闻记者》1992年第9期上读到了金维新先生的《批评者已经造成声势,被批评者一直保持沉默——去年舆论界一场“争论”之我见》。金丈把一年多来有些报刊对皇甫平文章的批评方式,称作“三级推断”:“从说一个特殊政策不要囿于‘姓社姓资’,演化为改革不问‘姓社姓资’,最后推论到‘共产党人的政治纲领,难道需要和可以改变吗?’”金文在末尾提出,“诸如此美的批评方式,搞理论宣传的大都很熟悉,也很痛恨它,怎么又重来了。”  相似文献   

16.
南巡讲话全面解决了困扰国人的姓"社"姓"资"问题,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根据这一标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1992年,邓小平已经宣布退休三年了。但就在这时,人们的思想再一次出现困惑,国家前进的步伐有可能慢下来。1月18日至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与人民出版社联手合作,《邓小平文选》送上互联网 为庆贺香港回归和党的76周年生日,“七一”前夕,人民日报与人民出版社在人民日报互联网络站点上,推出《邓小平文选》,这意味着广大读者今后可以使用计算机,从互联网络上迅速、方便地读到《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出版本书汇集了丁关根、钱其琛等同志在中宣部举行的“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发言,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新华书店陆续发行。  相似文献   

18.
翻开我们的一些报纸,要挑消息写作的毛病,首先表现在新闻要素的问题上。正如当年《解放日报》那篇文章所指出的:“这道理早就有人说过,凡动笔写写新闻的也都懂得一点,该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一到实际报道新闻的时候,却往往难能尽如人意,有时还距离很大。说到时间,就常常可以看到‘不久以前’、‘上旬’、‘日前’、‘同时’这类笼统的话头,有时甚至连这些‘大概’的日期都没有一个……说到地点,许多村庄、小据点,属于何县,居何方位,常常不加标明,有的虽然标了一下,但范围很大,在一连串的小地名下,注上一个‘以上均在某某解放区’之类,打开地图,不知从何查起,弄得人头昏眼花,望图兴叹。说到人名,往往有名无姓,有姓无名,有头衔无姓名,有姓名无略历……不知道有多少新闻通讯稿,就因为缺少五个‘W’的新闻要素,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春天南巡讲话以后,五月份又视察首都钢铁公司并发表谈话。全国各报近期突出宣传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醒目的新闻、通讯解放日报:6月22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站在洋人肩膀上的飞跃——从贝尔到贝岭》,首次披露邓小平南巡上海时关于姓“资”姓“社”的谈话情况。该报还从5月7日起,用“大胆试,大胆闯”的栏题,先后五次刊发了题为“改革何论厂家大小,宁花千万搞活机制——友谊羊毛衫厂厂长致信黄菊市长要求自费改革、”“一厂三‘碗’,面貌大变”——上海新艺有色铸造厂探索用工和分配制度新模式;“把风险与利益捆在一起”——上海面包厂探索全风险一条龙销售承包新模式;“上海牙膏厂三年巨变”,等10余篇消息、通讯、来信,有的还加了编者按和调查附记。新华日报:5月份以来,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为栏头,刊登了“警醒吧,南京!奋飞吧,  相似文献   

20.
效益观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10月就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惟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他在批评文艺界出现“‘一切向钱看’的歪风”,“不少人竟用一些庸俗低级的内容和形式去捞钱”,“只顾迎合一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的同时指出,“这种‘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在精神生产的其他方面也有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