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88年11月至1989年12月,我在列宁格勒大学进修一年,其间有幸认识了东方系汉语教研室主任叶-亚.谢列布里雅科夫教授。跟他第一次见面的情景终生难忘。教授身材高大,两鬓斑白,面容和蔼慈祥。谈起中国古典诗歌,他用汉语朗诵:“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对中国诗人陆游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谈到文学翻译,他说:“我知道,中国翻译了很多俄罗斯和前苏联作家的作品,你们学俄语的人多,翻译的作品也多,像一条大河。我们学习汉语的人少,翻译的作品相对较少,像一条小溪,值得庆幸的是,这条小溪一直没有断流。”  相似文献   

2.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古代诗人中算是一个寿星。“人生七十古来稀”,但他却“自惊七十犹强健”(《野兴》),“老躯健似中年日”(《闲游》)。近八十岁的时候,他写诗说自己“顽健人言见未曾”(《示二子》),“放翁耄齿犹朱颜”(《导仕杂咏》),“堪笑此翁顽似铁,还山又食一番新”(《野饭》),“发犹半黑脸犹红,老健应无似放翁”(《闲中颇自适戏书示客》)。过了八十大寿,还“齿牢尚可嚼干肉,目瞭未防观细书”(《老健》),“疏泉洗石夸身健”(《秋思》)自我感觉“暮年强健胜壮年”(《冬晴行园中》)。82岁那年总结自己身体健康的原因时写道:“吾身本无患,卫养在得宜。一毫不加谨,百疾所由兹”。从陆游留下的大量诗篇来看。他认为“得宜”的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1125~1209),浙江绍兴人。由于陆游一直主张在杭州苟安的南宋朝廷北上抗金,因而遭到主和派权贵的排挤,从1189年到陆游去世的1209年这20年中,陆游的晚年生活大都在当时的山阴(绍兴)度过。由于报国无望,陆游的晚年生活一方面在...  相似文献   

4.
黎湘 《华夏文化》2003,(2):55-56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很高的文人 ,不仅如此 ,他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思想 ,也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陆游的生平、文学和思想进行研究 ,是 2 0世纪 60年代到 80年代间学术界的热点 ,取得不少令世人瞩目的研究成果。近二十年来的陆游研究 ,在论文的数量上有所突破 ,也确实产生了不少成绩。但勿庸讳言 ,国内近二十年来的古代文学和思想研究获得较大发展 ,研究观念和研究方法都有了新的突破 ,可一直没产生一部反映当今学术水平和思想深度的陆游传记 ,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最近读到邱鸣皋《陆游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2年出版 ) ,…  相似文献   

5.
春立是当官的——的确,很多人都知道。他当过《中国化报》主编,当过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现在还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的任上。由于工作需要,他得经常出头露面,他得经常组织展览、率团出国……所以,由此侧面知道他和认识他的人很是不少。  相似文献   

6.
南宋乾淳之际,国泰民安。孝宗试图积蓄兵力,以期收复中原。蜀地因特殊地理位置,成为重点军事区域。陆游在蜀八年,多次出入于帅蜀一方之幕府。蜀地幕府的历练,成为陆游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而陆游情感宣泄、怀恋幕府的诗歌创作,则是幕府以军事角度给陆游思想所造成深刻影响的直接表现。  相似文献   

7.
李嘉球 《寻根》2013,(5):137-140
范成大(1126-1193)是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又是著名诗人,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合称“南宋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籍贯是哪里?读过历史、文学史的读者一定记得他是“吴县人”(今属苏州市)。《宋史》《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权威典籍也都有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龙彼得,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他是外国人。不错,他是荷兰人。他在台湾的学生当面戏称他为“红毛仔”,把他与当年郑成功驱逐的“荷夷”相提并论,他也笑得很开心。因为他们知道当时的殖民者与当今这个迷恋于东方神奇的土地和中国古老文化的“老外”是截然不同的。他长期在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任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汉学家,毕生研究的是中国的宗教、民俗和戏曲。在地牛津郊外那座二层的小别墅里,四壁几乎尽是中国的线装书和各种出版物。他完全可以用普通话与中国人讨论问题,甚至会用泉州话与服务员及三轮车工人交谈。因此,有人说他比…  相似文献   

9.
张丽娜 《世界文化》2009,(10):22-24
“当爱向你招手,追随他,/哪怕他的道路崎岖险峻。/当他展翅拥抱你,顺从他,/哪怕他翼中利剑把你伤害。/当他向你诉说,相信他,/哪怕他的声音会粉碎你的关梦,如同北风扫荡庭院。”黎巴嫩文坛骄子纪伯伦的(《先知》被视为诗人的顶峰之作。作品风格淡雅隽永,满含着对于生活的理性思考和对于理想追求的浪漫情怀,受到了东西方文学世界的普遍关注。然而这位出生于天主教马龙派家庭的作家,精神深处却郁结着一种隐秘的“耶稣”情结。  相似文献   

