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有句古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对于受众来说,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了解客观、全面的信息是他们的普遍愿望。为此.在对外报道中,要给予受众全面的信息和多方的观点,不要受制于西方跨国大传媒所提供的信息,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立场,要有我们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个全世界都在等待的画面。无论对这场战争持何种立场、何种判断的人,都需要从美军攻入巴格达的真实信息中,验证自己的立场和判断  相似文献   

3.
在大千世界里,报道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从什么样的角度看待报道对象以及如何挖掘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这些都是新闻工作进行新闻报道的基础性步骤,它们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新闻发现。发现是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它的本质特征是“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新闻发现则是指报道主体对进入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物有无新闻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所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记者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用自己的观察能力去挖掘和发现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生活细节,并随之判断该信息含有新闻价值大小的一种能力;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别人并不能看出它是有价值新闻,而你却能有效地判断出它是有一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新闻线索,并从中提炼一个最佳的  相似文献   

5.
如今在信息爆炸的信息环境下,媒体要积极主动发现问题,为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场。发挥好党报批评性报道的作用,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都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作为接 受者,其主体意识已开始觉醒,他们 不但通过选择,而且直接通过评说来 表示自己对于媒体的意见,他们已不 再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的阅读或通过 自我阅读做出判断,还希望能够参与 传播活动,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展示 自我的思想感情和喜怒爱憎,参与意 识大大增强。于是乎,一种新的报道 形式-参与性报道便应运而生。 所谓参与性报道,即新闻传媒不 只是单纯地报道新闻事实,传播新闻 信息,而且要发挥动员社会各界和广 大受众的参与作用,努力拓展多向参 与渠道和途径,利用多种形式,抓住 一个个热点…  相似文献   

7.
人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财经信息,经济新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经济工作本身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所以经济新闻如果报道不当,往往外行听不懂,内行不愿呒要让听众听得清楚明白,记者自己首先要弄懂;通俗易懂是经济报道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乔炜 《声屏世界》2000,(8):40-4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农民在进人市场的时候,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和无法适从,他们迫切需要获知经济领域尤其是市场方面的各种信息,以便在了解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前提下能动地采取措施,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收益。电视农村经济报道要尊重并满足农村受众获知信息的需求,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农民传播各种信息的职责,发现和捕捉为农民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特别是与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信息,并向他们及时报道。电视农村经济报道要突破过去传统型的“催耕催种”式的宣传,具体在观念、政策、…  相似文献   

9.
报纸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 体,其传播的新闻信息要让广 大读者感到可靠和信服,这是 报纸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前 提。提高报纸新闻的可信性虽 然是个老话题,但目前对许多 报纸来说,仍然是个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 一、报纸新闻可信性的含义及其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报纸新闻可信性的含义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读者对报纸新闻的真实性、可靠性的信服程度。它是读者阅读报纸时对新闻所含信息进行思维判断得出的一种结论。报纸新闻可信性的高低,表现为读者阅读报纸新闻时信服程度的高低。读者信服程度,是衡量报纸新闻可信性的一个标准。 从认…  相似文献   

10.
一、遇到突发事件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指记者发现新闻事实和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突发事件骤然而至,需要记者瞬间调动新闻嗅觉,判断事件的新闻价值,这应该是一名社会新闻记者的职业要求,需要平时积淀丰富的生活常识,具备敏锐思想、丰富感情和强烈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马晓霞 《视听界》2009,(1):99-99
一.具备大编辑视野和前瞻意识,实现题材突破 把党和政府要说的与群众要看的统一起来,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发现和挖掘新鲜、重大并具有前瞻性的题材,为社会提供最具权威性和指导性的新闻信息。做背景报道、关联报道、组合报道时,不仅要播报新闻,还要解读新闻,把新闻策划落实在细微之处,处处体现新闻节目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报纸、电视从媒介自身特点出发,形成了各自的深度报道样式,出现了一些品牌栏目,在受众中产生广泛影响。媒体网站要想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稳固发展。只有在新闻信息的深、专、广、全等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信息来源丰富的特点,整合传统媒体的优势以及网络媒介的长项,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实力。因此我以为,深度报道是媒体网站发展的一个竞争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端木夏 《新闻界》2000,(5):59-60
读者看新闻,对新闻事件总有自己的评价。其评价的客观根据,除了有它种信息来源的读者,总是所读新闻提供的材料。这就有一个新闻导向问题。新闻导向正确与否,不在于报道的事是社会的光明面或是阴暗面,关键是怎么样报道。其中的重要一环又在材料的取舍与表述。正确取舍和表述材料,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事件。不能正确取舍和表述材料,读者据以对事件作出的判断就会是错的。导向不可能正确。下面评析报道同一事件的两篇新闻稿,就因取舍和表述材料不当而出现了导向错误。本文系探讨新闻写作业务,故对涉及的报纸隐去真名,分别用“甲”、…  相似文献   

14.
许青 《军事记者》2004,(2):58-58
高祥森撰指出。许多批评报道可以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中性操作”并非完全不带主观色彩。它是记在新闻报道中不掺带任何主观褒贬.客观准确反映事实的发生发展真相.记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不偏不倚进行采访写作.让读自己去把握、思考和判断。“中性操作”是让事实去说话.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与文艺、谈话、娱乐节目相比,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比重在逐步增加。受众也强烈需求电视主流媒体提供权威新闻信息来引导他们对新闻事件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为了满足受众信息需求,更好地帮助受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电视新闻从采访、写作、到报道的各个环节都要实现适当转型,建立全新的新闻采访报道机制。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的现状,剖析了电视新闻采访报道顺利实现转型的长效机制,以便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市场。  相似文献   

16.
吴晓娟 《视听界》2006,(4):98-98
要采摄到好的经济报道,比较难。要采摄到好的经济领域里的问题性报道就更难了。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经济领域也不能例外。地方台记者要善于在平常的采访中捕捉和发现经济领域一些苗头性问题。比如《农机跨区作业带来水稻品种串杂新问题》一片,就是记者凭着职业嗅觉,在每年都要例行报道的秋收秋种工作中发现的。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支持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诸多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区作业的农机对各地的水稻造成品种混杂的问题也日渐显露。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受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地方报媒要做好气象新闻,应该在报道时间上长短结合,在报道空间上内外结合,在报道的内容上虚实结合,在报道呈现上报网结合,从而做出自己的特色,体现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黄燕 《声屏世界》2005,(4):21-21
面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如何使自己的报道精彩,在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新闻选题的策划至关重要,新闻选题的策划要实现创新和超越.就必须在策划中尽可能地占有各种信息材料.用全新的视角,全面的眼光考虑新闻的发展规律.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善于从不同方位掌握事物内涵。  相似文献   

19.
蒋勇 《新闻实践》2009,(12):68-68
新闻敏感是记者对新闻价值的发现、鉴别和判断的能力,是记者的一种基本素养,是发现新闻线索、开展深度报道的先决条件,也是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基本动力。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记者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及时地发现和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从中深挖出吸引读者眼球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20.
备受关注的“两会”已落下帷幕,每年的两会都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同时也是传媒界各类媒体各显其能的“比武盛会”。如何在激烈的新闻大战中挖掘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并突破以往会议报道的模式,做好两会报道的优化传播,是提高两会报道质量的关键,综观今年的两会报道,笔者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