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高中新课标也指出,要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笔者通过分析一个普通班级的“众生相”,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并带动整个班级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接轨生活     
我是一位地理老师,我心目中关于课堂教学的关键词可以简单概括为:接轨生活。 新课程认为,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课堂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接轨生活,追求并实现教育本身具有的生活意义,追求对学生生活和生长过程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3.
<正>生动课堂是课堂本真意义的回归,它使学生"主动"互动",动得"有序"有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核心素养"培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教育是发生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中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因此,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生动课堂应该成为我们课堂的常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试验)》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儿童的生活,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强调学生对周围鲜活问题的探究和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强调教育过程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这对于  相似文献   

5.
一、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小学科学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生活世界是科学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科学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科学教育的真蹄。  相似文献   

6.
<正>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中国也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语。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间的理解与沟通,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学习是学生的学习,教师是包办代替不了的。因此,学生是教学  相似文献   

7.
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关注儿童整个精神生活,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为此,课程设计应注重重建学生的精神生活;课程目标设计应着眼于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课程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应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8.
学生是学习的发展的主体。文章从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经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四个方面出发,让课堂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的发展的主体。文章从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经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四个方面出发,让课堂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研究学生是教师专业化的应有之义。然而在教师培养培训中,对学生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研究学生的重要途径;研究学生是师生积极有效互动的重要前提;师生积极有效互动是教师专业化的本质特征。通过师生积极有效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朱金付 《小学生》2012,(9):56-5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改中新增加的课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课程。通过几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发现它密切了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点燃学生成长过程中自信的火焰。一、活动激发自信心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社会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直接或间接地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江泽民总书记曾经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多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少年儿童同大人一样"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存在于他人之间、社会之间"。他们生活和存在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与良好个性的发展。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情境创设时,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内在需要,以及情境的创设载体。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凸显情境的生活性《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的生活世界中的,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经验的重要内容,生活世界也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在教育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生活即教育"。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现代课程论也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因此,科学教学应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肖婷 《学子》2013,(8):47
互动是指人际问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情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统称为师生互动。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互动所构成的情境会有意无意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层面,教育学上称之为隐性课程,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来看,这种互动情境也可称之为隐性心理教育课程。师生互动是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潜在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意、人格等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培养我们高职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有效的缓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的不良互动现象。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下。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了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只有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出发,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土壤,是体验生命律动、实现生命价值的一种活动,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发展是它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要把学生真正当作鲜活的生命体来进行教育,以哺育学生生命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教学宗旨,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使他们自觉地认识并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追求自我生命辉煌的实现。在语文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理念的实践,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在课外教学活动中大放异彩,因为课外活动为师生交流生命体验、共同成长提供了更为宽松舒适的环境。语文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好途径。通过有效的语文活动课程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与乐趣。  相似文献   

18.
教师开发课程不等于编写教材和开发课程文本,学生生活世界中非文本课程内容、资源、素材的捕捉、开掘和利用,也是教师开发课程的应有之意。尽管学生的生活世界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但我们的课程却表现出如下问题:关注科学世界,忽视生活世界;关注理性生活,忽视道德、情感、审美生活;关注“成人生活”,忽视儿童当下的现实生活。文章认为,关注学生生活世界的课程开发应注意把课程内容还原为真实的生活问题,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应关注当下的社会事件和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赋予课堂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是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改善他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建构完满的可能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课程意识影响教师的课程行为和效能。当下的教育生态中,教师局限于学科教学,学科思维的惯性非常强势。也许教师会关注学科教学目标、学科教学方法、学科教学的评价,但很少有教师会去关注教育的价值、学生的成长问题,关注每日的师生生活中人、事、物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因而学校课程的实施是狭隘的,教育的效能是单一的,学生的眼界和收获是大大受到限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