10.
沈德潜《宋金三家诗选》与清代宗宋诗风影响下的宋诗选本有着明显区别。受《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和《御选唐宋诗醇》影响,此选仅选录苏轼、陆游和元好问三家之作。在评点苏轼时,重其题材和内容的开拓作用;评陆游和元好问时,重其社会政治内容的阐发。《诗选》的其基本诗学立场是以杜甫为典范,尊唐黜宋,与早年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闻一多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却鲜有人知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不知道他的人生之路始于美术,不知道他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科罗拉多美术学院、纽约艺术学生联盟3年的深造及1925年在北平艺专任教务长兼任油画系主任的经历,恐怕也不了解当年他为恢复艺专和创办第一个戏剧系、开创国家正规戏剧教育的贡献,更不了解他美术创作上的高度和艺术理论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电影圈,特别是在北京,“罗异”这个名字叫得很响。他的另一个名字“彼特”知道的人更多。而最为人所瞩目的是他作为制片人接连两年推出的三部影片《爱情麻辣烫》、《美丽新世界》和《洗澡》。这一股中国影坛的清风是打哪儿吹来的?罗异来自美国,他的英文名字叫PeterLoehr。中文名字是一个台湾朋友起的,翻译得贴切而地道。三年前我们见面是他来西安考察。之前他来过电话,特别的语速,让我感觉他是个外国人。见面后才知道他的中文讲得非常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在他的中国话里,“好玩儿”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那年他28岁…  相似文献   

13.
风筝,一张白纸画上美丽的图案和色彩,贴在用几根竹条绑扎的骨架上,栓一根线借一阵风送上蓝天,用手中的长线一收一放,看它在空中翩跹起舞,这是一幅人们多么熟悉的情景啊。风筝,牵动过多少人的心,寄托过多少童年的梦。有谁知道风筝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是由谁发明的?是为了什么原因而发明了它?风筝在人类历史上曾起过什么作用?它今天又发挥着什么作用?带着这许多疑问,我走访了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航空学会常务理事兼航空科普教育委员会主任汪耆年教授。在北京景山后街北京青少年科技馆的一个小四合院内,我见到了汪教授,他带着…  相似文献   

14.
杨琳 《寻根》2001,(1):107-111
“二百五”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是某种知识一知半解的人。例如:“那些二百五大夫光会照你要的药开处方,治不了什么病。”二是指傻里傻气、做事莽撞的人。例如:“知道的说他爽快,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个二百五呢。”  相似文献   

15.
因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中国人知道了世界上有个人叫安徒生;又是因为他,我们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个如他笔下所描绘一般的美丽国家——丹麦。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化》2012,(7):62-F0004
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出生于1928年的纽约,在他出生的第二年,拥有一家服装店的父亲因经济不景气而破产。家庭变故令孩提时代的克莱因有了被摒弃的感觉,也因此养成了自我放透的性格。14岁的时候,因成绩优异,他提早三年从中学毕业,进入纽约市立大学,但毕业前的前一年,他决定放弃学位而加入陆军,这是他自我放逐性格的首次显露。1948年,  相似文献   

17.
丰泰照相馆的掌机刘京伦暗恋着京剧名伶谭林培的养女谭小凌。落魄的英国人雷门来北京放电影,但无人问津。对电影极感兴趣的刘背着任老板给他打工,任发觉后将他开除。为慈禧祝寿时放映机的爆炸使雷被逐出中国,刘几乎丢了性命。谭小凌和刘的父亲都支持刘继续放电影。连任老板和谭林培也对电影发生兴趣了……  相似文献   

18.
大概很少人知道纪姚安。他是纪晓嵐的父亲。我也是从《阅微草堂笔记》里才知道他的。纪晓嵐称之为“先姚安公”,他的官印、表字,我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生平事迹,有无著作传世了。《笔记》有一些材料是他提供的。纪晓嵐还记録了一些他的议论。他的议论很有意思。到后来我就专挑他的议论来看。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相似文献   

19.
妍莉 《世界文化》2006,(11):40-40
刮水器在汽车挡风玻璃上使劲地左右移动着,把上面那又厚又湿的雪花刮掉。汽车的录音机里正放着韦利·纳尔逊的歌曲《又在路上》,洁白的雪花正伴随着它的优美旋律有节奏地飘落。理查德把录音机关掉。从美国的芝加哥出发后,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他已经把这首歌听了四遍了,现在他感到厌倦了。他耸了耸疼痛的双肩,想把剩余的路程都给耸掉。从这儿到加拿大的渥太华还有很远的路程,暴风雪就要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在国际公路上行驶是很危险的。理查德发现远处的卡车加油站里露出温暖的灯光,他知道那里不仅为卡车加油,并且还设有餐馆。他当即决定把卡车…  相似文献   

20.
阿拉法特的法国犹太人顾问思佳编译当有人问加布里埃尔·巴农,为什么他的办公室门前经常有两位保镖的时候,他耸耸肩答道:“你看看拉宾怎么死的,就知道为什么了。”他接着补充说,“我是个宿命论者,如果有人想杀我,那他就来杀我好了。”可能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勇气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